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剃鬍子就收稅!西學愛好者彼得一世帶領俄羅斯走向近代化

文丨戰國君

"沙皇"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是俄羅斯對皇帝的稱呼,俄語中沙皇(царь)一詞中的"沙"來自拉丁語凱撒(Caesar)的轉音,凱撒指的是羅馬帝國的愷撒大帝,царь就是"皇帝"的意思。

中國古代在帝王死後會給他們追一個諡號,這個諡號一般來說必須得是後人定,即根據帝王的性格、乾沒幹壞事,對國家有沒有功勞等各種方面的考量來定,比如漢武帝、隋煬帝,或褒或貶,故諡號實際上是顯示後人對皇帝的評價。

俄羅斯的沙皇每一位都有"外號",1546年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被稱為雷帝伊凡,他又被叫做"恐怖的伊凡",此人上臺之後為了集權,或叫專制制度的正式建立,他以血腥的方式剷除異己,將和他爭奪權力的俄羅斯大貴族以及不聽話的手下全部殺光,以此加強皇權。所以後人給他這樣一個稱號。


不剃鬍子就收稅!西學愛好者彼得一世帶領俄羅斯走向近代化

位於聖彼得堡的十二月黨人廣場上的彼得大帝紀念碑

今天我們要講的人物是著名的"彼得一世"外號是"彼得大帝",這個稱呼不是貶稱,而是尊稱,那麼此人到底做了什麼?

一、帶領俄羅斯走向近代歐洲化

彼得僅七歲就繼位沙皇了,但因年幼從小受到排擠,攝政王是他同父異母的哥哥和姐姐,所以他從小在莫斯科郊外的村子裡度過,而他在17歲的時候從歐洲返回皇宮時,在宮廷禁衛軍的支持下發動宮廷政變,宣佈親征,從此開啟彼得一世王朝,即後來改稱俄羅斯帝國。

不剃鬍子就收稅!西學愛好者彼得一世帶領俄羅斯走向近代化

俄羅斯風情建築

上任初期,俄國還是閉關鎖國的思想和政策,為了改革,他先是親身率領俄國大使團去歐洲國家考察和留學,學習歐洲的文化以及方方面面的社會及政治制度,並且最終帶領俄羅斯全面西化,這在俄國曆史上被稱為"大改革",為什麼一個俄羅斯人這麼喜歡歐洲?因為從小在鄉村的生活讓他知道了在俄國之外有一個和俄羅斯完全不同的歐洲,並且深刻接觸到了外界文化,兩相對比,他很容易發現當前俄國政治制度以及社會的種種弊端,所以必須全面改變俄羅斯的面貌,才能夠將俄國的現代化向前推進了一步,也正是他的這一舉動大大地縮短了俄國與歐美國家的差距,因此被俄國曆史上稱為"大改革"。

(一)俄國與清王朝的交點

這是歷史中非常關鍵的一個點,為什麼?因為此時已經1690年了,中國這邊是清王朝康熙二十九年,清王朝和俄國可以說幾乎都是閉關鎖國的政策,康熙此人也很喜歡西洋文化,並且一直在學習,而彼得一世也是這樣的人,他甚至親自扮成學習考察團的陸軍下士隱藏在其中虛心學習,這倆人非常的相似,可是兩個國家的歷史進程卻不一樣,俄國自此改革之後全面西化,因此才有了後來我們看到的俄帝國。

值得一提的是就是彼得一世在位期間與康熙王朝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因為此前俄國和清朝的邊境摩擦非常多,並且他們一直想蠶食和傾吞黑龍江流域,將其變成俄國的內河,主要原因還有一點是清朝將東北稱為"龍興之地"鎖關,所以那裡沒有多少人口,以致於被俄國盯上,儘管當時清朝對俄國的雅克薩之戰勝利了,但是為了雙方不要再繼續摩擦,並且清王朝康熙當時要解決準噶爾汗國噶爾丹對清朝版圖的大舉侵犯等各方面原因,於是發生了《尼布楚條約》,這是清朝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簽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也是中國與西方國家締結的第一份國際條約。

不剃鬍子就收稅!西學愛好者彼得一世帶領俄羅斯走向近代化

雅克薩之戰中的清朝與沙俄軍隊交戰

《尼布楚條約》讓中國失去了貝加爾湖這個巨大的淡水資源寶庫,同時失去了貝加爾湖以東、外興安嶺以北大片領土。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該條約遏制了俄國的侵略擴張,極大地維護了清政府能掌握的領土權利,減少了邊境戰爭摩擦。

