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院士表示:中國沒有大量無症狀感染者,97.5%新冠感染者12天內發病

鍾南山院士表示:中國沒有大量無症狀感染者,97.5%新冠感染者12天內發病

鍾南山院士表示:中國沒有大量無症狀感染者,97.5%新冠感染者12天內發病

新研究稱97.5%新冠感染者12天內發病!

鍾南山院士表示

中國沒有大量無症狀感染者

國家衛生健康委回應社會關切:每日將通報無症狀感染者情況

保健時報記者 董超

“要高度重視防治無症狀感染者。”3月26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時強調,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有關部門一直在根據情況變化不斷調整診療方案,對於出現無症狀感染者這一情況,也要因應變化、科學應對。“總之,我們的目的就是一個: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總理說。

這幾日,“無症狀感染者”成為熱詞,同時也成為公眾心中新的焦慮點。3月28日,河南漯河確診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曾與無症狀感染者一同就餐。3月29日,湖北荊門公佈了1例無症狀感染者軌跡,並要求與其近距離接觸者主動報告。

此外,山東德州、貴州貴陽、四川綿陽等地也接連發現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但一項來自美德學者聯合進行的研究顯示,97.5%的感染者在感染後11.5天內會出現症狀,有約1%的人在隔離觀察14天以後才出現症狀,其餘還存在一些無症狀感染者。

鍾南山院士日前接受採訪表示,就目前這個階段來說,不認為中國存在大量的無症狀感染者。可是公眾對於無症狀感染者的不安,主要是因為它的隱匿性和傳染性。

3月3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湖北武漢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局長常繼樂介紹,從4月1日起,將在每日疫情通報中,公佈無症狀感染者的報告、轉歸和管理情況,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無症狀感染讓新冠病毒穿上了“隱身衣”

钟南山院士表示:中国没有大量无症状感染者,97.5%新冠感染者12天内发病

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中,明確闡述了無症狀感染者的定義:受到新冠病毒的感染卻沒有臨床症狀(如發熱、咳嗽、咽痛等)的人,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型冠狀病毒病原學或血清特異性IgM抗體檢測呈陽性。簡單來說,就是有的人身上攜帶病毒,但自己不發病,沒有明顯症狀,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得了病。

其實“無症狀感染者”並不是新發現的感染類別,在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之初,醫學專家就已經注意到了有無症狀感染者的存在。在接受醫學觀察的疑似病例中,曾出現過核酸檢測呈陽性,但卻沒有任何症狀的感染者。這類患者同樣具有傳染性,相當於新冠病毒穿上了“隱身衣”,為其傳播提供了便利條件。只不過當時大家的注意力還集中在篩查確診患者和對患者的治療上。隨著疫情得到控制,患者大量治癒,人們又把目光聚焦到了這一潛在的傳染風險上。無症狀感染者是否會成為新的疫情暴發點?

3月24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王貴強表示,目前,對這個新的病毒性疾病還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還在逐漸積累經驗。希望通過大量的數據觀察、研究工作,能夠逐漸認識新冠病毒的整體特點。人們談論新冠病毒的時候,都喜歡用“狡猾”這個詞形容它,因為有無症狀感染者。

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說,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難應對的病毒,它的傳播力很強,而且存在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他們沒有臨床症狀,病原學檢測卻呈陽性,給疫情防控帶來了挑戰。

無症狀感染1人可傳3人是強力病毒“複印機”

對於無症狀感染者傳播新冠病毒這一話題,中華預防醫學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專家組在《中華流行病學雜誌》上發表文章稱,目前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隱性感染者(即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人群普遍易感。

文章稱,由於存在一定比例的隱性感染者,並且這部分人群同樣具有傳染性,僅根據有無症狀來篩查密切接觸者無法達到阻斷傳染源的目的。建議對密切接觸者在發現時即進行採樣檢測,以儘早發現可能存在的傳染性,並在醫學觀察解除時開展病原篩查,以防範隱性感染者處於排毒期。

另一篇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研究稱,從無症狀患者的樣本中檢測到的病毒載量與有症狀感染者很接近,這表明了無症狀或輕度症狀患者都具有傳播潛力,並且在感染早期就可能具有較強的傳染性。

截至2020年3月30日24時,接受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為1541例,其中境外輸入205例。根據國家和部分省份開展的密切接觸者監測數據,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存在二代病例續發,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個別由無症狀感染者導致的聚集性疫情,有小樣本量的研究顯示無症狀感染者呼吸道樣本中的病毒載量與確診病例沒有太大差異。

至於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性到底有多強,國家衛生健康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有很明確的回答。他表示,無症狀感染者傳染性很強,即使在實施隔離政策的地方,RO值也可能達到3甚至3.5,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傳染3~3.5人,這個數字是非常高的。

張文宏也表示,無症狀攜帶者攜帶病毒延續的時間會超過3個星期。如果這類人不去醫院治病,就不會被發現。如果從海外回來,不被檢測,也不進行隔離,就會造成極大的傳播風險。因此,對入境人員100%實施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這一規定很有必要。

我國無症狀感染者數量小防控嚴,隱患被控制在“萌芽期”

钟南山院士表示:中国没有大量无症状感染者,97.5%新冠感染者12天内发病

那麼,我國無症狀感染者的數量到底有多大?會不會構成新的威脅?

