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里的名言警句,用一句话分享你最喜欢的那句?

妞爸_Shanghai


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张载

大儒张载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凤翔府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后世学者遂称其横渠先生,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以上四句为横渠四句。

此四句其实是儒学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一步阐述。

第一句:“为天地立心”。马一浮先生先生总结道:“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大意是天地本无心,但人却有心,人的心使人要秉持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类似于《弟子规》里的泛爱众,而亲仁。

第二句:“为生民立命”。通过不断的修身养性,逐步的提高自己,到最后不管一个人的寿命是长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崇高品德,进而影响到周围的人,那么这个生命个体就可以说已经安身立命了。

第三句:“为往圣继绝学”,“往圣”是指孔、孟所代表的开山儒宗;“绝学”是指孔孟先儒所弘扬的道学。后世学者普遍认为真正能阐扬继承孔孟先儒之衣钵者,惟有宋儒,也可以说儒学登峰造极于赵宋一朝。

第四句:“为天下开太平”,也可以说是前三句的升华,也是旧时读书人所向往的终极政治思想——归万世于太平,还百姓于青天

这四句被很多人传颂、引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生、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先生、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

甚至也出现在了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开幕式的巨大电子显示屏上。

这个曾经因为范仲淹的劝说而改弦更张、埋头旧籍的大儒最后获得了封建社会里读书人的最高荣誉——配享孔庙,于西庑第38位,并名垂千古!

以上拙文,非专业学者,行文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师友不吝赐教,此谢过。


楚襄蛮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毕竟我国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随便拎出来一个,便可以品足一生的,当然,这些名言警句当中,自然有大家最为喜欢的,诸如说书人就喜欢一句,那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说实在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说书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先是认识后半句的,说是后半句,也不过是“厚德载物”这四个字,记得那时候自己是高中时候,一个同学家特别有钱,而且还是书香门第的那种,偶有一次去他家做客,才看见墙上挂着一幅字画,那就是“厚德载物”四个字,后来逐渐都历史文化了解的加深,说书人才发现,原来最美的不仅仅是这四个字,而是整个句子,那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一句话,便是概括了天、地、人之间那一种玄妙的关系,我们可以从自然界,学到很多道理,小到人与人之间,大到国与国之间,甚至我们还可以借这句话,对如今疫情下,发生的各种五花八门的事情进行深刻分析,从而达到自身的修养,不知道大家怎么看的,欢迎留言!


北派说书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也不要勉强别人去做。既是公平心,也是同仁心。是无分别心。看似简单的八个字,做起来很难。

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亦不难。不为,则易亦不易。任何事都在于出发点,有什么样的出发点就会有什么样的预期结果等候。

生活中,常见闲言碎语者,说长道短者,挑拨是非者,背后诽谤者。可笑的是这样的人往往接受不了别人议论自己。属于只可我骂你,不能你瞪我。

其实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不难。有一个易先生,到新单位上班,同室一个王同事,过来悄悄的说科主任是一个很小气的人,以后要多注意什么的。

易先生微笑着对王同事说:“谢谢你和我聊天。不过请不要给我讲别人的事,我不喜欢背后议论别人。”

王同事转身把易先生的话传给别人了。

隔天,小李和易先生一起出去办事。小李问易先生有没有和王同事聊天过,觉得王同事人怎么样?

易先生说你们都不错,我们同事之间好好相处,工作好开展。

就这样,易先生从不在背后议论他人,单位的人都知道了。

以至于谁想背后栽赃易先生也不能够。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从自己做起,不背后说闲话,易先生做到了。也赢得了大家尊重。

工作中难免有轻有重,有简单的和复杂的。只要大家都没有私心,不就是一个优质团队么。

现在,国家提倡和谐社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亦乐乎。



南山易人易学


国学经典里的名句,用一句话分享你最喜欢的那句?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我最喜欢的经典名句。

之所以非常喜欢这一名句,是因为这句话道出了很多人内心想表达而又不知用什么恰当的词汇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体会,而这句话则清楚明白的做出了解答。

单从字面意思去理解,有人往往会理解为只是男女之间表达相思缠绵之情的。认真思考后,就不能看出其实是人生旅途中不断学习进步所必须经历的一种过程。

要做好某件事,就必须全身心投入,就如同爱上一个令你朝思暮想的人,心里除了这个人,世界上的一切似乎都与你无关,简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你所从事的工作,你为之献身的事业,只有在这种痴狂执着的状态下,经得起艰辛磨难,耐得住寂寞孤独,心甘情愿,无怨无悔的去为之奋斗,才能得到圆满的成功。

