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清明节的来龙去脉

桃花绽,杨柳青;祭先祖,郊踏青;万物复苏酝丰年,春光万里清明风。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法天(包括法地)祭祖,这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西方没有法天祭祖的概念,基督教是反对祭祖的,基督教会至今在中国印制并发给基督教众的《年历》上,各个节日都有,就是没有清明节。

一、法天祭祖,由来久远,大概兴起于中国人类文明初现时的原始社会

法天就是研究日月星辰以及所涉及的大地的变化,并适应这种变化,以求得人类生存和发展。

法天的历史更加久远,大概在类人猿时期就学会了。至今在动物界,如候鸟和动物的随着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而南北迁徙,或依水源迁徙等,皆是法天的表现。当然,人类自然比动物更加聪明和先进,能预测四季的时间日期,预先储存食物和物品,以度过寒冷的冬季。

人类的先祖还仿照猛兽的尖牙利爪,制造了石器、木器、骨器等狩猎和生活工具,这在二三百万年前就出现了,如泥河湾早期人类文化遗址等。距今70万年的北京猿人还仿照太阳光和雷电火光发明了人工火种。各种几何图形的产生,装饰品和祭祀品环、珠、玦、璜、璧、琮圭、璋等也是效法天地的文明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清明节的来龙去脉

八卦纹玉璧

到公元前五百多年,老子总结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德观念,使中国的法天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而西方的法天观念则日益淡薄,以至消失。

二、祭祖习俗起源于自然崇拜

随着人类法天观念的产生,自然崇拜也就相应产生了。崇拜日月星辰、名山大川、风雨雷云,乃至于山石草木、禽兽虫鱼等。随着人类文明的深化,祭祀死去的亲人、祭祖习俗也就产生了。

距今三万多年的北京周口山顶洞人时期,就产生了祭祀亲人的仪式。他们用项链和工具等物品给亲人随葬,亲人的身下和尸体上都撒上红色的赤铁矿粉末等,大概认为红色可以辟邪,驱除毒虫,也可能认为能长期保持尸体不腐等。布置好后,再把亲人埋葬。

中国传统文化——清明节的来龙去脉

山顶洞人丧礼图片

到距今一万多年的徐水南庄头文化遗址时期,农业已经产生,石磨盘、石磨棒、骨锥、骨针、种子及陶器都大量应用。外史氏分析认为,这时的陶器也是仿照葫芦,以葫芦为内模而烧造出来的。这大概与后世流传的伏羲氏、盘古氏(盘瓠)有一定的关联,陶器最先的用途可能与祭祀活动有关。

距今9千年的河北易县北福地文化遗址,出土了大型祭祀坛和祭祀神灵时佩戴的面具。祭祀坛约90平方米,成组、成群摆放着中、小型陶盂、石器、绿松石饰、小石雕、水晶、玉玦、玉匕及46厘米长的大石耜(sì 放图的农具)。这大概与神农氏或者祭祀神农氏有关。这种祭祀坛在武安磁山文化中也有体现。北福地还出现了陶盂和陶支脚的组合(一个盂配三个支脚),这大概与后世流传的三足乌有关,很可能最初用于祭祀太阳。

出土的面具,完整和复原完整的有十几个,有人面、猴面、猪面以及带有牙齿和胡须的猫科动物面具,为陶片刻制。动物面具的出现,也似乎与伏羲氏“观象于天,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养牺牲以充庖厨”的传说有关。

中国传统文化——清明节的来龙去脉

北福地文化遗址出土的祭祀佩戴的陶面具

三、周朝时期的祭祀

周朝时期,公元前1046年-前256年,文字文明非常发达,记录了大量的古代历史,孔子都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朝的国家祭祀由春官负责,大宗伯为春官官长,祭祀天神、人鬼、地祗,如:昊天上帝、五方五帝,日月星辰、山林川泽,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国门、国行,公厉,户神,灶神,社稷、五祀,以及先祖等。

中国传统文化——清明节的来龙去脉

昊天上帝图片

普通民众只祭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神,或祭户神,或祭灶神,再加上祭祀先祖等。

古人认为,一切山林、川谷、丘陵,只要它能吞云吐雾,兴风作雨,出现异常现象,就把它叫做神。人死归于土,则叫“鬼”。“鬼”,归也。

上古流传下来的祭祀原则是:

