三國最無恥將領,背信棄義濫殺無辜,竟然被後人供奉在了寺廟中

無論在什麼時代,總會湧現出一些無恥之人,他們背信棄義,屢次突破道德底線,所作所為多次打破世人認知。尤其在戰亂年代,比如說漢末三國之際,便有這麼一位無恥將領。他不僅背信棄義,多次出賣自己的朋友,而且還縱容部下搶掠。可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現在有不少寺廟,竟然將他供奉起來,當真令人無言之極。

三國最無恥將領,背信棄義濫殺無辜,竟然被後人供奉在了寺廟中

此人,便是橫行在徐州下邳一帶的漢末軍閥笮融。

漢末將其,風雲突變。不甘心平庸的丹陽人笮融,在家鄉招募了一批精兵後,便投奔了徐州牧陶謙,便很快得到後者禮遇。古人講究鄉黨情懷,陶謙也是丹陽人,也是靠著手下的丹陽兵才穩固了自己在徐州的地位。因此笮融率軍來投時,陶謙很高興,還將他安排到下邳,負責督運廣陵三郡的漕運。

不得不說,陶謙對笮融這個老鄉很是照顧。一來,下邳是徐州的治所,也是中原地區少有的幾個繁華之地;二來,漕運衙門的油水也很豐厚,笮融可以更加快速的發展。

但陶謙沒有想到,笮融有這個肥差在身,依舊很不滿足,於是又趁著職權之便,在江淮一帶四處搶掠。沒過多久,附近的百姓都怨聲載道。

三國最無恥將領,背信棄義濫殺無辜,竟然被後人供奉在了寺廟中

《後漢書·陶謙傳》中說:“及曹操擊謙,徐方不安。融乃將男女萬口、馬三千匹走廣陵。”當曹操進攻陶謙的時候,笮融在第一時間內叛變了陶謙。由此可見,他自然是個背信棄義的小人。這還不算什麼,當他藉著陶謙名義來到廣陵郡時,“廣陵太守趙昱待以賓禮。融利廣陵資貨,遂乘酒酣殺昱,放兵大掠”。

一個人心生貪念,往往就會暴露出自己的本來面目,笮融便是如此。廣陵太守趙昱本是善意款待,但笮融卻眼紅廣陵郡的富饒,遂在宴會中發展,將主人賓客殘殺一空。隨後,他又命手下將廣陵郡搶掠一空,最終揚長而去。

漢末呂布,先背丁原,後刺董卓,被人罵做“三姓家奴”,從而受到歷代文人的謾罵。但他與笮融比起來,實在是小巫見大巫。縱觀笮融一生,他將“背信棄義”這四個字,貫徹到了極致。

三國最無恥將領,背信棄義濫殺無辜,竟然被後人供奉在了寺廟中

在離開廣陵之後,笮融又投奔了秣陵薛禮,兩者還立下盟約,要共同進退。可當揚州刺史劉繇進攻薛禮時,笮融又故技重施,以同樣的方式殺死薛禮,併吞並他的部卒,然後堂而皇之的加入到了劉繇麾下。

可即便如此,笮融的無恥之舉依舊再繼續。沒過多久,他又背信棄義,殺死豫章太守朱皓。這麼一來,劉繇終於大怒,遂不惜一切代價進攻笮融。面對後者的無恥行徑,當地軍民群起而攻之,最終將這個這個無恥卑鄙的軍閥給殺死。

可沒想到的是,在後世不少寺廟中,卻有不少笮融的雕像,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來,笮融不僅是一個無恥小人,更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前面提到,笮融在徐州一帶大肆搶掠,積累了不少財富。但出人意料的是,笮融卻將所以錢都用來修建佛塔。

三國最無恥將領,背信棄義濫殺無辜,竟然被後人供奉在了寺廟中

在當時,徐州下邳一度成為了全國的佛教中心。原本如星星之火的佛教,經過笮融這麼一推廣,影響力變得愈發深遠。那麼下邳城內的佛教文化,到底有多麼昌盛呢?《後漢書·陶謙傳》中說:“(笮融)令界內及旁郡人有好佛者聽受道,復其他役以招致之,由此遠近前後至者五千餘人戶。”

修建大型佛塔,是笮融做的第一件事。而後,他又多次舉辦“浴佛”會,請一些高僧來進行傳道。為了吸引民眾前來聽講,笮融還自掏腰包,在一路上都設立免費的齋飯與酒事,以供往來行人食用。儘管每次都要耗費“以巨億計”,但笮融卻樂此不疲。

另外,他還鼓勵百姓向佛。當時他規定,凡是成為僧人,加入僧籍之後,便能減免徭役和免除賦稅。這麼一來,外地不少僧人紛紛來到徐州,而徐州境內很多百姓,也資源剃度出家。沒過幾年功夫,下邳便成了當時的佛教中心。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此地依舊是全國佛教文化最昌盛的地方。

三國最無恥將領,背信棄義濫殺無辜,竟然被後人供奉在了寺廟中

正因如此,後世佛教都將笮融的貢獻銘記於心,並紛紛為他樹立雕像供奉起來。現在徐州有一座弘道閣,裡面便有笮融的雕像在其中。一個沾滿血腥的卑劣小人,竟然登堂入室,堂而皇之地接受後人慘敗,這何嘗不是一種諷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