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敷衍塞责,得过且过,或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任何事情都不会干好。当你回首往事时,只能对天长叹,追悔莫及了。





唐小懒妈妈


仓央嘉措:“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是仓央嘉措对自己一生的最好描述,也是我认为他自传里最为欣赏的一句。

这句话表现的是仓央嘉措在爱情和信仰中难以抉择,备受煎熬。


他的一生是不幸的,小的时候她本是一户普通农家的孩子,却被无意间选做了五世达赖班禅的转世灵童。从此便开始了他的僧人之路,虽然他是高高早上的六世达赖班禅,但却并没有实权,只是别人争权夺利是用的工具罢了;但他的生活却被永远地禁锢了。

当时正值青年的他,内心充满了对爱情和自由的向往,在那时他下换上了一个女孩——玛吉阿米。

在他眼中,玛吉阿米是那样的圣洁美丽,但是因为自己的人生自由无法自己掌控,只能在夜里偷偷与她幽会。好景不长,玛吉阿米随父亲离开了,他又不能随之而去,面对自己心爱的人无法追求,可想而知内心是极其痛苦的。所以他的内心在信仰与爱情间徘徊。才有了这颇为伤感的诗句。


这种伤感不仅是存在于他的心里,现在的很多人都在备受煎熬,难以抉择。

也许真的是这样,心中有了信仰和爱人,总是没有时间同时拥有,只能默默的做出选择,承受失去另一个我的痛苦。

我选择了信仰,你呢?


芒芒困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句出自《孙子兵法》的名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为什么拿这句与大家分享呢?确实是因为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起到了时时警醒自己的作用。

一、在学习及应对考试中

知己:这门课程我掌握了多少,掌握的程度怎么样,需要一套怎样的办法来检验自己的成果,根据这个检验结果,又将如何改进和完善等等。

知彼:这门课程的知识逻辑和结构是什么,总共有哪些知识点,还有没有相关的知识需要了解掌握,可以从哪些刁钻的方面来为难等等。

二、对待工作领域内的各方面

知己: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有哪些,业务知识掌握多少,熟练处理问题的能力处于什么程度和阶段,哪方面需要完善和提高等等。

知彼:岗位的具体职责,涵盖的范围及边界,岗位涉及哪些相关领域的资讯和知识,岗位赋予的权利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如何让企业更发展,让员工更团结更自信等等。

三、对待生活交友等各方面

知己:自己为生活各方面以及为他人朋友付出了多少,投入了多少,是否保持做人的本色,诚以待人的品质,说话做事的方式方法是否合乎正道等等。

知彼:是否开诚布公,志趣相投,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不要钱的午餐,是不是都是正确地为了对方更好等等。

简要的一些感触,首要地知己都不能在各方面完全地做到,知彼就更不能说有把握了,因此绝不敢说百战不殆,只是尽力做到最好,尽可能地让自己少犯错,真诚地对待朋友,少一些隔阂与误解,生活平安,家族幸福。



海屹通航文化世界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孔子

出处《尚书·周书·旅獒》。释义:戏弄他人,以致失去做人的道德;太过沉迷于某一事物,就会丧失斗志。

这里就提出了一个做人准则:对待别人要善良,喜欢某种东西要有度。

何谓待人善良?我以为就是不要自作聪明把别人当傻瓜一样耍弄。不会说话的小鸟都知道你待它是好是孬,从而决定信任你与否,何况那不爱说话的人?这个世界的不善良都是那些不善良的人作为导致的!这样的人也就怪不得他了,因为老天只给了他聪明而没有给他自知之明的能力,以致他只会耍聪明却不能自省,这也就是他愚蠢的地方。上天是公平的,他让你在一个方面聪明的不得了,却让你在另一方面表现的很愚蠢,当你笑话别人的时候,也难免被别人笑话。