中華預防醫學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專家組在同期《中華流行病學雜誌》上的另一篇文章中指出,截至2020年2月11日,中國內地共報告72314例病例,其中無症狀感染者889例(1.2%)。

鍾南山近日表示,關於中國國內無症狀感染者的情況,目前瞭解得很有限,既沒有具體數字,也未有詳盡研究。但是根據已知的事實,也可以做出一些推斷。比如一般來說,無症狀感染者對與其密切接觸的人的傳染率很高,但是中國近期新冠肺炎新確診病例數不僅沒有上升,反而在不斷下降,這可以說明,中國還沒有大量的無症狀感染者。

那麼,這些感染者是怎麼發現的?在2月1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紹,無症狀感染者主要發現來源有四個:第一,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在醫學觀察期發現了一些這樣的人。

第二,在聚集性疫情的調查中,在開展一些主動檢測的過程中,我們可能發現無症狀感染者。

第三,在新冠肺炎病例的傳染源追蹤過程中,對暴露人群進行主動檢測時可能發現無症狀感染者。

第四,在對有新冠肺炎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旅行史和居住史的人員主動檢測時,可能會發現無症狀感染者。

目前中國對於無症狀感染者的管理措施是,集中隔離14天,原則上兩次連續標本核酸檢測陰性者(採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可解除隔離。如果無症狀感染者在集中隔離期間出現症狀,則將其歸為確診病例,予以報告。

鑑於此,會不會造成傳播擴散?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吳尊友,在3月24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肯定地回答:不會!因為在中國現有的管理措施中,密切接觸者都已經納入隔離觀察,而且隔離觀察都是獨立的,一旦發現症狀馬上轉到醫院去診斷治療,不會造成社會上的傳播擴散。

吳尊友表示,對於這種風險應該引起高度關注,所以我國在疫情防治措施方面對這一問題是密切關注的。

完善措施、防護得當,才能“防患於未然”

钟南山院士表示:中国没有大量无症状感染者,97.5%新冠感染者12天内发病

面對挑戰,我們常能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就在3月30日,人民日報刊發了一篇名為《科學應對“無症狀感染者”,是一道必答題》的文章。文中提到,消除“無症狀感染”帶給公眾的不安,一是靠信息公開透明;另一個是因應變化、科學應對。文中稱,千萬不能為追求零報告而瞞報漏報,不能讓“無症狀感染”成為防控漏洞,乃至黑洞。

在連續兩次的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中央都關注到了無症狀感染者群體。

在3月26日的會議上提到:“公共衛生團隊下沉社區,查清每一例新增確診、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來源,並做好醫學管理,找出防控的關鍵點、薄弱點和隱患點。”在最近這次會議上,部署則更為細緻。會議要求,必須突出做好無症狀感染者監測、追蹤、隔離和治療。

會議還提到,有針對性地加大無症狀感染者篩查力度,將檢測範圍進一步擴大至新冠肺炎病例和已發現的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有特殊要求的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等。一旦發現無症狀感染者,要嚴格集中隔離和醫學管理,公開透明發布信息,堅決防止遲報漏報,儘快查清來源,對密切接觸者也要實施隔離醫學觀察。抓緊在疫情重點地區抽取一定比例樣本,開展無症狀感染者調查和流行病學分析,研究完善防控措施。

“在強力的防控措施下,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保護好自己,而無需去擔心自己是不是無症狀感染者,也不用擔心周圍人有沒有無症狀感染者。”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中心主任醫師、國家感染性疾病質量控制中心辦公室主任蔣榮猛表示,對於公眾而言,做好自身的防護措施仍是現階段最為重要的。一是要保持社交距離(1~2米);疫情沒有結束的時候,不要舉行大規模聚餐或聚會等活動,現在還不能放鬆警惕;二是在有症狀的時候,如咳嗽、打噴嚏等則要戴上口罩,有一個正確的遮擋方式;三是要認真洗手,在沒有洗手的情況下,不要摸臉、揉眼等。總之,增強個人的防護意識非常重要。

值班主任 || 範宏博

郵箱:[email protected]

钟南山院士表示:中国没有大量无症状感染者,97.5%新冠感染者12天内发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