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過兩段婚姻,75歲去世遺產270萬沒留給弟弟卻讓朋友繼承

她有過兩段婚姻,75歲去世遺產270萬沒留給弟弟卻讓朋友繼承

01

她,被譽為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

2004年,由劉若英主演的影視劇《她從上海來》,將4歲到75歲的她,演繹得淋漓盡致。

2007年,李安執導上映的《色戒》,將她的同名短篇小說搬上熒幕,人性的刻畫入木三分。

1990年,臺灣作家三毛,以她為原型,創作的劇本《滾滾紅塵》改編成電影,再度展現她蒼涼的背影。

她的一生,轟轟烈烈的愛過,也惺惺相惜被愛過,經歷過人生的大起大落。在晚年生活裡,依然能守得住繁華、耐得住寂寞。

她,就是為愛情低入塵埃的張愛玲。

02

張愛玲一生有過兩段婚姻,無論是與前夫胡蘭成婚姻3年之痛後的分手,還是在美國與丈夫賴雅10年的相濡以沫,她都愛的純粹,愛的卑微。

1943年,23歲的張愛玲,遇見年長自己13歲的胡蘭成,對於愛情是一張白紙的張愛玲來說,怎不被他的風流倜儻、甜言蜜語所俘虜?

更何況,作為中年大叔的胡蘭成,是情場老手,他悅女人無數,對於在原生家庭裡“缺愛”的張愛玲,投其所好,屢屢討她歡心。

張愛玲內心世界的變化和需求,哪怕是微妙的心理想法,胡蘭成都瞭若指掌,他對張愛玲一句“臨水照花人”的別樣讚許,足以令涉世未深的她,在他佈下的愛的天網地網裡一步步淪陷?

用張愛玲自己的話來說:“世界上最大的幸福,是發現自己喜歡的人正好也喜歡自己。”

張愛玲以為胡蘭成就是那個與她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男人。在短短的交往時間裡,還特意送給胡蘭成一張自己心儀的相片並在背後留言:“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她有過兩段婚姻,75歲去世遺產270萬沒留給弟弟卻讓朋友繼承

03

23歲的張愛玲,相遇36歲的胡蘭成,閃電般的速度戀愛。胡蘭成是她今生愛過的第一個男人,而張愛玲,卻不是他愛的第一個女人。

認識張愛玲之前,胡蘭成結過兩次婚,第一任妻子唐玉鳳,育有一個兒子。有一女兒是在日本的養女。第二任妻子全慧文,育有兩兒兩女,還納了小妾英娣,因得知胡蘭成與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身為歌女的英娣與胡蘭成分手。胡蘭成後來在日本時,瘋狂戀上有夫之婦一枝。胡蘭成一生有6個兒女。

有過婚史的胡蘭成,感情生活很汙,更汙的是他的“特殊”身份,他時任汪精偽政府宣傳部副部長,給日本人做事,“文化漢奸”的身份讓世人難以接受,可張愛玲呢,她孤標傲世,小家碧玉,從不問政事,寫她傾城之戀的男歡女愛小說,張愛玲的好友炎櫻,也是他們的證婚人,在她與胡蘭成處於戀愛階段時,也旁敲側擊也給予她忠告:對於與胡蘭成的感情要三思,畢竟,他早已為人之夫,為人之父,還有他特殊身份……

張愛玲她想的很清楚,她想到的是現在的他,給予他的風花雪月與羅曼蒂克,而他的過去,她無法改寫,只能接納。更不在乎他“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漢奸身份,如她而言,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她有過兩段婚姻,75歲去世遺產270萬沒留給弟弟卻讓朋友繼承

04

張愛玲中了愛情的毒,奮不顧身的投入到她與胡蘭成的這場戀愛當中。

據胡蘭成的小兒子胡紀元回憶:張愛玲常來他家做客,父親也常常帶他們去張愛玲的寓所,印象中,張愛玲寓所在6樓,比他家還上檔次,裝修也華麗。張愛玲個子高挑,喜歡穿著奇裝異服,配一雙高跟鞋,與胡蘭成站在一塊,還比胡紀元父親高出許多。

在胡紀元看來,父親胡蘭成與母親全慧文是不可能離婚的,畢竟,母親是典型的賢妻良母,能入得廚房,出的廳堂,將一家大小照顧得挺好,父母的感情也不錯,沒見吵過架,沒出現裂痕。但後來,胡蘭成還是拋棄了為他生育了4個兒女的妻子全慧文。