日、月、星辰,是人民赖其温暖光明以生存,赖以区分四时,安排农事的,故当做神来祭祀;山林、川谷、丘陵等,是人民赖以取得各种生产、生活资料的,故当作神来祭祀。

中国古人中,凡是被百姓树立为学习榜样的人,就祭祀;凡是因公殉职的人,就祭祀;凡是为安邦定国建有功劳的人,就祭祀;凡是能为大众防止灾害的人就祭祀;凡是能救民于水火的人就祭祀。

比如:厉山氏有个儿子叫农,能够指导人民种植百谷;周人的始祖姬弃能够继承农的种植百谷,教导人民种植,所以被后人奉为稷神来祭祀。

共工氏有个儿子叫后土,能够区划九州的风土,使人民各得其所,所以被人民当作社神来祭祀。

根据《周礼•礼记》记载:帝喾,能根据星辰的运行画定四时,使人民的劳动与休息各有定时;帝尧,能尽量使刑法公正,为、民表率;帝舜,为操劳国事而死于他乡;鲧(gun),治理洪水,大功未成而被杀死;夏禹,能完成父亲鲧的治水大业;黄帝,能给各种事物都取个合适的名称,使人民贵贱有别,都能够获取山泽的物产;颛顼,能进一步完善黄帝的事业;契,作为司徒在教化人民方面成绩卓著;冥,恪尽职守,死在治水工作岗位上;商汤,能对待人民宽厚,除暴安良;文王以其文治,武王以其武功,为人民除去独夫民贼纣。

中国传统文化——清明节的来龙去脉

黄帝图片

上述古人,都是为人民建功立业的人,所以被人们当作神来祭祀。凡是不属于此类情况的,就不会被人们当作神灵来祭祀了。否则,就称作淫祀、滥祀。因此,中国古人崇拜的都是聪明、正直的神灵,没有邪神、恶神。这也是与西方国家有极大的不同。

总之,人们祭祀昊天上帝表现的是对天地的敬畏之情;祭祀日月星辰、山川林泽,表现的是对大自然生长万物的感恩之情;祭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等,表现的是对职司的敬业精神;对社稷、五方天帝、五祀的祭祀,表现的是对有功劳于人民的功臣和圣明帝王的敬仰之情;祭祀先王,表现的是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丧礼,表现的是对逝者、人与人之间的悼念之情。

四、清明节祭祀

(一)因为周朝的祭祀由春官负责,这就把祭祀与春天联系上了。

周天子在夏四月元日,举行祭祀天帝、五方五帝、山川林泽的礼仪,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称为“雩(yú)礼”,也称“大雩帝”。周天子进行祭祀活动,普通民众自然也跟着进行祭祀先祖的活动。这自然热闹非凡,举国当做节日来过。这为清明节的祭祖活动奠定了基础。

另外,各诸侯国也都在春季朝见天子,四方诸侯,言语各异、服装不同,来来往往的诸侯队伍络绎不绝,自然也吸引人们围观。这应是清明节踏青、游春的由头。

周天子以及各诸侯国,都在春季举行大田之礼,称为“春搜”、“大蒐(sou)礼”,即春猎活动,借用田猎活动来组织军队、任命将帅、训练士卒。这自然也非常热闹。这应是清明节举行军事、体育活动的由来。

中国传统文化——清明节的来龙去脉

大蒐礼图片

春季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又有这么多的礼仪活动,所以,春季的祭祀活动,也就伴随着游春、踏青、体育活动而丰富起来。

(二)到春秋时期,约公元前636年,晋国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而提倡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为寒食节,节日期间禁烟火,只吃冷食。后来逐渐推广开来。人们也有在寒食节给先祖扫墓的。

(三)春秋时期周易盛行,认为三月三日阳气转盛,人们习惯借助阳气,“祓(fú)除畔浴”,就是到河里洗浴,祛除一年的晦气,称为“上已(si)节”。正好这日也是黄帝的诞辰日,人们祭祀黄帝。有些人此日也祭祀先祖。

(四)到秦汉时期,已经流行了二十四节气,《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大概这时候,万物生长,清洁明净,故称作清明。

中国传统文化——清明节的来龙去脉

清明节游春图片

(五)大概到唐朝时期,人们便把寒食节、上巳节、春季的祭祀、沐浴、踏青等活动,都合并到了夏历四月五日的清明节来开展,而且内容更加丰富,除了祭祀活动,还有田猎、打马球、蹴鞠(cù jū)、荡秋千、放风筝、踏青、游春、插柳等军事、体育、游乐和植树活动。

而今,文明祭祀,缅怀先烈和先祖,踏青、春游、放风筝等活动,依然盛行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