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買買買,一邊想剁手?三招幫你搞定心理上的“購買後失調”

“唉,信用卡這個月又還不上了,我咋那麼能買呢,回家就剁手!”同事小林在一旁垂頭喪氣


“這不是雙十一還沒到嗎?你又買了什麼呀?”我好奇的問


“你是不知道,最近淘寶又搞什麼直播盛典,我又在直播間買了好多東西,買回來才發現,好像也沒那麼需要。每次買完東西吧,當下挺開心的,沒過三天就恨不得剁手,心裡要罵自己好多遍。”


“你呀,就是典型的購買後失調。”


“購買後失調是什麼?那我該怎麼辦?快給我支支招。”

一邊買買買,一邊想剁手?三招幫你搞定心理上的“購買後失調”

生活中,我們常常發現,自己一到逛商場的時候,或者碰到雙十一這種買買買的購物節,就會把持不住自己,刷起卡來一頓操作猛如虎,沒過多久,又捶胸頓足的,連連喊著“要剁手”。

為何我們經常在買完東西之後,就會產生一種懊惱和後悔的感覺?

尤其是在大型活動,集中購物之後,望著家裡那一堆東西,這種悔恨的情緒就更強烈了。

按理說,這次都要剁手了,下回就該更理智一些了呀,為何每次我們都華麗麗的掉進同一個坑?一次又一次愉快的買呀買,剁呀剁。好像懊惱也好,焦慮也罷,根本阻止不了我們購物的熱情。

其實,之所以我們有購買後就後悔的情緒,有時候並不在於我們買了什麼,或者花了多少錢,而是隻要你買了,這種焦慮可能就會席捲而來。

而這,就是我們今天探討的心理學概念:“購買後失調”。

下面,我們就從“購買後失調”的心理機制,促使我們產生購買後失調的三大因素,以及對抗購買後失調的三個方法,來陪你一步步從這個消極情緒中解脫出來,既能買買買,又能更安心。

一邊買買買,一邊想剁手?三招幫你搞定心理上的“購買後失調”

何為“購買後失調”?

購買後失調的前身,其實是“認知失調理論”。認知失調理論是社會心理學中最偉大的理論之一,它最早是由社會心理學家費斯廷格首先提出的。

費斯廷格認為,一般情況下,個體對於事物的態度以及態度和行為之間是相互協調的;當出現不一致時,就會產生認知不和諧的狀態,即認知失調,並且會導致心理緊張和焦慮。

之後,各個領域的學者又將“認知失調理論”,發展到不同領域的個體心理行為的研究中。

而將“認知失調理論”應用於消費者行為研究中,來探究消費者的購買心理與行為,便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說的“購買後失調理論”。

購買後失調(Post-purchase dissonance),是指我們對購買行為的懷疑和焦慮,糾結自己的決策是不是最佳選擇。

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 買回來的新衣服,過了一年,標籤都沒拆;
  • 高價買回來的數碼產品,就沒摸過幾回;
  • 考慮了幾個月買回來的車,總感覺不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 …...

每每看到這些東西,都讓我們又無奈,又後悔不已。

雖然我們並不會在所有的購買行為之後,都產生失調的心理,但它也算是一種普遍會遇到的現象了。

一邊買買買,一邊想剁手?三招幫你搞定心理上的“購買後失調”

那麼究竟什麼情況下,我們更容易產生“購買後失調”呢?它還真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以下三個因素,可謂造成“購買後失調”產生的元兇了:

影響“購買後失調”的三大因素

① 購買的結果能不能更改,是激發購買後失調的一大因素

我們買的東西能無條件退換嗎?這個前提能大大影響“購買後失調”產生的可能性。

如果我們知道這個東西是無法退換的,那麼產生購買後失調的可能性就會增大,而相反,我們買之前就知道了,這件東西不滿意的話,可以無條件退換,那麼,還有啥好失調的呢?風險大大降低呀。

舉個例子:

我們想買個單反相機,這麼貴的東西,如果商家能承諾不滿意包退,那我們大可以先拿回家擺弄試試,反正用不好退掉就是。


但如果我們知道這個單反相機買回來,除非質量問題,不然是不可能隨意退換的,那就有的糾結了,這個顏色好不好看?操作複雜不復雜?功能全不全呢?


