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何被稱作千古一帝?

秦始皇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皇帝,皇帝的稱號就是他發明的,他更是被後來的一些史學家稱為千古一帝。那麼秦始皇生平都有什麼功績,能被後人如此讚譽?

秦始皇為何被稱作千古一帝?

統一中國,開創完整的封建帝制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各自為政,天下四分五裂,混亂一片。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出生,公元前247年繼位,自公元前230年前,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了十年的時間征伐天下,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國家,即秦朝。

秦始皇為何被稱作千古一帝?

秦始皇滅六國後,自覺以王號不足以顯其業績,於是以皇帝稱。秦始皇在中央層面實行三公九卿制,高效率地管理國家大事,這一制度被後續的帝王一直延用,直到隋朝才被三省六部制所代替,影響深遠。在地方實行郡縣制,取代了夏商周的分封制,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政治統一,被後人們一直延用至今。

開疆拓土,揚中華民族之威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也沒有停止開疆拓土的腳步。首先南征百越之地,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命大將屠睢和趙佗率50萬大軍,發動了征服嶺南越族的戰爭。期間由於秦軍不熟悉地形,糧道被斷,主帥屠睢被殺,戰爭一度進入僵持階段,前後相持3年之久,為了扭轉兵力不足、糧草供給的困難局面,前217年,秦始皇命監御史史祿在廣西興安縣境內開鑿溝通湘水和灕水的靈渠。由於靈渠總長僅34公里,工程的勞動量不大,秦軍很快就完成了。靈渠溝通了湘水和珠江水系,秦軍的糧餉能夠絡繹不絕地運到嶺南,為秦始皇完成嶺南提供了可靠的物質保障。2018年,靈渠被列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秦始皇為何被稱作千古一帝?

征服百越之地後,北擊匈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遣將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並在秦、趙長城的基礎上修築了西起臨洮(甘肅岷縣),東到遼東的萬里長城,防止匈奴南下對鞏固秦北部邊地發揮了重要作用。秦朝反擊匈奴的勝利,是對匈奴貴族侵擾勢力第一次最沉重的打擊。匈奴單于"頭曼不勝秦",被迫"北徙"十餘年。

秦始皇為何被稱作千古一帝?

秦始皇在南征北戰之餘,同時打通了中原與西南地區之間的五尺道,使得西南地區與中原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

如果說以上是地區和政治的統一,那麼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就是經濟文化的統一。

秦以前,各國使用文字不同,地域的區別非常大,書信往來也非常不方便。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對這些文字進行整理。李斯以秦國文字為基礎,綜合六國文字的優點,創造了一種統一的字體秦篆,作為官方規範文字;同時在秦篆的基礎上,進行簡化,發展出另外一種字體隸書,作為日用文字。同時下令,修建了以咸陽為中心的三條馳道,一條向東,一條向南,一條向北,相當於現在的國道。馳道上的車軌寬6尺。同時,將馬車上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改為6尺,與馳道上的車軌一樣。這樣一來,有利於馬車的長途運輸。秦始皇還實行統一的錢幣、長度單位、容積單位、重量單位。

秦始皇為何被稱作千古一帝?

至此,秦始皇開創的秦王朝在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等層面上全部完成了統一,實現了大一統,為中華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