1944年8月間,張愛玲與胡蘭成簽定終身,結為夫妻。沒有舉行儀式,只寫婚書為定,文曰:“胡蘭成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前句出自張愛玲,後句是胡蘭成添加上的,算是對張愛玲的婚姻承諾。

05

張愛玲與胡蘭成,以閃電般速度戀愛,又閃電般速度結婚。可終究,又以閃電般速度畫上休止符。

胡蘭成,這個風流成性、處處留情的男人,他給不了張愛玲所想要的“歲月靜好與現世安穩”。一紙婚姻承諾書,只不過是他將婚姻當兒戲、玩弄女人感情的伎倆。

一個男人,能將與他生兒育的結髮夫妻無情拋棄,那麼他也會將他下一個“愛過”之後無新鮮感的女人如換衣服般換掉。這樣薄情寡義的渣男,卻偏偏讓張愛玲遇上。

張愛玲在這場婚姻裡,孤注一擲,以全部心身付出,她對胡蘭成死心塌地的愛著,希望能換來他的以誠相待。但,在對玩世不恭的男人來說,愛情從來都不是對等的。

在愛情婚姻裡,男人,總是想做女人的第一個男人,而女人呢,卻總是想做男人的最後一個女人。最終,激情過後滿足了生理需求,於渣男眼裡,是一地雞毛的瑣碎與厭倦。

她有過兩段婚姻,75歲去世遺產270萬沒留給弟弟卻讓朋友繼承

06

張愛玲一直希望自己做胡蘭成最後的一個女人,不管他曾經的感情生活有多汙,不管自己內心愛的多麼千辛萬苦,不管丈夫是漢奸身份遭多少人歧視,也不管讓自己的心空染上怎樣的灰暗,

她都希望,他是她今生牽手到老的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男人。

張愛玲以為愛情可以填滿她人生的許多遺憾,讓原生家庭裡缺愛的她,會在與胡蘭成的婚姻裡,慰籍她親情的缺失,可是,她高估了胡蘭成對她的愛。愛情,非但沒有填補她人生的遺憾,卻給她製造更多的心酸。

1945年抗戰勝利後,身為汪偽政府要員的胡蘭成,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無立錐之地的他隱姓埋名,在逃亡路上,東躲西藏,卻依然改不了風流成性,一路處處留情,與護士小周(周訓德)有染,與庇護他的恩人範秀美結為夫婦。

張愛玲擔心胡蘭成的安危,一次又一次為他籌備逃亡路上的生活費。為了胡蘭成,她一個弱不禁風的女子,千里迢迢尋夫至溫州。

她有過兩段婚姻,75歲去世遺產270萬沒留給弟弟卻讓朋友繼承

張愛玲

07

胡蘭成見到張愛玲的那一刻,原以為他會給她驚喜,卻是一種詫異與不耐煩的神情時張愛玲說:“你怎麼也來了!”語氣裡,似乎在責怪張愛玲來的不是時候,打攪了他和範秀美神仙眷侶般的生活!

張愛玲注視著胡蘭成看範秀美的眼神,又瞧瞧範秀美在張愛玲面前,不時與胡蘭成秀恩愛一臉的得意洋洋,張愛雖然玲心知肚明,但沒有從這場感情中撒離,她對胡蘭成還有愛與期待,希望丈夫能回心轉意。

在溫州,張愛玲待了20多天。一室,一男共處兩女,張愛玲的心,由最初的煎熬至心灰意冷。

當胡蘭成在張愛玲面前炫耀與範秀美那些齷齪事、並讓張愛玲為範秀美畫肖像時,張愛玲畫著畫著,終於哽咽著說,畫中的人鼻子、嘴巴及眼神都成了胡蘭成!張愛玲畫筆戛然而止,再也畫不下去,潸然淚下……

在胡蘭成準備隱姓埋名逃亡時,張愛玲為他改名為“張招”和“張牽”,希望胡蘭成即使在天涯海角,也能招換、牽著他。當張愛玲千里迢迢尋夫來溫州,最終,招換不回他的心,也牽不走他這個人。人家早已移情別戀,自己卻還傻傻的對他心心念念!