好不容易選定了一款,拿回家沒多久,發現怎麼那麼重,以後帶出去旅行可不得累死?又退不了,各種懊惱湧上心頭。

無法退換的感覺,會讓我們很容易產生一種被迫接受的焦慮。

一邊買買買,一邊想剁手?三招幫你搞定心理上的“購買後失調”

② 購買的代價,也是造成購買後失調的因素之一

我們購買一樣東西,花的代價越大,比如等待了很久的限量款,或者花的錢很多等等,這些都會增加我們產生“購買後失調”的可能性。

比如:

我們今天如果只是想買幾個蘋果,那麼蘋果挑的好不好,甜不甜,我們不會那麼在意和糾結,反正好吃就再買點,不好吃下回不買就是,也花不了多少錢。


但如果我們今天想買一輛心儀的車,花了很多精力去研究,交了大筆的車款,又等了幾個月,才拿到手上,那麼我們肯定要翻來覆去的去想,這個車買的好不好,值不值?是不是如我們期盼的那樣?


然後還要反覆追問朋友的意見,一個不小心,購買後失調就在像你招手了。

無論是時間成本還是經濟成本,付出的成本越大,我們也就越容易“憂心忡忡”,害怕“得不償失”。

一邊買買買,一邊想剁手?三招幫你搞定心理上的“購買後失調”

③ 購買物品對我們的重要程度,也是影響購買後失調的重要因素

顯而易見,我們所購買的物品對我們越重要,我們就越容易產生“購買後失調”的心理。

如果今天我們想買一款手機,因為手機在當代社會對人太重要了,除了最基本的功能外,上網、看劇、拍照,哪哪都離不了它。


挑選一款手機的時候,我們要考量的維度太多了,外觀好不好看?像素高不高?內存夠不夠?價格能不能接受?……你想到了方方面面,是因為你每天都要用到它,使用感受會直接影響到你的心情。


在考慮了一堆之後,終於把它拿回家,卻發現用久了容易發燙,而且還沒有防水功能,花了那麼多錢,怎麼還是沒考慮周全?好懊惱啊。


可是如果你給家裡買個電視,單價未必比手機便宜,但是你卻好像沒有那麼糾結和痛苦,買回家也不太會懊惱,因為電視相對於手機來說,對你並沒有那麼重要,只是個茶餘飯後的娛樂工具,功能上也沒有太大的差異性。

當一件物品並沒有和我們每天的生活那麼的息息相關,自然我們也就不會去計較,這是不是最好的選擇了。

一邊買買買,一邊想剁手?三招幫你搞定心理上的“購買後失調”

瞭解了那麼多的影響因素,你一定注意到了,無論我們購買的東西能不能退貨,代價高不高,引發“購買後失調”的根本原因,其實是因為:在眾多的選項中,我們只能選擇那“一個”,而不太可能把市面上所有看中的都買回家。

我們選擇了A,就勢必要放棄BCD,而同時也就意味著放棄了BCD這些後備選手的所有優點。

因此,我們才急迫的需要證明,所選擇的這個唯一的A,是優於那些被我們放棄的BCD的。

所以,在購買決策之後,我們會盡量去想,去搜集各種正面的信息和好評,來消除自己對已購買產品的焦慮和懷疑,只有這樣,我們心裡才會舒服一些。

但是遺憾的是,我們經常無法蒐集到足夠多的正面信息來給自己作證,甚至購買後往往還會發現一些負面的信息和評價,然後就開始各種悔恨,想剁手,而購買後失調,也就隨之產生了。

一邊買買買,一邊想剁手?三招幫你搞定心理上的“購買後失調”

當我們每每被“購買後失調”折騰得心情忽上忽下,要怎麼做才能儘量預防這種消極心理的產生呢?這就得需要我們自身和商家的共同努力了。

從消費者自身角度,我們該如何控制“購買後失調”的產生?

