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有哪些現象比工資低更可怕?

人到中年,有哪些現象比工資低更可怕?

說實在的,我自己就是一個十足的中年人,我對這些關於中年人現狀的描述不能夠再同意。But so what? 甭說中年人,中國已經邁入老齡化社會了。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我國老年人口占比,無論是寬還是窄兩個口徑模型的測算下均在2021年超過14%,即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2031年超過21%,進入超老齡化社會。(按照國際通行劃分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過7%時,意味著進入老齡化社會;達到14%,為深度老齡化;超過21%,則進入超老齡化社會。)

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現在的老年人就是中年人,而我們這樣的中年人就是“年輕人”。不過就是這幫“年輕人”確實出了些問題:


01

沒有成為專家

卻活成了槓精

職場上,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什麼事兒都要槓上一下的中年人?我總結了一下,“中年槓精”一般有三個特徵:

第一、我知道。

“小P孩,我都人到中年了,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我還有什麼不知道的”

...“什麼?你比我還大?好,但是我就是知道,你能怎麼著?”

有一句話說的好:阻擋我們進步的不是我不能,而是“我知道。”什麼都知道了,還怎麼進步啊?

人到中年,有哪些現象比工資低更可怕?

這讓我想起了那個著名的“開悟之坡”。“開悟之坡”的學名叫“鄧寧-克魯格心理效應”,又稱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簡單說就是一種認知偏差,認為自己什麼都知道。但隨著知識的完善,他們會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通過不斷學習,逐步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優秀。


第二、你不對。

甭管你說什麼,他一定和你唱反調。美其名曰“批判性思維。”事實上,批判性思維是指不斷反思自己的想法,使自己的想法變得公正合理。所以批判性思維的第一步是要批判自己的行為,而不是批判別人的。

順便跟大家分享下思維水平的三個層級(來源:知乎):

  • 第一種從不反省(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有什麼問題),依靠直覺。
  • 第二種選擇性反思,缺少公正性,對別人和自己取的標準不一樣,雙標。
  • 第三種反省外顯化(讓別人知道自己做的不對),一貫的公平合理。


第三、我不管。

你和我講事實,我和你說觀點。你和我討論觀點,我和你解釋認知。發現你的認知居然比我高,那我就把問題推給價值觀不同上...這叫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我才不管什麼是事實呢!


02

還沒到達彼岸

就失去了方向

“悟空問答”上有這麼一個問題;人到了中年,突然失去了方向。每天習慣性的焦慮,和迷茫,我們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這個問題被收藏了1224人次,有479個回答。

張愛玲在《半生緣》裡寫道:“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奮鬥的年齡過去了,往後餘生似乎平庸的清晰可見。沒有激情,沒有動力,沒有鬥志,好像一切都在走下坡路了。


03

思維停滯不前

體重卻在瘋長

Hi,“枸杞中年”!知道什麼是二次元嗎?知道什麼是新生代嗎?知道什麼是移動互聯網原住民嗎?

Hi,“油膩中年”!知道消耗脂肪最有效的運動叫什麼嗎?不知道?!叫Tabata!“什麼?TMD?消耗脂肪最有效的運動叫這名?”

“沒大沒小的!我沒有放棄你,只是放棄了我自己。”中年男人心裡憤憤不平。



人到中年,怎麼能夠在職場上飛得更高?

下面是我給大家出的5道自測題:

【01】是否還有工作激情,幹勁十足,凡事都衝在前面?

【02】是否還願意接受變化,擁抱成長思維而不是固定思維?

【03】是否還會主動溝通,而不是因為年齡資歷拉不下臉來?

【04】是否始終還在學習,並篤信只有不斷學習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05】是否充分利於自己的資歷,幫助領導傳幫帶還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如果否定的答案有3個以上,不是懷才不遇,而是要改變心態,思想和行動。

如果有3個以上都做得很好,你很棒!


羅曼·羅蘭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識到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最後,送上這首周華健的老歌《心的方向》。深夜一個人,邊敲擊著鍵盤邊聽著這首歌,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嘴角上揚,輕聲哼起......

追逐風追逐太陽

在人生的大道上

追逐我的理想

我的方向就在前方

帶著一顆年輕的心

沿途裝滿著理想

我的心不斷的飛翔

路不斷地向前伸展

我的方向就在前方

追逐我的理想

心的方向


人到中年,有哪些現象比工資低更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