(二)暴力改革,強行將俄國轉型近代化

說回到彼得一世,咱們看看他是如何幫助俄國西化並且富強起來的,1698年8月底,彼得一世在歐洲學習,但聞訊宮廷叛亂,即攝政王,他從歐洲趕回來之後在平定了叛亂並且決定立即對俄國進行西化改革。


不剃鬍子就收稅!西學愛好者彼得一世帶領俄羅斯走向近代化

彼得一世的英姿

這項工作不宜展開,因為俄國地理位置處於歐洲的角落,並且在蒙古—韃靼人,即金帳汗國統治了兩個半世紀的他們來說,與歐洲文明長期隔絕,思想等各方面都是極度保守的,並且因為接鄰東亞中亞,又加上蒙古人的原因,所以俄國實際上有點不中不西,不倫不類,即歐又亞的狀態,並且俄國此時是信仰東正教的,而歐洲的宗教則是天主教,下層群眾面對改革自然不用說,那是非常反感的,中國古代有個詞來形容改革的難:"民曰不便",這是其一。其二,改革這叫對自己動刀子,當前的利益蛋糕被打亂重新分,俄羅斯原本的精英和貴族自然是不願意乾的,所以彼得一世面臨巨大的困難,因為俄國從上到下方方面面來看都是和歐洲對立的。

改革自然得動用暴力,你不能指望自下而上的改革,那叫革命,所以彼得一世用暴力和野蠻的辦法去推行新政和新法,他以自上而下的方式,以沙皇強制命令的手段,不管上至貴族下至百姓是否能夠接受,是否願意接受,都必須接受的方式來推行改革,但是前提就是你必須有強權,不然那就是找死。

俄國在那時候正在與北方的瑞典打仗,被稱為北方戰爭,彼得一世為了實現自己的想法以及軍事需要,他在北方戰爭期間做了一項重要的決定,宣佈放棄世代的莫斯科大公,將俄國的首都遷往北方,那裡臨近波羅的海的彼得堡,俄國的莫斯科公國以及莫斯科大公是金帳汗國統治下的相當於俄國的首都,後來的沙皇執政和生活的都在莫斯科。

不剃鬍子就收稅!西學愛好者彼得一世帶領俄羅斯走向近代化

北方戰爭

在明朝時期,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邊防任務,所以彼得一世在當時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因為此時俄國正在與當時的瑞典進行戰爭,史稱"北方大戰",兩邊因為波羅的海出海口的爭奪而打仗,這地方可是一個不可放過的資源寶地,彼得遷都彼得堡就意味著軍事和經濟中心全部轉移到芬蘭灣和瑞典的南大門附近,這具有很強的政治以及軍事意味。

彼得一世一方面進行戰爭需要,一方面要向舊社會宣告對立,因為他從歐洲回來莫斯科之後覺得這裡的一切都是舊俄國的象徵,眼不見心不煩,1703年,彼得一世在今天的彼得堡的彼得保羅要塞親手挖土,宣佈為新的首都奠基,1713年新首都的工程基本結束, 彼得堡算是正式成為俄國的首都。然後彼得一世率領他的官員們遷都,但是此時戰爭還沒有結束,直到1721年,此時戰爭已經持續了21年,彼得一世終於打敗了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

經此一役俄國不僅獲得了芬蘭灣和波羅的海出海口,還打出了自己的名聲,這個歐洲角落從來沒有被重視的國家,其實算不得國家,因為俄國在此之前是很多個公國,其實並不是統一的國家,但是此時因為彼得一世,在北方大戰的凱歌聲中,彼得一世宣佈將俄羅斯正式改名為俄羅斯帝國,這個國家首次以統一的面貌突然出現在歐洲其他各國的面前,其國土面積之大讓人驚訝,這樣的龐然大物出現後在近現代歷史上一直濃墨重彩,因此彼得一世的被稱為"彼得大帝"。

這是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交代,也就是戰爭結束之後,他現在手握絕對權威,若想對俄國社會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自然是比較輕鬆的,即用暴力去對抗舊社會。

二、先剪掉你的大鬍子再改革!不想剪就交稅!

