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和意義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和意義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必須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人類共同體(human community)原本是一個含義廣泛、指向鬆散且歷史悠久的概念。德國的奧特弗利德•赫費,1999年寫了一本書《全球化時代的民主》,提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詞。

2011年《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提出,要以“命運共同體”的新視角,尋求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的新內涵。

2013 年 3 月 23日,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首次向世界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倡議,呼籲國際社會樹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意識。此後提出了“中非命運共同體”“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亞太命運共同體”“中拉命運共同體”等具體理念。人類命運共同體指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

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總部發表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伴 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講話,明確指出要“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在重大國際組織場合中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並詳細闡釋。2016年12月,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華盛頓核安全峰會、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六次會議、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八次會晤等場合,習近平主席先後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核安全命運共同體”等具體理念,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容日臻豐富完善。

2017年1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闡述了中國為何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構建一個什麼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怎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三大基本問題。此後,習近平主席在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黨的十九大、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等多個重要場合,詳細闡述其內涵、願景與路徑。“一帶一路”倡議、區域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以及新組織新機制建設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三大實踐平臺。

“人類命運共同體”繼承馬克思主義“真正共同體”“自由人聯合體”理想,汲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協和萬邦”“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的“和合”思想,將實現全人類的幸福作為終極目標。“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取人類價值認同的最大公約數,倡導公平合理的新型國際關係,認為“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人類命運共同體”超越單邊的霸權穩定論,倡導構建持久和平的世界;超越片面的單邊安全觀,倡導構建普遍安全的世界;超越狹隘的個體利益觀,倡導構建共同繁榮的世界;超越“文明衝突論”“文明優越論”,倡導全球新型文明觀;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為塑造大國形象持續提供議題設置空間。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繼毛澤東提出“三個世界”理論、鄧小平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後,由中國提出的國際議題設置,倡導全人類攜手共進、共謀發展、共同振興的主張。回應全球治理危機,貢獻中國智慧。直面全球重大議題,貢獻中國思想。凝聚全球共同願景,貢獻中國方案。

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國普遍求安全、求發展、求穩定,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國家與世界“良治”的願望,是當前全球共同願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世界貢獻了實現共同願景的中國方案。這一理念既有關於優化國際格局、改進世界秩序的總體思路,又有維護和平安全、實現穩定發展的具體設計;既源於中國的自身經驗、自身智慧,又融合人類共同價值觀,具有全球普遍意義;既能夠指導解決當前重大國際議題,又能夠引領國際社會長期發展方向。近年來,這一中國方案由倡議上升為共識,由理念轉化為行動,在不確定的世界展示了強大的領導力、感召力、影響力。

這一理念具有長期的、歷史性、世界性的意義,可望成為實現人類美好願景的偉大方略。如今,國際社會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解已逐漸超越國別和議題範疇,進入“全球治理新方案”和“國際關係新準則”層面。國際社會認識到這一理念不僅是中國對外政策的指導思想,也為國際社會整體進步發展提供瞭解決方案,這一理念能夠引導解決當前國際社會面臨的主要全球性議題和深層次問題。【3】

人類命運與共,處於一個共同體之中。唯有加強合作,共同發展,才能共同走向未來。


參考文獻

【1】【德】奧特弗利德•赫費:《全球化時代的民主》(1999),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4.

【2】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2011。

【3】周宗敏:《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形成、實踐與時代價值》,載《學習時報》,2019-03-2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