她有過兩段婚姻,75歲去世遺產270萬沒留給弟弟卻讓朋友繼承

幼年張愛玲與弟弟張子靜

08

作家莫言說:“一個人,風塵僕僕地活在這個世界上,要為喜歡自己的人而活著。這才是最好的態度。不要在不喜歡你的人那裡丟掉了快樂,然後又在喜歡自己的人這裡忘記了快樂。”

張愛玲是一個真性真的女子,她當然知道要為自己喜歡的人而活,也知道不要在不喜歡的人那裡丟掉快樂。畢竟,胡蘭成曾給過她快樂。

只是,張愛玲在與胡蘭成的婚姻感情裡,亳無原則的隱忍與退讓,讓丈夫胡蘭成變得肆無忌憚,差點丟掉自己的快樂。

張愛玲並非如世人所言“涼薄”,她有情有義,對待移情別戀的丈夫胡蘭成,她擰得清,放得下。在胡蘭成逃亡的日子裡,她不幸災樂禍,也不落井下石,而是處處為他考慮著想,給他生活上的資助。直到胡蘭成安定下來,也就是1947,張愛玲才給胡蘭成寫了封分手信,並隨後寄給胡蘭成30萬分手費。

“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歡我了的。這次的決心,我是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彼時唯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

張愛玲,不愧是流著貴族後矞的血液,分手信簡明扼要,將過往的情感看的風輕雲淡,還付給胡蘭成一筆不菲的分手費,來一個華麗的轉身。

當世人向張愛玲投來同情的目光時,她卻“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顯示她的慈悲與高貴。

她有過兩段婚姻,75歲去世遺產270萬沒留給弟弟卻讓朋友繼承

幼時張愛玲與弟弟張子靜

09

1955年11月,張愛玲來不及和弟弟張子靜告別,或者說,在當時的情形下,甚至不想與任何人告別,只是與姑姑打了個招呼,就匆匆搭乘“克利夫蘭總統號”遊輪去了美國。

次年2月,張愛玲相遇她的第二任丈夫賴雅,通過接觸交流,彼此一見鍾情。這個男人飽經滄桑,年長張愛玲近30歲。當年,張愛玲才36歲,雖然有過一段婚史,但憑她的氣質、長相和才情,怎麼說也不可能看上一個又老又醜又窮還一身病大她30歲的男人。

愛情來時,向來是不問原由的,更何況,像張愛玲這個不接常理出牌的女人,她在第一段婚姻裡跌倒過,那麼對於第二段婚姻,她不會不考慮。

賴雅結過婚,離異,也有子女,他沒什麼才情,充其量是個三流作家,只不過他比前夫胡蘭成更懂她。賴雅幽默、風趣、靠譜,有安全感,不會因相貌才情擔心他耍花花腸子。

她有過兩段婚姻,75歲去世遺產270萬沒留給弟弟卻讓朋友繼承

張愛玲與二婚丈夫賴雅

10

1956年8月18日,張愛玲在與賴雅相識半年後就結婚。可婚後兩個月,丈夫賴雅曾中風過又一次發作,令張愛玲為柴米油鹽拮据的生活傷了寫作靈性,屢屢投稿,屢屢被拒,即使後來因生活捉襟見肘,一人赴往香港寫電影劇本,也是費心勞神的,徒勞無功。

很多張迷們對張愛玲草率的選擇自己的第二段婚姻疑惑不解,甚至大跌眼鏡:張愛玲,她怎麼在“婚姻”同一塊石頭上絆倒兩次?她那麼痛恨自己的繼母孫用蕃,可她在兩段婚姻裡卻充當別人的“繼母”?難道就因自己是二婚就破罐子破摔嗎?

張愛玲兩段婚姻裡,嫁的都是年長可以做她長輩的男人。不難看出,她在原生家庭裡缺少親情的關愛,父母三觀不合,感情不好,在張愛玲年少時,父母就離婚,父親娶了繼母孫用蕃之後,對張愛玲忽冷忽熱的,很多時候不管不顧,甚至還遭繼母虐待、父親為討繼母歡心對她大出手毒打。

母親黃逸梵(原名黃素瓊),受五四運動新潮影響,思想前衛,出國留洋,學油畫,過她自己天馬行空的自在生活,根本沒閒功夫去理會兒子張子靜、女兒張愛玲在張家一地雞毛的瑣碎。

張愛玲實在無法忍受繼母對她的打罵才逃離父親的家,投奔從英國留學回來的母親黃逸梵。

事實上,張愛玲在原生家庭裡,也擁有過父母對她的愛,比起弟弟張子靜,張愛玲要幸運的多,她天資聰穎,七歲吟詩,12歲在校刊上發表小說,若沒父親啟蒙教育輔導、母親破費供她上學,張愛玲也許也像弟弟張子靜一樣,庸庸無為過一生。