什么是喜欢某种东西要有度?就是你爱好某样事物不要超过分寸不要过于沉迷,否则你就会因为耽于它而荒废自己的正经事业。比如有的人爱上赌博以致家庭事业都不要了,最后可以说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古时玩物丧志的国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卫懿公。他的一生痴迷养鹤,玩物丧志,最终使得卫国被灭,如此亡国的国君,可谓是史上第一人了。 卫懿公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是痴迷养鹤,并把养鹤当成了一种兴趣,而且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按道理来说,一个国家的文武百官都是根据才能武力来分配的,但是在卫国却不是这样,不管你是治国有方还是能征善战,这在卫懿公的眼里都不是事,只要你会养鹤,并且能把鹤养好,这才叫有真本事。 为了能养好鹤,卫懿公还特意修了养鹤池,并请人来专门护理仙鹤。卫懿公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养鹤池去观赏仙鹤,并且跟仙鹤们一同进餐。当然这些仙鹤们都是有等级划分的,按照等级的不同,他们的食物也不同,一般上等的仙鹤,吃的是高级食材,并且由专门的护理人员陪护。中等的仙鹤,所有的配备也就一律降一级,以此类推。 而在卫懿公每次出去游玩的时候,也都会带着仙鹤同行,但是仙鹤们并不是被关在笼子里,而是大摇大摆的坐在车上,头等车、二等车,甚至还有专门供大夫乘坐的车辆,这样的仙鹤被称为“鹤将军”,而卫懿公自己带领的则是“鹤司令”。 由于卫懿公爱鹤已经上瘾,根本听不进去臣子的谏言,整日不管不顾,就跟着一群仙鹤为伍。而这时候北方的戎狄日渐强盛,在见到卫懿公整日养鹤为乐后,就趁机发兵打了过来。等到北狄的人打过来的时候,卫懿公跟着仙鹤玩得正欢。听到北狄的入侵,丝毫都不担心,带着仙鹤就回去部署迎敌的策略。 卫懿公首先命令将士们登上城墙防御北狄的入侵,但是将士们都不为所动,很多百姓也都是纷纷逃离城池,根本没有人愿意守卫城池,这时候卫懿公才发现根本不是他想的那么回事,连忙找人来问是怎么回事?来人对卫懿公说只要用一种东西,肯定能击败北狄,根本用不着士兵们打仗。卫懿公忙问是什么东西?怎么自己不知道,来人回答说是主公养的仙鹤。卫懿公不明白仙鹤怎么能御敌于外?这时候士兵们才说既然不能打仗,那为什么还要花如此精力去养着? 卫懿公这才明白过来,追悔莫及,并且亲自放了所有的仙鹤,但仙鹤门被养的久了,不肯离去,卫懿公只好狠下心来杀了几只仙鹤,这才赶走了鹤群。众人见卫懿公确实有悔过之心,所以也就纷纷拿起武器防御城池。卫懿公更是亲自出战,但见士兵的士气都不高,卫懿公知道这是由于自己养鹤误国,这才招来了北狄的入侵,所以下定决心,一定要打败北狄。 可惜事与愿违,卫军大败,卫懿公更是被杀,他的肉还被人烹食,只留下了一副肝脏。这时候出使的大夫弘演回来了,在见到卫懿公的惨状后,把自己的腹部剖开,用自己的身躯做了卫懿公的棺木。这件事情感动了齐桓公,所以在齐桓公的帮助之下,卫国才得以延续下来。



所以说,“玩人丧德,玩物丧志”真是一句指导我们做人的标准的名言警句啊!


我要尝试一下


《周易•象传》乾坤两卦的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是说天的运动健动,君子据此应自强不息;大地的形象,其象征是坤卦,君子据此应以宽厚的德行容载万物。

清华大学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做为校训。



周明華


“圣贤之所以为圣,佛家之所以为佛,所争皆在大磨折之日。(《曾国藩全集,家书》)

这里的“大难磨折”就不是一种环境,而是一种命运了。命运中注定要有苦难,面对这种苦难的命运,能做出精神上的准备,并因比具备坚韧意志的人,就真正具有了可以成圣成佛的大智慧。

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

友、好榜样。

老子以天人合一的境界,把宇宙、人生和社会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要求人与人之间爱而忘私,和谐相处。无私是合乎道的美德,只要坚持一美德,人类才能实现,”长生”。

孔子十分强调学以致用,他认为学生应该投入到现实生活中去,而不能沉湎于书本之中。他教育学生,即学问、行为、忠恕、信义。教育原则是,“有教无类”,就是不分贵贱,贫富等。

说到王阳明,就要说到近代流传甚广的一句名言:“五百年来两大完人,前有王阳明,后有曾国藩。长啸之后,男子自言自语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接着说:“至此心外无物”,心即理也。正是这一刻,东方哲学史上五百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流派——心学就此诞生了。在万山丛棘中开创了心学智慧的大思想家,就是五百年来的大圣人———王阳明。


anhui皖秦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指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有时福是祸,有时祸是福,万事万物都有他的两面性。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引发出坏的结果。

故曰: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