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青兕辛弃疾,为什么又以诗词名世?

鹅叔的小木屋


“青兕”中“兕”古时指犀牛。“青兕”,指古代犀牛类动物的名称。屈原在 《楚辞·招魂》中有“君王亲发兮,惮青兕”中,对“兕”的解释也是犀牛一类的野兽。并有楚人传说猎得青兕者,三月必死。

由此可见,以人中“青兕”所称的辛弃疾,一定是在战场上勇猛无比,令敌人闻声丧胆的勇士,但是他为何又以诗词名耀史册呢。

1161年,21岁的辛弃疾聚集2000人,投奔了一支由耿京领导的最强大的起义军,有二十五万人之多,以反抗金主完颜亮的南侵。后金人内部暴乱,完颜亮被部下所杀,大乱之下,金军向北仓皇撤退。

此时是1162年,他奉耿京之命与南宋朝廷联系回归南宋之事。在完成任务归来路上,惊闻起义军的首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起义军不得已溃散。辛弃疾率领五十多人冲进敌营,将张安国活捉,带回了南宋临安,交给了朝廷,后此人被斩首,辛弃疾的名声也因此大振。

辛弃疾带到南宋的一万多士兵,都没有被重用,而是被朝廷安排到了难民里,可见南宋并不想抗金,而辛弃疾自己则被委以一个可有可无的小官江阴签判,也就是协助处理政务的文官,大致相当于一个秘书,这让辛弃疾实在难以接受,但还是开始了他25岁的为官生涯。

面对士兵已散,自己被命个小官的现实,与他抗金到底的理想南辕北辙,但辛弃疾也是无可奈何。而他的豪迈无畏的性格似乎与官场格格不入,壮志难酬的郁闷始终挥之不去。1181年仅42岁的辛弃疾被免职,在灰心与绝望中,诗人写了大量的词作,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因而从号称“人中青兕”的枭雄再到“词中之龙”的转折也就顺理成章了。


请关注“诗词与文学”,一起品读诗文,欣赏经典……


诗词与文学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也是南宋著名的主战派抗金名仕,只可惜一生不受重用,之所以辛弃疾一生不被重用,不是他才华能力不行,而是因为南宋庙堂当政者都是主和投降派。

辛弃疾号称人中兕,兕是古代一种猛牛的名字,如今早已绝迹,根据记载,估计属于中国一种特殊的水牛,性情凶猛,而用人中青兕来形容辛弃疾,就可见他的威猛。

据宋史记载,辛弃疾此人身高按现在来说有180cm多,身材高大,而且他当年在北方参加了耿京的义军以后,因为自己的朋友义端和尚偷走耿京大印投降金兵,辛弃疾单人匹马冲入金营,斩杀义端,拿回大印,可见其人确是勇猛非常。

但辛弃疾也是性情中人,贪财,好色,按现在话来说就是一个很有抱负,行走的荷尔蒙之类的英雄人物,但是主和派当政,他却报国无门,不受重用,只能当一些闲官,打发时间,于是就把心中的郁闷挥洒于笔墨间。

辛弃疾的词一扫五代至北宋那种婉约柔情的词风,代之的是大气磅礴,热血激荡的豪放词风,使人读了,性情激昂,豪情万丈,大大鼓励了当时满怀报国热情的南宋爱国人士,是一股社会的正能量,而且辛弃疾写词非常善于用典故,写词手法非常的高明,真可谓是文武全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的卢飞快,沙场秋点兵。读来真是荡气回肠,气吞山河,辛弃疾真不愧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



明月照边关


辛弃疾是中国文坛豪放派的代表,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人称词中之龙。

他擅长以文为词,其词艺术风格多样,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他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既能抒写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和普通百姓人家的诗词,诗词或霸气,或婉约,或豪迈,或生活。

任何风格他都信手拈来,词史上与东坡齐名,而他的人格与文采,尽在以下十首为代表的长短句中: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

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邯郸阿宝


一、先说他出生的时期。

他生于我国南宋时期,从小爰好文习武,因而,博古通今,知道历史上任何偏安一隅的政权不会长久,而自己的抗金统一之梦在现实中屡屡碰壁,故忧愤之情无处发表,只能寄情于诗词。

