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文壇巨星尹湛納希

1986年10月21日,在遼寧北票市下府蒙古族鄉惠寧寺建立了尹湛納希紀念館,國家副主席烏蘭夫手書“尹湛納希紀念館”。為紀念尹湛納希誕辰150週年,內蒙古尹湛納希研究會,遼寧省朝陽市尹湛納希研究會和北票市尹湛納希研究會三方於1987年6月18日在朝陽聯合召開了首次尹湛納希學術討論會。這次學術討論會對進一步研究尹湛納希的文學思想和史學思想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蒙古族文壇巨星尹湛納希

尹湛納希(1837-1892),乳名哈斯朝魯,漢名寶衡山,字潤亭。出生於原內蒙古卓索圖盟土默特右旗忠信府(今遼寧省北票市下府蒙古族鄉中心府村)一位文武雙全的愛國軍官家裡。是蒙古族近代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思想家、翻譯家、詩人和畫家。

蒙古族文壇巨星尹湛納希

尹湛納希是成吉思汗之二十八代後裔。他的父親旺親巴勒是土默特右旗王府協理臺吉,傑出的愛國將領,曾奉命統領本旗蒙古兵親赴渤海海防前線,在抗英鬥爭中立下戰功,受到朝廷嘉獎。旺親巴勒酷愛藏書,府內藏書頗豐。他致力研究蒙古族歷史。尹湛納希弟兄8人,排行第7。大哥古拉蘭薩、五哥貢納楚克和六哥蒿威丹忠秉承家學遺風,埋頭讀書,鑽研文史,互相砥礪,投身創作。他們都精通蒙漢民族的傳統文化,各自創作了大量的蒙漢語文學作品,將蒙古族書面文學創作推上了一個嶄新階段。其中尹湛納希的貢獻最為突出。他天資歧嶷,幼年從師塾學會了蒙、漢、藏、滿和梵文。他博覽群書,學識淵博並擅於琴棋書畫,騎馬射箭。

蒙古族文壇巨星尹湛納希

尹湛納希生活的時代,內憂外患,社會動盪不寧,清廷更加腐敗無能,列強入侵中國,中國從封建社會轉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也陷入了極端苦難之中。尹湛納希30歲後,家道中落,妻子病故,孩子夭折,生活發生了急劇變化。尹湛納希不僅沒有迷戀貴族的悠閒生活,相反以堅強的意志開始了創作生涯。1891年,因"金丹道"教會作亂,忠信府被火焚燒,尹湛納希攜家小逃亡錦州,次年2月,在錦州藥王廟病故,終年55歲。

蒙古族文壇巨星尹湛納希

在20餘年中,他續寫了他父親未完成的長篇鉅著《大元盛世青史演義》,他以巨大的精力和高度的熱情,描繪了成吉思汗及蒙古軍隊的英雄業績,成功地再現了成吉思汗和蒙古民族許多戰將的英雄形象。將一代民族英雄成吉思汗,以紀實與傳說相結合的手法,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另外,尹湛納希的《一層樓》、《泣紅亭》和《紅雲淚》等長篇小說,藝術成就很高,語言豐富多彩,人物形象個性鮮明,情節曲折多變,結構龐大細密。這兩部作品通過對蒙古封建貴族家庭生活形象生動、細緻入微的刻畫和描寫,大膽揭露和無情抨擊了封建王朝的暴政和統治階級的腐敗無能,真實深刻地描繪了中國封建社會走向崩潰的情景,同時,也體現了他對反封建民主主義思想的追求,表達了他對祖國和蒙古民族的赤誠熱愛。他的這些文學作品,在國內國際文壇上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此外,他還創作了大量詩詞、雜文和繪畫,將漢文《紅樓夢》、《中庸》和《綱鑑通目》翻譯成蒙古文。他的作品集蒙古族南北地區方言之大成。他為研究蒙古族古代語言與現代語言,曾遍訪過蒙古地方的名師、學者、高僧和民間藝人,在此基礎上進行創作。他的作品飽含著生動鮮活的古代文言和蒙古族民間語言。這既發揚了蒙古族文學語言的特長,也使蒙古族文學語言煥發了新的光彩。他翻譯的漢族古典名著,在忠於漢文原文的基礎上,儘量用通俗易懂的蒙古語言來表達。因他懂得五種語言,在語言的運用和選擇上,顯得從容不迫和富有見地。

蒙古族文壇巨星尹湛納希

他創作的很多詩歌、雜文,將漢文古典詩歌的形式運用到蒙文詩歌的創作中去,寫出了清新流利、生動感人的蒙文五言和七言絕句。現存的《早年詩稿》是尹湛納希最早的詩作。他還進行雜文創作,如《石枕的批評》、《龍文鞭影》、《釋者的虛偽》、《勿忘祖先》等著名雜文。其雜文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內容:評論古人、結合現實,揭露黑暗社會;諷刺不讀史書不懂歷史的王公貴族,強調蒙古人應學習民族史的重要性;揭露一切偽君子的虛偽;評論三教九流各種思想。

蒙古族文壇巨星尹湛納希

尹湛納希不僅在蒙古族文學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一定地位,成為蒙古族近代著名文學家、史學家、思想家、詩人和畫家,對蒙古族 的文化發展作出了貢獻。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學遺產。

尹湛納希的作品在國外也有很大影響,許多著作曾先後被譯為漢、日、俄等多種文字,在國內外出版。許多國家如蘇聯、美國、蒙古、日本、英國、德國、匈牙利等十幾個國家的學者、專家都在研究他的作品,有的還寫出了高水平的論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