大家想想,當初清王朝入關之後是如何讓老百姓服從他們的統治?首先就是轉變觀念和思想,生活習慣和樣貌就是其體現,所以得去掉上一個朝代的風俗習慣以及吃穿用住等方方面面,比如,清朝要求百姓必須剃髮留辮子。而後來到了民國時期人們又要把辮子剪掉。

所以彼得大帝作為同時期的人自然也是知曉改革先要轉變民眾觀念和思想的,因為被蒙古金帳汗國統治兩個半世紀,俄羅斯人和蒙古人一樣有著留大鬍子穿長袍的習慣,在當時大鬍子是俄羅斯男人視為驕傲的東西,所以他先從俄羅斯人的社會習俗和日常生活的習慣入手。

當時,彼得一世下令召見文武百官和貴族們,這些人還納悶今天朝堂的氣氛怎麼怪怪的,就在這時候彼得一世親自拿起剪刀走進把大臣們和貴族們的身邊,這些人嚇壞了,還以為沙皇要精神病了拿個剪刀要傷害他們,彼得一世一直盯著他們的鬍子,這讓貴族們特別不好意思,不知道是鬍子太好看了彼得一世是不是羨慕呢?正在不知所措之時,其中某貴族臉上的大鬍子被彼得一世一剪子給剪掉了,這貴族一下子傻眼了,當他還沒有回過神來,彼得一世蹲下來居然把他的長袍下襬給剪下來了。

不剃鬍子就收稅!西學愛好者彼得一世帶領俄羅斯走向近代化

彼得一世在朝堂上剪掉貴族的鬍子和袍子下襬

如何理解貴族們的震驚,我給你舉個例子,你試想你是個女孩,穿著裙子,結果一個人拿著見到把你的裙子給你剪掉了,對,在當時人們的思想和觀念情景下,貴族們的震驚和我上面舉得例子是差不多的。但是這些人敢怒不敢言。

彼得一世想以此來震驚俄國社會,讓他們知道自己要有大行動了,彼得一世在當時改革了俄國的國家權力機構,他下令設立由九人組成的樞密院。樞密院作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它的成員由沙皇親自挑選和任命,當然它的成員也只向沙皇負責,之後的法令全部由樞密院幫他發佈。

俄國的樞密院頒佈了法令要求所有的俄羅斯男人必須剃掉長鬍須,他們主動剃鬍須肯定不可能,所以政府派出專門的人員,只要見到大街上有男人長著大鬍鬚的,都會強迫剪掉,如果你不願意剪掉,那就牢房伺候,如果你不想坐牢也不想進監獄,那就交錢,這個不能被稱為罰款,因為在俄國這段歷史中出現了一個非常特殊的稅,叫鬍鬚稅,並且非常的高。

不剃鬍子就收稅!西學愛好者彼得一世帶領俄羅斯走向近代化

具有俄羅斯民族風情的舞蹈

如果你交稅了,但是你走在大街上萬一被抓住剪鬍子怎麼辦?不用擔心,俄國政府早給你想到了,當你交了稅之後,政府給你一個銅質的圓牌,有點類似硬幣,正面是一個長著鬍子的圖案,背面寫著一段文字,鬍鬚稅已經繳納,這就是你的證明,走哪裡必須帶上,不然鬍子被路上的官員強行剃掉就不能怪政府了。

剛才我們說了,彼得一世還剪斷了貴族們的蒙古長袍,他要拋棄俄國自大守舊的傳統,要求貴族和官員們必須改穿日耳曼式的獵裝,就是打獵的服裝,或者匈牙利的服裝。

不剃鬍子就收稅!西學愛好者彼得一世帶領俄羅斯走向近代化

俄羅斯貴族婦女的服裝

三、彼得一世帶領俄羅斯人文明化

因為彼得一世瞭解歐洲,所以他心中嚮往的就是那種貴族的感覺,而自己這邊的貴族因為受到蒙古遊牧民族等薰陶,加上本身自己就是很粗獷的民族,所以實在不堪入目,於是彼得一世要求朝中大臣還有他們的家人,必須要學會法國的宮廷禮儀和風尚,把過去的傳統禮儀全部西化改革。讓貴族們學法語,學喝咖啡,學抽鼻菸,穿西裝打領帶,並且還要求貴族們在正式場合戴假髮,總之必須一眼看上去和西歐的差不多。