二、自己虽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

当时,主和派已占据庙堂,统治阶级已穷奢极欲,纸醉金迷。有此诗为证:

题临安邸 作者 南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自己的远大理想已化为泡影,坚持只会给仕途带来灰暗,长期上书的结果是一贬再贬,尽管竭力全力,虽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

三、统治阶级立场更加明朗化,自己已灰心失望了。

统治阶级的立场越来越明朗化,作为文人,一腔为国为民沸腾的热血,无处施展,只能把自己的理想深深地埋在心底,以诗词来宣泄。有以下诗词为证:

1 、舒豪悲相间之情的诗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何处望神州,千古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见长江滚滚流。……

……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失望的诗词: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自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以上,就是人中青兕的辛弃疾,虽文武均优,却壮志难酬,只能以诗词叙述愤懑的缘故。他生在一个错误的时代,一个错误的领导集团之下,苟安于现状的皇帝。否则,不管他成功与否,流传到今天的,必是一个光辉、伟大、正确的民族英雄。古往今来,在封建专制下,这样的悲情名人很多。




大才21


“人中青兕,词中之龙” - 辛弃疾

《宋史》里有一段关于辛弃疾的故事。辛弃疾在北方参加了耿京的义军,他的朋友义端偷了义军的大印,逃跑了。辛弃疾于是单人独剑,纵马飞奔,追捕上去。义端没料到,义军之中这么快就有人追上他了,猛一回头,立刻滚下马来。他看到了什么以致如此惊恐?他看到的是一头迅猛的“青兕”

—— 这就是辛弃疾“人中青兕”的由来。

“靖康之耻”发生在1127年,辛弃疾出生于1140年,出生的时候,山东历城已经是沦陷区,是金人的地盘,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以及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五岁。

但是归及南宋朝廷之后,辛弃疾才慢慢发现南宋小朝廷的软弱,这个朝廷根本不想恢复中原,仅仅是想在南方一隅苟安而已。

辛弃疾知镇江府时,曾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写下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气韵沉雄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心中无限的惆怅和忧思,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胸中无法掩抑的悲壮豪气。有人喜欢把这首词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提并论,说实话,我更喜欢辛弃疾的这一首,苏轼的那一首,文气过重,一看就知道是文人的作品,和辛弃疾的这一首比,那首有些“飘”。苏轼毕竟是“故国神游”,辛弃疾可是真正驰骋沙场的武将!

辛弃疾词的水平是一等一的,放眼到整个宋朝,也少有人能和他相提并论,"词中之龙"完全衬得上他的水平

别以为辛弃疾只能写“戎马倥偬”,人家写起感情细腻的,也不含糊---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看到有人硬是要把这个词提高到辛弃疾对于民族危难的忧思中去,我只能默默的撇撇嘴,,你硬要这么理解,我也没办法!我认为,再有豪情的男人,也有温存委婉的一面,这才是真正完整的,有血有肉的男人。

还有下面这一首脍炙人口的--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看到了吧,辛弃疾,即使写闲散的农家田园生活,也是有滋有味,兴意别致。

辛弃疾的作品实在是太多了,这里只能选典型的三首。

辛弃疾是少见的全才,奇才,真汉子 -- 气韵雄浑 -- 情致细腻 -- 超脱达然,真的能完完全全的融合到一个人身上。

“人中青兕,词中之龙” - 辛弃疾


果妞爸


文武双全。


冬韵


辛弃疾手迹《去国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供图/葛云波 能文能武的辛弃疾在一次抓捕行动中,被惊慌的叛徒一眼识破了“真相”——原来他竟是一头青兕。 ■青兕下凡:辛弃疾和《西游记》妖魔 《宋史》里有一段关于辛弃疾的故事。

辛弃疾在北方参加了耿京的义军,并介绍他的朋友义端和尚也加入进来。 却不想,那义端只是个投机分子,有一天趁人不备,偷了义军的大印,逃跑了。耿京加罪于辛弃疾,辛弃疾哪里受得了这份冤枉,于是单人独剑,纵马飞奔,追捕义端。

