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鐘曉"是嶽池當年一道著名風景


嶽池白塔,又名文明塔。該塔於公元1817年(清嘉慶二十二年) 冬由時任縣知事董淳始建,繼由進士出身的知縣杜湘、陶運和續建,公元1821(清道光元年)竣工。白塔位於縣城南郊靈溪河與嶽池水匯合處。白塔為六角形磚石結構樓閣式,形呈密簷式6稜椎體,共11層,通高41.3米。塔基四周長42米,二層以下均為石料砌成,3到11層為青磚,基為須彌座,高約2.8米,六角均雕刻有暴牙裂眥的夔首。

塔底為須彌座,青石砌成,周長42米,高2.5米,六角刻有暴牙裂眥的夔首。邊緣有石欄合圍,形成環形走廊。第一層,石門面對鳳山。門柱上對聯雲:"珠龕夜貯靈溪月,香界晴開亮壩春。"柱下各有一個半跪狀金剛力士,一手叉腰一手託柱,怒目突睛,酷似真人。門楣上鐫有二龍戲珠浮雕,龍身宛轉騰越,雲彩護體,極為生動。門內有一米見方的石室,室內三面壁上刻有《新建文明塔記》。左邊有一道螺旋式石梯,繞行至頂。每環行一週為一層。層層闢有石門和神龕,龕內有神像。最上一層為一木雕金的魁星點鬥神像。六角塔頂有脊,脊端吊有鋼鈴。頂端用光滑合金盔鑄成,呈圓椎形。建造材料除第一層用青石砌成外,第二層以上為青磚。層簷皆砌有花邊。塔身用石灰塗抹,潔白如玉。白塔造型精美,匠心獨運,古樸凝重,又不失精巧細緻。歷經百多年風霜雨露未風化和毀損,也未見傾斜,可見建築技術之高超。

"白塔鐘曉"是嶽池當年一道著名風景,清風送晨鐘,曠響十餘里。明武宗北巡宣府,盧雍一時高興,於是作有《翔鳳朝陽》:綵鳳啣初日 , 文明發早光, 三峰長拱翼, 萬古仰飛翔。 《大龍暮雨》 崗巒互起伏, 百里勢蜿蜒。 夜分常噓霧, 盈盈早注田。 《嶽門秋望》 嶽門長不閉, 山色入秋佳。紅樹睛雲日, 登樓感客懷, 《銀山晚照》 連峰雲漢裡, 此地此山尊。 晚照在高頂, 群山曙色昏。 《靈溪夜月》 月漫碧溪清, 波寒夜色明。 釣船光正滿, 獨坐聽溪聲。《羊洞仙蹤》 仙人一叱石, 洞裡出羊群。 仙去化為石, 靈宮鎖白雲。 《虎頭佛剎》 神僧能伏虎, 卓錫就開山。 夜半寒鍾吼, 風生梵剎間。 《奇峰龜伏》 巨筆留遺事,龜峰石壁書。 滄桑應有改, 靜伏長如初。 《巨石牛眠》 穩臥溪潭裡, 千年竟不歸。 牧童偏愛惜, 吹笛坐斜輝。《亮壩春耕》千耦勤東作,

平原水正盈。曾聞丞相日,從不擾民耕。

登上塔座,便是塔的底層。基座上有石欄合圍,形成環形走道,石欄與塔身間距約一米。底層的石門正對鳳山,門柱上刻有楷書楹聯:"珠龕夜貯靈溪月,香界晴開亮壩春。"力渾厚雋逸、工整。旁書:"賜進士出身,署嶽池縣事粵東宋廷禎題。"底層塔盤全系石料,簷口有造型生動的石刻花邊,二方連續浮雕圖案,十分清晰;門柱下各有一個半跪狀金剛力士,一手叉腰,一手託柱,暴睛怒目,栩栩如生,酷似真人;門楣上鐫有二龍戲珠浮雕,龍身宛轉騰越,雲朵護體,極其生動。門內有一米見方的石室,室內三面壁上刻有《新建文明塔記》。石室左側是一道螺旋式石梯,繞行至頂,共138步,每步高0.18米,沿石梯外璧有透光小窗,有的作古羅錢狀。拾級環行一週為一層,層層皆闢有石門和神龕,均用特製方形青磚疊塞而成,使塔簷向外延長八十釐米左右,龕內有神像。塔的最上面一層,原供有一木雕"鰲頭獨佔"魁星點鬥神像,全身貼金, 在陽光照耀下,金光閃閃。塔頂裝金屬塔剎,剎基為盔頂式,有六簷,角樑上原繫有銅鈴。塔身全用石灰裱糊,通體潔白,故俗呼"白塔"。白塔造型精美,匠心獨運,古樸凝重,又不失精巧細緻。歷經百多年風霜雨露未風化和毀損,也未見傾斜,可見建築技術之高超。

嶽池白塔造型精美,風格獨特,歷經近二百年滄桑,雖塔簷青磚失於粘結性自然鬆動,塔基、護欄遭風雨侵蝕,有不同程度的風化,塔身裱糊石灰部分脫落,雕刻文字、紋飾遭損毀等,但仍具有嶽池十景之一的美稱。特別是1985年後,文物部門幾經維修,基本恢復昔日風采。九龍鎮文化中心站設立白塔一側,並建休閒山莊,有公路與嶽(池)武(勝)公路相連。休閒山莊四季花香宜人,集休閒、餐飲、娛樂一條龍服務設施,是旅遊的好去處。

《佛學大辭典》中的解釋是:【浮屠】(雜語)亦作浮圖,休屠。按浮屠浮圖。皆即佛陀之異譯。佛教為佛所創。古人因稱佛教徒為浮屠。佛教為浮屠道。後並稱佛塔為浮屠。

佛祖釋迦牟尼35歲成佛,在迦屍國波羅奈斯城初轉法輪。自此有了“三寶”——佛、法、僧。佛即釋迦牟尼,法即他所講授的《經典》,僧即當皈依佛祖,聆聽講經的出家人,此後40餘年裡佛祖輾轉各地 ,講經說法 ,僧人和信徒有了所信仰和依靠的對象。

然而,當佛祖80歲之時,將進入涅磐。眾弟子悲痛不已,問佛祖說:“你離去後,我等將何所依?”

佛祖說:“我與爾等留下‘三所依’,即‘佛像、佛經與佛塔’。今後,你們可以此三為供奉,依託之所在。”

塔是佛教的傳統,佛祖死後舍利子是要放在塔裡的,修塔也代表對佛教的信仰。嶽池白塔就這樣世世代代祐著嶽池人民,如今嶽池被國家相關部門授予了"四川省級文明城市"、"中國農家樂的發源地","中國曲藝之鄉"(西部地區第一個),"中國輸變電之鄉","中國白色農業第一縣","中國米粉之鄉","中國西部醫藥產業城","中國電子商務百強縣"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