彼得一世這個人因為喜歡西方,所以德文、英文、西班牙語都很精通,他親自把西方的青年教育手冊翻譯成俄文,書中告訴青年人赴宴的時候6點要求:

  1. 手不要久久的放在桌子上;
  2. 喝湯的時候不要揺晃雙腿;
  3. 一定要用餐巾擦嘴,不能用手;
  4. 剔牙的時候要遮擋自己的嘴;
  5. 走路的時候不要東張西望,必須抬頭挺胸;
  6. 看到美女不要吹口哨,看到帥哥不要也不要斜眼看人。

總之這本書對青年人的良好品德、基本禮貌、言談舉止、生活習慣等各方面都做了非常詳細地規定。

而且他為了破除保守思想,俄羅斯長久以來的男權思想,所以俄羅斯男人對女人很不客氣,彼得一世下令,宣佈禁止官員和貴族們將自己的妻子和女兒藏在家中,要求婦女無論結婚與否都必須走出大街,參加各種交際活動,不允許男人干涉。並且男人在公共場合見到女性要像西歐那樣,"lady frist",並且,穿著帶有帽子的時候必須起身脫帽致意,總之西方人什麼樣子,俄羅斯人就必須什麼樣子。

不剃鬍子就收稅!西學愛好者彼得一世帶領俄羅斯走向近代化

俄羅斯聖彼得堡四大皇家劇院之亞歷山大劇院芭蕾舞演出

彼得一世對女人自然也有要求,他讓所有的宮廷貴婦和達官貴人們的妻子女兒,反之只要你是個女人都要學像法國女人那般的舉止優雅、穿花邊蕾絲禮服、噴香水遮體味、戴禮帽穿束腰,還有就是出門必須化妝,總之西方女人什麼樣子,俄羅斯女人就得什麼樣子。

我猜這彼得一世可能是因為跟老婆親熱的時候,被對方的大黃牙噁心到了,於是他下令給每個貴族和官員及其家人發一包白色的牙粉和一根牙刷,學習西歐的良好衛生習慣,也就是要求她們保持刷牙習慣,不然當時的俄羅斯人儘管學去了禮儀和穿著等方面,如果一張口一嘴黃斑牙,那確實是鬧了笑話,這個習慣不止是女性,彼得也要求男性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四、彼得一世政治改革與宗教改革

彼得一世從日常生活習俗的改革其實只是轉變國民的思想,這是他給國民的開胃菜而不是大餐,彼得一世通過這樣的辦法讓俄羅斯人逐漸認識到自己過去的生活是不文明的,不健康的。這點和中國後來1840之後的西學東漸有點類似,社會風氣等各方面隨之大變,當國民認識到改革的重要性和重要意義, 然後就是真正的改革,比如土地、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類型等方面大刀闊斧。

過去的時代每個國家都有貴族,俄國的貴族算是一個社會等級、階級,主要是由沙皇政府和軍隊的高級官員、歷代大家族和大地主、教會中中高級神職人員等組成,幾百年過去了,從沒變過,貴族們養尊處優,從來沒有任何競爭,因為生來錦衣玉食,成年之後可以繼承家族財產和土地,並且貴族們是有俸祿的,如果想當官直接去政府或者軍隊上班就可以,這個不是普通的官,是高官,當官之後所謂"十年清知縣,萬兩雪花銀"。如果不想當官那就去當神職人員,一去上任就是高級的神職人員。

所有的改革首先就是打破上層的利益蛋糕,所以彼得一世必須得對俄國的統治階級,即精英階層和貴族們進行政治方面的改革。

彼得一世認為,要想真正讓這幫人別成為廢物,就必須廢除之前的繼承以及任官的通道,必須讓貴族的子弟們自食其力,彼得一世頒佈了《一子繼承法》。

在所有的貴族的子女中,只有一個人才有資格繼承他的父輩的爵位,繼承他父輩的田產和俸祿——《一子繼承法》

這一點和漢武帝的推恩令截然相反,但是彼得一世有他的打算,為了防止土地的分散,如果都分給了其他子弟,不利於稅收,所以他必須把土地集中在少數人手中,這才能夠藉以鞏固貴族的大土地所有制來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並且如此改革之後迫使其他貴族子弟放棄安逸的生活,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去養活自己,想為國家服務必須得以其他辦法獲取功名和俸祿,而不是想去就能去,這樣呢可以保證政府機關軍隊東正教會的官員和神職人員的素質質量。

