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戰“疫”錄:國務院送政策“大禮包”為中小微企業解錢荒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3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強化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小企業迎來新一輪政策“大禮包”。

  中小企業是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也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撐。但疫情衝擊之下,它們卻最為脆弱。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執行會長張競強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長期以來,融資困難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疫情發生後,中小企業資金面更加緊張。“疫情導致企業大量庫存難以出售,而資金收不回來,就沒有錢購買原材料繼續生產,目前來看部分企業的資金鍊確實面臨不小問題。”

  部分中小微企業在“生死線”上徘徊,由此帶來的連鎖反應和其中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

  有企業反映,目前復工復產率雖然很高,但配套的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並不理想,直接影響上下游產業鏈和供應鏈暢通。還有企業表示,雖然近段時間國家在金融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助企紓困政策,但由於地方金融機構盡職免責制度尚不完善,許多中小微企業和個體戶還是貸不到款。

  繼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金融支持力度勢在必行,而作為服務此類企業和普惠金融的主力軍,中小銀行成為國務院關注重點。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增加面向中小銀行的再貸款再貼現額度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進一步實施對中小銀行的定向降準,引導中小銀行將獲得的全部資金,以優惠利率向量大面廣的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支持擴大對涉農、外貿和受疫情影響較重產業的信貸投放。支持金融機構發行3000億元小微金融債券,全部用於發放小微貸款。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向記者表示,此舉旨在發揮中小銀行在普惠金融中的作用,促其聚焦主責主業。會議通過定向降準等措施解決中小銀行資金來源問題,為其降低資金成本,將有助於引導其加大對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

  溫彬還觀察到,此前官方已分別針對國有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政策性銀行服務普惠金融和中小微企業出臺相應要求和鼓勵措施,隨著此番中小銀行受關注,一個完整普惠金融體系正逐漸成形。該體系內,不同類型金融機構將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合力解決中小微企業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此外,為解決中小微企業面臨的錢荒,保障其復工復產,本次會議還推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

  如引導公司信用類債券淨融資比上年多增1萬億元,為民營和中小微企業低成本融資拓寬渠道;鼓勵發展訂單、倉單、應收賬款融資等供應鏈金融產品,促進中小微企業全年應收賬款融資8000億元;健全貸款風險分擔機制,鼓勵發展為中小微企業增信的商業保險產品,降低政府性融資擔保費率,減輕中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負擔。

  “此次結構化的流動性支持規模超出市場預期”,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指出,其中不但包含了傳統再貸款和再貼現所面向的小微、涉農企業,還專門提及了對近期受海外疫情影響較大的外貿企業的定向支持,將短期經濟壓力加大階段中最薄弱的中小微企業作為政策傾斜核心。

  溫彬則表示,總的來看,在當前國內外疫情和世界經貿形勢急劇變化背景下,中國金融系統多措並舉,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發揮合力,切實解決中小微企業面臨的融資難題,助其降低融資成本、更好應對疫情衝擊,很好體現了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