她有過兩段婚姻,75歲去世遺產270萬沒留給弟弟卻讓朋友繼承

張愛玲與前夫胡蘭成

11

張愛玲在兩段婚姻裡都選擇了嫁給結過婚有子女的年長男人。不只是因為她缺愛,而是因為她涉世末深,心太善良、單純,經不起情場老手男人的誘惑,心智也不夠成熟。

張愛玲痛恨繼母搶走了她的父愛,“趕”走了她的母愛,內心卻依然善良接納做繼母這個複雜的角色。胡蘭成常帶兒女去張愛玲家中做客,可見張愛玲對前夫和別人所生孩子的憐愛,也體現張愛玲的善良與單純。

如果說張愛玲第一段婚姻以失敗告終,體現她的善良、單純及涉世未深。那麼她第二段婚姻裡,與賴雅相識相戀不到半年的時間就滾床單,為他俯首稱臣,說明36歲的她心智還不夠成熟。

一個女人,孤身一人遠赴異國他鄉,是一種勇氣,但有勇氣還不夠,還要有求生存謀發展的智慧。張愛玲她被國人公認有才情,但她的小說在美國卻是冷門,不受出版社和編輯老師歡迎。

張愛玲初識賴雅,已與前夫胡蘭成離異8年,經歷了不少世事,但因張愛玲生性不合群,不喜歡交際,在工作謀生方面被動。在狹隘的工作圈子子,她遇見賴雅,也是必然。然而,張愛玲與賴雅交往才多久呀,又瞭解這個大她近30歲的老男人多少?就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裡和結婚,為他懷孕、墜胎!

她有過兩段婚姻,75歲去世遺產270萬沒留給弟弟卻讓朋友繼承

張愛玲與二任丈夫賴雅

12

賴雅,都快年近古稀了,沒什麼積蓄,還一身病(中風過),根本給不了張愛玲一生幸福。如果張愛玲早知道賴雅之前中風過,我想張愛玲,即使為賴雅墜胎過,她也會慎重考慮自己的婚姻大事,以及將來自己的事業發展,不會為第二段婚姻傷心傷肝傷了寫作的才情與靈性。

事實上,張愛玲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都是她在20幾歲時創作的,如《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作品。畢竟,女人在感情婚姻裡傷不起。

賴雅太自私了,想得到張愛玲,沒考慮將來自己生活不便,給張愛玲造成多大的負擔和壓力,隱瞞他中風的實情,短短相處時間裡,他趁熱打鐵,就匆匆與張愛玲結婚。而張愛玲,難以抽身,為丈夫賴雅甘心情願付出。

張愛玲在美國,與丈夫賴雅不離不棄,同甘共苦。她一面為五斗米折腰,一面悉心照顧癱瘓在床的丈夫,10年如一日真誠相待,相濡以沫,即使遠在大洋彼岸我們無法目睹,也能感受到張愛玲和賴雅有著煙火味的夫妻生活。由此可見,絲毫不覺得張愛玲涼薄,只她不喜歡被人打擾、世人對她的片面之詞而已。

“生命是一朵千瓣蓮花,我拒絕了綻放的同時,我也拒絕了枯萎和零落。”這何嘗又不是張愛玲愛情生活的寫照!

她有過兩段婚姻,75歲去世遺產270萬沒留給弟弟卻讓朋友繼承


13

1967年,張愛玲與賴雅婚後10年,丈夫賴雅因病去世,享年76歲?而此時的張愛玲才46歲。可她此後30年的歲月裡,一直未再嫁,過她離群索居、過著閒雲野鶴般的生活。

張愛玲一直寡居,不喜與親朋好友接觸,就連唯一的親弟弟張子靜,她也從不主動聯繫。張子靜頻頻給姐姐去信,她也懶的回信,即使回信也是惜墨如金,短短几個字不鹹不淡的回覆。

更不要說張愛玲要好的朋友炎櫻了,她倆也算是閨蜜,張愛為這個混血兒朋友取中文名,炎櫻有繪畫天才,她為張愛玲的小說插圖,而張愛玲呢,還特意為炎櫻寫過一本書《炎櫻語錄》。

張愛玲許多小說裡,都有炎櫻的影子,就連她創作的短篇小說《色戒》,也有炎櫻家裡的道具,可終究,她倆的友情也漸行漸遠。

張愛玲,在她生活最艱難困苦的日子裡,是摯友宋淇、鄺文美夫妻倆,鞍前馬後的接濟她,給張愛玲的作品找出版社,為她的小說作翻譯,給她聯繫找工作,併為她的著作維權代理,給予張愛玲無微不至的關愛。