不剃鬍子就收稅!西學愛好者彼得一世帶領俄羅斯走向近代化

東正教大教堂

俄國的東正教是當初弗拉基米爾大公為了讓俄羅斯各公國的人有統一的信仰,而推崇的。後期的俄國東正教不止是在教上,在政治和文化方面有著巨大的影響,至今俄羅斯依舊是東正教文化的思想,在當時東正教是沙皇統治百姓的思想和輿論工具,由教會幫助沙皇控制百姓,但同時也是沙皇權力的分散,彼得一世為了打擊東正教的宗教勢力對自己的影響,他決定廢除東正教的最高領袖,東正教的最高領袖叫做大牧首,天主教的最高領袖叫做教皇,彼得一世建立了一個世俗的管理機構專門去管東正教,把牧首的權力廢除,機構叫做東正教事務管理局,由沙皇任命官員去管理,同時要求各級神職人員必須宣誓效忠沙皇,這是俄國曆史的第一次。

彼得一世的下一步就是教育改革,讓國民的思想從東正教中走出來,這一點來源於彼得一世在歐洲遊學期間的學習和觀察,前面講過,這個彼得一世隱藏自己的身份在考察團裡,學習西方的科學,他發現荷蘭、英國、法國這些當時西方發達國家的文化教育體系中和俄國截然不同,也正是如此他們的工業化才那麼厲害,俄國若想開啟近代化,必須跟上西方的科學研究,如何讓俄羅斯也發展科學?彼得一世必須在教育上下手,他當時在考察團裡非常虛心的向牛頓等各國學者求教,總之該學習的也都學習到了,剩下的就是如何讓俄羅斯國民也學習到。

所以這次改革中,彼得一世下令在莫斯科開辦航海學校,在學校裡請外國的學者來當老師給俄羅斯小孩教西方的學科,比如數學、幾何、天文、地理以及航海技巧和知識等方面的內容。

彼得一世照搬歐洲的國家科學院、皇家科學院、以此培養科學家。1724年9月,彼得一世開大會並且宣佈將建立俄國科學院,彼得一世在大會上為科學院制定了經費預算,每年約為25000盧布,這在當時可是一個相當大的數字了,並且給科學院院長以及其他院士以優厚的待遇和地位。這個科學院能夠幹什麼呢?第一發揮研究院的職能,擔負起國家最高的科學研究機構的職能;第二,充當高等大學和中學,教授法學、哲學、歷史學、數學等各類課程,培養俄國當時的現代化人才;第三,成為解放俄國宗教思想對民眾和社會的嚴重束縛。總之他做了很多方面的改革,這些都是俄國近現代強大的原因。

五、如何評價彼得一世的改革?

彼得一世之前,伊凡四世統治時期俄國建立了沙皇專制制度,但是畢竟還有大貴族等政治勢力,與沙皇分享權力,因此才有了伊凡四世的特轄制改革,這是一種等級代表君主制。

所謂等級代表君主制指在國家中除了君主之外,還有代表各個等級的貴族利益的國家權力機關,有點類似宋朝的三省六部對君王的約束,皇帝的聖旨都可以被退回的,在俄國也是一樣,如果重大事項,必須是貴族權力機關與君主達成一致才行,不然君主發話其他人不會照搬,也就相當於把聖旨退回了。對於君王來說,這就是自己的權力被分散,甚至造成貴族們會擁兵自重,擁權自重,皇權自然惶惶不可終日,於是得集權,在中國明朝清朝為什麼發生專制和獨裁,與上述說的也有關係。

所以彼得一世就如宋朝的制度到後來明朝(跨過元朝),甚至可以說一步從宋朝直到清朝君主獨裁,因為從彼得一世的改革過程我們發現了,彼得擁有絕對的權力,這一點和清朝的皇權非常相似,所以他們都叫君主獨裁執政時期。而彼得一世的出現使得俄國完成了由等級代表君主制向君主獨裁製度的轉換。

所謂君主獨裁有點類似政教合一,簡單的講就是國家的政治權力,軍事權力,警察權力、經濟權力、司法權力,完全歸於最高統治者所有,由他一人自上而下的發佈絕對神聖命令,前面講過,牧首都被他廢除了,東正教成了沙皇的輿論和思想工具,現在完全被沙皇支配,那麼實際上沙皇的這個獨裁統治和政教合一沒什麼區別的。

