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馨國學故事19:背信棄義,不懂長而不宰的晉惠公(為人之道)

晉獻公死後,晉國陷入內亂,正在梁國避難的晉國公子夷吾將秦國許諾,說假使秦國可以護送自己回到晉國,並幫助自己成為晉國國君,自己就把河西的5座城池隔給秦國,然而在當上國君後,他卻反悔了,秦國為此非常生氣。

晉惠公掌權沒幾年,結果就發生了大饑荒,饑荒一直持續了5年,晉國的國力大受影響,國家糧庫空虛,百姓民不聊生,四處逃荒。晉惠公無奈,值得再次向秦國求助,希望秦國能幫助自己渡過難關。不過秦國的國君秦穆公仍然記恨著幾年前晉惠公違約的事,他的第一反應是拒絕。秦大夫公孫枝聽說後,找到秦穆公說,“當年是晉惠公違背約定,晉國的百姓是無辜的,現在晉國的百姓正在受災,我們應該援助他們。”秦穆公聽了,改變了主意,答應了晉惠公的要求,晉國的百姓對秦國很是感激。

常馨國學故事19:背信棄義,不懂長而不宰的晉惠公(為人之道)

常馨國學故事


但秦穆公萬萬沒有想到,第2年秦國也鬧起了饑荒,秦國本有用於抵禦饑荒的糧食,只是這一些糧食早在一年前就作為援手送給了晉國。一時間,秦國的人心惶惶。秦穆公派人到晉國求助,他自忖屢屢向建晉國伸出援手,晉國不會對秦國的困難坐視不管,更何況這一年晉國糧食獲得大豐收。

晉國的大臣韓簡認為,晉國應當知恩圖報,支援秦國,但大夫卻芮,虢射卻不僅反對幫助秦國,還唆使晉惠公趁秦國鬧大災時聯合梁國一起攻打秦國,晉惠公被後者說動了心,採納了意見,於是整頓兵馬大舉攻秦。

晉國的背信棄義,大大激怒了秦國,秦國國民上下一心奮勇抵抗晉國,一開始,局勢對秦國十分不利,激戰中秦穆公還險些被晉軍俘虜,所幸被山野土著救出。

秦,晉兩軍在韓原展開大戰,出師不義的晉軍,被殺的落花流水,晉惠公也被秦軍俘虜,他本想趁火打劫撈取利益,卻沒料到此舉會讓他陷入“失道寡助”的境地,他不僅沒能從這場戰爭中收穫好處,還顏面掃地,自身難保。

常馨國學故事19:背信棄義,不懂長而不宰的晉惠公(為人之道)

常馨國學故事


一想到他幾次三番違背諾言,秦穆公就憤怒不已,計劃將他殺死祭天。若不是遭到秦穆公的夫人(晉惠公的姐姐)的阻止,晉惠公恐怕要死無全屍了。

在老子的《道德經》中講到“生而不有,為而不持,長而不宰。是謂玄德。”大道生成了萬物,但是不把萬物據為己有;富育了萬物,但是不自持有功;引到了萬物,但是不強加干涉;不應萬物的主宰自居,大道深厚無私是人類行事的楷模,人們追求禮尚往來,並以此作為我們行動的指南,這其實是不合乎大道的,也是違背了自然規律,大道遵循自然無慾無求。即便在付出的時候,也從沒有想過要得到回報,大道沒有分別之心,所以也就沒有付出和回報的分別了,當大道付出了很多卻得不到回報的時候,他也不會感到煩惱。人類卻不同,一旦我們付出多於回報或是慾望得不到滿足時。我們就會感到煩惱和怨恨,有的人甚至還會做出極端的事情來,這樣不但傷害自己,也會傷害別人。

常馨國學故事19:背信棄義,不懂長而不宰的晉惠公(為人之道)

常馨國學故事

在現實生活中,任何人都無法躲避別人有意或無意的傷害,如果我們因為怨恨曾傷害過我們的人一個人而怨恨起這個社會,社會就會變得憤世嫉俗,心胸狹隘。以充滿仇恨的眼睛看社會勢必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力,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誰能保證從未傷害別人呢,既然我們也曾傷害過別人,又怎能奢望不被別人有意或無意的傷害呢?因此我們的付出和回報不能被畫等號時,就一定要冷靜的看待得與失,不要因為得不到足夠的回報心生怨恨。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通常會為了達到自己的利益,對他人許下承諾,到事成之後卻不兌現自己的諾言,從而喪失了自己的信譽的同時不僅傷害了自己還傷害了別人。都不失為一件好事。不管是從商還是為人處事,講究的是“誠信”和合作共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