她有過兩段婚姻,75歲去世遺產270萬沒留給弟弟卻讓朋友繼承

張愛玲(中間)與好友王禎和及其母攝於1961年臺灣花蓮

14

張愛玲在她晚年生活裡,當有人發現她的行蹤,就一次又一次搬家逃離(有人說她搬家是因在躲避蝨子干擾她正常生活),也有人說,她太孤傲,為自己的私人生活設立成一座孤島,不願他人干擾。

朋友頻頻來信,張愛玲不回,即使是出版社編輯給她寄出稿費,也不給一個確切的地址,都是通過她的朋友鄺文美、宋淇夫婦,幾經周折才聯繫上她方能寄去。

離開上海去美國時,張愛玲不與弟弟張子靜告別,失聯N年後弟弟來信,說他目前日子過的窮困潦倒,她也是輕描淡寫的幾句話,不為大齡未婚的弟弟接濟一把。

張子靜,一生平庸,碌碌無為,胸天大志不說,在25歲還染上賭博惡習,住在繼母黃逸梵給他的那間14平方小屋子裡,一生都沒娶老婆。張愛玲只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她看盡人間繁華,嚐遍世態炎涼,對於手足親情,她也看得雲淡風輕,畢竟,張愛玲曾經年少是愛過弟弟的,只是,弟弟在繼母的“調教”下,早已不是她心目中那個可愛的弟弟。

我的弟弟生得很美而我一點也不……我比他大一歲,比他會說話,比他身體好,我能吃的他不能吃,我能做的他不能做。有了後母之後,我住讀的時候多,難得回家一次,大家紛紛告訴我他的劣跡,逃學、忤逆、沒志氣……”

“後來在飯桌上,為了一點小事,我父親打了他一個嘴巴子。我大大地一震,把飯碗擋住了臉,眼淚往下直淌。我後母笑了起來道:“咦,你哭什麼?又不是說你!你瞧,他沒哭,你倒哭了!”我丟下了碗衝到隔壁的浴室裡去,閂上了門,無聲地抽噎著,我立在鏡子前面,看我自己的掣動的臉,看著眼淚滔滔流下來,像電影裡的特寫。我咬著牙說:“我要報仇。有一天我要報仇。” 浴室的玻璃窗臨著陽臺,啪的一聲,一隻皮球蹦到玻璃上,又彈回去了。我弟弟在陽臺上踢球。他已經忘了那回事了。這一類的事,他是慣了的。我沒有再哭,只感到一陣寒冷的悲哀。”(張愛玲語)

張愛玲深知張子靜與繼母后來的關係還不錯,她對爛泥扶不上牆的弟弟有憎惡、有憐憫,有欣慰,僅只而已。當年自己的母親黃素瓊都不願接濟他,留下兩箱子錢都給自己,不給弟弟,沒必要去做扶弟魔。

張愛玲一生兩段婚姻,沒生下一男半女,她一個人晚年生活在美國,雖然有稿費、版稅,但她也要為自己的養老著想,日子過的也是節衣縮食,買一次性拖鞋,吃方便麵,屋子簡陋,幾乎沒什麼傢俱。

她有過兩段婚姻,75歲去世遺產270萬沒留給弟弟卻讓朋友繼承

15

1995年9月8日,在加州韋斯特伍德市公寓裡,張愛玲因動脈硬化心血管病去世,享年75歲。經房東發現時張愛玲已死於一星期。

生前,張愛玲在洛杉磯市立了一份遺囑,內容有三點:

第一,我去世後,我將我擁有的所有一切都留給宋淇夫婦。

第二,遺體立時焚化,不要舉行殯儀館儀式,骨灰撒在荒蕪的地方,如在陸上就在廣闊範圍內分撒。

第三,我委任林式同先生為這份遺囑的執行人。

經核算,張愛玲留下的遺產近270萬,都留給了摯愛的朋友鄺文美、宋淇夫婦。而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卻分文未得。

餘秋雨這麼評價張愛玲:“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但文學並不拒絕寂寞,是她告訴歷史,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還存在著不帶多少火焦氣的一角。正是在這一角中,一顆敏感的靈魂,一種精緻的生態,風韻永存。我並不瞭解她,但敢於斷定,這些天她的靈魂漂浮太空的時候,第一站必定是上海。上海人應該抬起頭來,迎送她。”

曠世才華的張愛玲,生,如夏花般絢麗,死,如秋葉般靜美。她留給世界的,只是一個蒼涼的背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