义端和尚没料到,义军之中这么快就有人追上他了,猛一回头,心里一惊,立刻滚下马来。他看到了什么以致如此惊恐?他看到的是一头迅猛的“青兕”——辛弃疾的“真相”! 青兕是什么呢?《西游记》第五十回讲到:师徒四人好不容易过了通天河,继续前行。

孙悟空前去化斋时,唐僧等三人被妖魔捆去了。悟空在山神、土地的指引下,找到妖洞,喊出那魔王,见他模样:“独角参差,双眸幌亮。顶上粗皮突,耳根黑肉光。舌长时搅鼻,口阔板牙黄。

毛皮青似靛,筋挛硬如钢。”悟空和它打斗时竟被套走了金箍棒,先后请了天兵、罗汉都没战胜它,最后请出太上老君,才知道它原来是老君所骑的青牛,下到凡间做了兕大王。 义端和尚看到的“青兕”大概与它相仿,至少那迅猛异常、剽悍威烈的形象应该是一致的。

辛弃疾遇人不淑,气不打一处来,面目异于平常,人快马疾,正如一头威猛的青兕从天而降。 ■神奇动物:青兕的历史和传说 兕是春秋以前华北平原上常见的猛兽,最有可能是一种野生的圣水牛。“兕”是象形字,描摹了这种动物鲜明的特征:头上长着两只大角,有像马尾一样的尾巴。

兕角中空,人们用它做酒器,唤作“兕觥”。《诗经·豳风·七月》:“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因其凶猛与虎有一拼,故常常虎兕并称。《诗经·小雅·何草不黄》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论语》:“虎兕出于柙。” 远古,人们常常捕杀兕,偶尔用来祭祀,食其肉,拿它的皮制作兵甲。 《国语》记载春秋末期吴王夫差有十万三千兵卒身着兕甲。一进入战国,因为气候等原因,华北平原的兕开始绝迹,见不到兕的人们便开始臆想,将兕与犀的部分特点杂糅,比如将犀皮坚厚的特点移植到兕身上,《考工记》甚至认为兕皮比犀皮还坚韧,能多放一百年。


请问填写什么龙飞凤舞


说到青兕,有感于稼轩曾在飞来峰下的冷泉亭作了一首《满江红》::“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除却最后一句,全词都在描写冷泉亭的美景。自然,古人费尽笔墨写景的同时,从来都是别有用心。关于最后一句,史曾评解::稼轩南归后,北地久未收复,夙愿落空,回故乡竟成奢侈之事。此际触景怀旧,颇觉冷泉亭与大明湖较相似,于是才有了伤感并填词。……另外,这“最后一句”也是稼轩在借题发挥,南宋当局歧视稼轩等南归人士,对归正军人在政治上是极不信任的,连他上疏朝廷的《美芹十论》《九议》等高议,亦惨遭冷搁,而他却是在一种“负抱愚忠”、“忠愤所激”的心态中写的。……其实对稼轩来说,痛苦倒不是离乡,而是身份的游离,在出生的北方,被金人盘踞,如今在身处的南方,又受尽冷遇与排挤,同样找不到归属感!细细想来,仿佛任凭哪里都是异乡!……稼轩他不是躲在角落里发牢骚的愤青,他是个敢想敢为的行动者,他有气吞山河的勇气和拼劲,他的愁不是平安盛世里的对月空吟,而是乱世里的金戈铁马、颠沛流离。这样的男人,独具一种魅力,吸引力是扎实而厚重的,决非是浅薄文人的寻常挥发。……况且,在心思缜密的人心里,灵魂中的故乡只在情感中。情在,故乡在!当生命中寻不到温情,触不到亲人关切的眼睛,便只能留下悲切的叹息!……其实稼轩的一生,是很孤独的!但他并非是人群之内的孤独,而是人群之外的孤独!……他是个伟男子,一腔悲愤都倾泄在词作中,却也还要收起眉宇间的愁绪,做(家中)女人和孩子巍然挺立的靠山。…梦里,若抵不住寒意的袭来,则钻进南宋政权的破败漏间,找一条温暖的小舟,从暮气沉沉中短暂逃避,也是蛮好的。[捂脸]…[祈祷]…[谢谢]…!!


桃花坞里桃花扇


最终被小人陷害


惠说藏不尽


文化容易流传下来的,武功高不容易流传下来名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