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歷史沿革

距考證7000年前已有人群在舉水流域生活。夏商時期境內屬於夏商王朝控制的小方國“舉國”,公元前11世紀以後,成為黃國的屬地。春秋戰國時期隸屬楚地。秦統一全國,置36郡,以郢為南郡,麻城屬南郡轄地;後置衡山郡,郡治邾城(今黃岡禹王城),乃屬衡山郡。兩漢為“西陵轄地”,隸屬江夏郡。

麻城歷史沿革


三國時先屬魏弋陽郡,後屬吳蘄春郡。晉屬弋陽郡,永嘉三年(公元306年),因恢復西陽王爵位,先後將弋陽郡的西陵、邾、蘄春等劃歸西陽國(都今河南光山)。咸和四年(公元329年),西陽王因依附叛亂被殺,國除,於邾城附近僑置西陽郡、縣,遂屬西陽郡轄。後趙南侵,其部將麻秋在今縣城東北15裡的古城畈築城以守。自此,始有麻城之名。

麻城歷史沿革

南北朝時期,劉宋初,分西陽置建寧左郡(今縣城西南)。文帝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又於境內置長風(西北)、赤亭(西部)、陽城、彭城等縣,隸屬豫州西陽郡。孝武帝孝建元年(公元454年),西陽郡劃入、郢州。大明八年(公元464年),建寧左郡降為左縣,合併赤亭、彭波、陽城三縣為陽城左縣,隸屬郢州西陽郡。

麻城歷史沿革

南齊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置齊安郡,治齊安(今縣城西南)。又分西陽縣為建寧、陽城二縣,恢復建寧左郡,治建寧。永明四年(公元486年),改建寧左郡為建寧郡,劃屬(西)豫州。南梁分西陽設置信安縣,又於白沙關(今縣城西北)置沙州,轄建寧、齊安郡;於蒙龍城(今縣城東北)置定州(轄郡今屬河南),於鹿城關(今紅安地)置北江州,轄梁安、義陽(今紅安地)、齊昌等郡。又先後設置北西陽、岐亭、梁豐等縣,以及南郡、定城、陰平等郡。北齊天保年間,於境內設置衡州。陳廢。北周恢復衡州,改定州為亭州,以建寧、陽武兩縣(今麻城)隸州之北建寧郡。又於縣城東80裡設置東義州。

麻城歷史沿革


隋初罷諸郡為州,信安縣屬黃州;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信安為麻城,仍屬黃州。大業五年(公元609年)廢州設郡,屬永安郡。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麻城置陽城縣,同年在麻城置亭州轄麻城、陽城兩縣。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撤亭州,並陽城,恢復麻城舊制,屬黃州都督府。元和三年(公元808年),麻城併入黃岡縣。大中三年(公元849年)恢復。

麻城歷史沿革


五代時,建置如唐,先屬吳。後屬南唐。其時,南唐與後周劃江為界。周世宗顯德五年(公元958年),後周佔領南唐江淮之間的大片領土,麻城遂為後周轄縣。宋屬淮南西路黃州。南宋紹興年間(公元1131~1162年),麻城為南宋北界。理宗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避兵亂,縣城曾一度遷至什子山(今縣城東80裡)。元初屬湖廣行省黃州路,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隨路改屬淮西道。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又隨路改屬河南江北行省。至元年間,縣治從什子山遷回古城畈。元朝末年,邑人姜銘等築城於今地,後為縣城。明太祖甲辰年(公元1364年)屬湖廣行省黃州府。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屬湖廣佈政司,隨府劃屬河南。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還屬湖廣。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張獻忠率部攻佔麻城,改麻城縣為長順州。七月,引兵入蜀,名復其舊。清代,麻城屬湖北布政司黃州府。

麻城歷史沿革


民國二年屬湖北省武漢黃德道,後更名鄂東道,又改為江漢道。二十一年,屬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區。二十七年七月二十日,日機轟炸縣城;八月,縣政府遷往龜頭河。三十二年,又從龜頭河遷往閻家河山水垸暇形地。三十四年,遷回麻城。

麻城歷史沿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