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你還敢不敢吃,你絕對想不到,國人都被騙了好多年

1908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教授池田菊苗發明了味精,他採用水提取和結晶的方法,從海帶中分離出穀氨酸,併合成穀氨酸鈉,1909年開始作為商品生產出售,火爆全球。算起來從味精發明到使用至今也不過111年。最近幾十年關於味精的安全性問題受到廣泛關注。民間流傳著各種各樣的說法。那麼味精到底安不安全呢?

味精你還敢不敢吃,你絕對想不到,國人都被騙了好多年


現代生產味精的主要原料就是澱粉,味精的生產一般分為糖化、發酵、提取穀氨酸晶體、精製得穀氨酸鈉晶體等幾個主要工序。

味精你還敢不敢吃,你絕對想不到,國人都被騙了好多年


雖然味精依靠化工生產走進千家萬戶,但若因此而懷疑其是否安全還真是有些冤枉它了。味精的成分為穀氨酸鈉(C5H8NO4Na),又稱α-氨基戊二酸鈉,是自然界中本就存在的化學物質。它廣泛存在於各類富含蛋白質的天然食物中,如各種肉類、奶酪以及豆製品。甚至連一些蔬菜水果中也會含有百分之零點幾的穀氨酸鈉,只不過濃度較低不足以產生鮮味罷了。

最近幾十年,對於食用味精是否有益健康,一直是人們爭論的話題。先看看對味精的種種偏見。

味精你還敢不敢吃,你絕對想不到,國人都被騙了好多年


1.味精在100度以上高溫會分解致癌?


高溫下穀氨酸鈉轉化成的焦穀氨酸鈉致癌”也是網上流傳的說法之一。然而經實驗證明,味精在100℃下加熱半小時,只有0.3%的穀氨酸鈉生成焦穀氨酸鈉,這個量極其微小。不過焦穀氨酸鈉沒有鮮味,從而失去了添加味精的意義,所以一般還是推薦關火後再添加味精。


2.味精會引起高血壓?


味精的成分是穀氨酸鈉。的確含有鈉鹽,過量攝入鈉鹽也確實可能導致高血壓、心臟病和中風等疾病,但是味精的鈉含量(12%)僅為食用鹽的鈉含量(39%)的1/3,也就是說,味精並不比食鹽更容易引起高血壓。用等量的味精替代食鹽,甚至還起到了低鈉的作用。


3.雞精比味精更健康?


我們先來看一下雞精的成分。雞精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35%)和氯化鈉(<40%),同時含有呈味核苷酸二鈉等其他輔料、食用香料等增香劑以及極少量雞肉/雞骨的粉末或其濃縮提取物。所以雞精的主要成分就是味精和鹽。如果你非要說裡面還有雞肉成分,你每天攝入10克才有1克雞肉成分,微乎其微。調味品談營養本身沒有太大意義。而且成份核苷酸二鈉,在體內會代謝成嘌呤。痛風患者可要注意了。

味精你還敢不敢吃,你絕對想不到,國人都被騙了好多年


實際上1959 年,美國的 FDA 就把味精歸入食品分類中最安全的「一般認為無害」(GRAS)一類了

1987 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把味精歸入「最安全」的類別

1991 年,歐盟委員會食品科學委員會確認對於味精的「每日可攝入量」分類為歐盟體系最安全的類別「無定量」

在此基礎上,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隨即做了大量的市場和產品調研,並重新進行了動物實驗,最終得出結論:“按照現在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長期食用味精對人體沒有任何障礙”


那麼本文也有了最後結論:味精是可以放心吃的,只是和其他所有食材美食一樣,不可過量,否則必然適得其反。


談古論今,趣談天下,我是朱先森,請您關注我,多一個視角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