不剃鬍子就收稅!西學愛好者彼得一世帶領俄羅斯走向近代化

俄式建築

好的一面來看,因為國家權力在沙皇一人手中,對於俄國作為國家的統一是有積極意義的。在此之前經常有宮廷政變,所以在當時社會上有錢有勢的大貴族與沙皇是一種競爭關係,並且當時俄國北面的強敵是瑞典,瑞典不弱,能讓俄國打了二十多年的戰爭,試想弱的了嗎?俄國的南面強敵是土耳其,戰鬥力很強的民族;俄國的西面有好幾個民族,比如波蘭、日耳曼和立陶宛人。

所以彼得一世的獨裁皇權在俄國的歷史評價中有這麼一句話:"清除割據勢力,整合各派力量,維護國家統一,抵禦外敵入侵,組織有效的國家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唯一的政治權威"

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以前的進程為其作了準備,同時,它又是帶強制性的上層革命……彼得大帝的改革對人民而言是巨大的痛苦,但沒有彼得一世的強制性改革,俄羅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歷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歷史上獲得自己的發言權——俄羅斯哲學家別爾嘉耶夫

從這段話中我們看到,俄羅斯人的評價,也就是說彼得一世改革儘管對當時的人是痛苦的,因為"民曰不便",但是你想,一個人前後持續了26年的改革居然從來沒斷過?他始終身體力行,不怕一切阻礙,自己參與其中,不只是讓他人改革,自己也改。

不剃鬍子就收稅!西學愛好者彼得一世帶領俄羅斯走向近代化

著名的哥薩克騎兵部隊

他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以最有效的方式動員起來了全體俄羅斯人投身於追趕世界潮流的運動,使俄國從歐洲的窮鄉僻壤變成了世界大國。使俄國由歐洲的窮鄉僻壤變成了一個區域性的 強國,進而變成一個世界性的強國,因為他的存在讓俄國能夠追得上當時的現代化潮流大船,才使得俄國在近代史上有了那樣的面貌,如若不然,俄國在近代史依舊會成為歐洲人的殖民地。

所以彼得一世自上而下強制式的、 野蠻式的大改革,讓上至貴族下至普通老百姓,認識到自己的陳腐習俗和落後意識。通過北方大戰,整合俄羅斯的國民意識,提高民族自尊心,提高民族自豪感。

但是彼得一世的改革也有不好的影響,儘管如上的讚賞,但是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卻不太徹底,我前面講過為了稅收,他依舊是保持大地主的制度,我們看三段資料對彼得一世改革的評價。

17世紀中期俄國農奴佔全國人口的90%以上。17世紀末,俄國只有21個手工工場。18世紀中期,俄國的手工工場大有增加,俄國的貴族開始建立手工工場,手工工場中仍然廣泛使用農奴勞動。——《世界近代史資料選》

彼得一世的改革,不是為了擴大人民的自由和主動性,相反卻進一步強化了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專制和農奴制色彩。彼得改革雖然從模仿西方開始,但問題是彼得"卵翼下的小學生們"主要是從直接和實際效用的觀點來看待啟蒙運動的,他們向西歐學習的首要目的,是為了在本國增加各種技術知識的儲備。彼得雖然要求國人"模仿自由的人們",但當他"希望他們在發展科學和藝術的道路上迅速前進時,卻束縛了他們"。 ——《俄國近代自由主義的道路》(郭文著)

經過農奴制改革,從農奴制度的束縛下一共解放了男性農民2120多萬人。女性農民也同時獲得解放,但她們得不到土地,因此也不用付贖金。一部分破產成為自由僱傭工人,為資本主義提供了自由勞動力。所以說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是由封建農奴主自上而下進行的,因而極不徹底……——摘自《世界文明史》

【戰國君手札】彼得一世侷限於強兵與學習西方科學技術,實際上沒有徹真正接受西方民主思想與政治制度,反而進一步強化了農奴制與君主專制。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自由勞動力、資金、國內市場。保留了大量封建殘餘,政治上依舊是沙皇專制。

儘管不夠徹底,可社會各個方面出現新氣象,但推動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


關注 ,帶你暢遊歷史的星河,品讀歷史人物,汲取文化滋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