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清代文学家李渔?

唐那人


1.李渔名声不太好

明清之际,剧坛上名声之坏,莫过于李渔。他爱财好色,的确有让人诟病的地方。有人骂他象商人,以演戏获利。有人骂他淫亵龌龊,避之唯恐不及。李渔的好色之名远播,那部黄色小说《肉蒲团》,就让他“名垂青史”了。

另外,他还把自己成群的妻妾组织起来成立家庭戏班,自编自导,由妻妾婢女表演,后来竟然成当时一绝,名动朝野。

李渔人品和作品的争议,让后世对这个文化巨人充满好奇。


2.成就非常高

他是一个杂家,有说他是旷世奇才、文学巨匠、中国的莎士比亚,是一个诗词曲赋书画篆刻园林艺术生活美学无所不通的通才、全才、奇才,他与孔尚任、洪昇并列为清代戏曲名家,“所制词曲为本朝第一”。也有贬者称他是“中华五千年第一风流文人”。

他的戏剧理论集中在《闲情偶寄》的《词典》与《演习》两部分,前者主要讲戏剧创作中的共同性问题,后者主要谈演员训练和演出中的一些问题,彼此也有交叉,互为补充。为了强调戏剧结构和社会作用,他提出“戒讽刺”"立主脑“”脱窠穴“”密针线“”减头绪“”审虚实“等独特见解,一针见血,切中时弊。

他举家迁居杭州后,开始卖文为生,他创作的《怜香伴》、《风筝误》等剧本以及《无声戏》、《十二楼》等小说集,深受欢迎。

又举家搬迁至南京,建芥子园,开书店,刻印书籍,成为中国出版业的先驱。他出版的《芥子园画传》成为后代学画者最喜爱的教材。

他似乎随心所欲,作为一代大师,李渔的文学艺术成就无法抹煞,耸立在中国的文学史上。


启东微讯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浙江金华兰溪夏李村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 自幼聪颖,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曾家设戏班,至各地演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出经验,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戏剧理论体系,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是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一生著述丰富,著有《笠翁十种曲》(含《风筝误》)、《无声戏》(又名《连城璧》)、《十二楼》、《闲情偶寄》、《笠翁一家言》等五百多万字。还批阅《三国志》,改定《金瓶梅》,倡编《芥子园画谱》等,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艺术天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