從我們自身的角度來看,要想不出現購買後失調,至少有三點,是我們能自己控制的:

①對於已購買產品,我們需要有更正向、積極的心態

都說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往往購買過產品的我們也是。

沒買到的那個選項,總是越看越出彩,而自己買回家的這個,總能挑出各種各樣的毛病。

其實,每個產品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只是我們會在有新鮮感,或還沒得到它的時候,把它的優點放大;而在買到手了,或者使用了一陣子之後,新鮮感消退了,又會一直關注著它的缺點不放。

這種心態才是我們折磨自己,反覆糾結的根源。

只要我們從心態上進行一個轉變,儘量把目光放在我們已有產品的優勢上面,去針對性的找尋一些對於產品的好評,多發掘一些用法和亮點,自然可以增加我們對產品的滿意度和自己的自信心,從而不被購買後失調的負面情緒所影響。

一邊買買買,一邊想剁手?三招幫你搞定心理上的“購買後失調”

②減少非理性的購買行為

我們的很多選擇,其實常常是非理性的,因為我們生而為人,本身就不是純理性的。

當我們要從AB兩個商品中選擇一個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首要關注他們的優點,然後選擇一個優點更明顯的;

而當我們要從AB兩個商品中刪除一個的時候,我們又會首先關注他們的明顯缺點,然後刪掉一個。

我們的決策經常被那些明顯的特徵所左右,卻無法全面的、綜合性的去考量一個產品,有時候僅僅是憑感覺而做的結論。

所以防止購買後失調的出現,最核心的方法其實是減少我們這些非理性的購買行為。

即使一件商品再便宜,再優惠,也不要急吼吼的衝動購買,仔細想一想,我們實際的消費需求是什麼?對於這件商品我們有沒有進行比較充分的考量和全面的分析呢?有沒有看清楚他們的優缺點?

冷靜思考之後,再做決定,往往可以減少我們很多的衝動性消費,從而降低購買後失調產生的可能性。

一邊買買買,一邊想剁手?三招幫你搞定心理上的“購買後失調”

③ 按照商品的重要性,列出購買清單

按照我們需要購買東西的重要性,定期的列出購買清單,可謂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了。

在這個清單上,我們只列出這段時間,我們真正有迫切需求的東西,並且最好按重要性進行一個排序,而其他不那麼迫切需要的,可以暫時先放一放。

千萬不要相信,我們可以先買回家,反正放在那遲早都能用得上。事實上,任何物品只要在閒置家中,一定是在不斷老化和折舊的,並且隨著時間,只會越來越貶值。

等到哪天我們真的用上了,已經有更新、更好、性價比更高的產品可以替換了,那就真是最鬱悶的事了。

只購買清單之內的東西,對於我們抵抗不必要的誘惑,降低購買後失調的風險,有很大的幫助。

一邊買買買,一邊想剁手?三招幫你搞定心理上的“購買後失調”

其實說到底,不僅是我們消費者要從自身出發,降低購買後失調的可能性,這同時也是商家的一門必修課。因為它直接關係到商家的品牌建設,以及客戶的回購率。

降低“購買後失調”發生的頻率,也是商家的必修課

如果消費者購買了你的產品,而後產生了購買後失調,那麼他們對你產品的信任度和好感度,自然是逐漸降低的,畢竟現在競爭如此激烈,人們的選擇性比以前更廣了。

作為商家,只有想辦法讓消費者減少購買後失調心理,才有可能讓他們願意不斷回購你的產品,和推薦給身邊的朋友,產生品牌信任和品牌依賴。才能留住他們的心。

做到這一點其實並不難 ,就是在消費者購買產品後,盡力增加產品的積極信息,以減少他們的焦慮情緒,幫助他們認定,這是一次正確的決策,讓他們覺得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

  • 商家可以提高產品的售後質量,對消費者的困難和疑惑有問必答,解決他們的各種問題;
  • 也可以提供各種增值服務,比如贈送下次購買的優惠券,附送會員專屬服務等等。
  • 還可以把產品的一些最新的特性,新穎的功能,做成小視頻,推送給消費者,幫助他們發現產品的優勢和亮點。從而為自己的品牌培養出一批忠實粉絲。
一邊買買買,一邊想剁手?三招幫你搞定心理上的“購買後失調”


總而言之,只要我們足夠了解“購買後失調”的心理機制和產生的原因,作為消費者,能儘量做到理性消費,消費之前更全面的思考,消費之後能及時轉變心態。

而作為商家,能夠提供更優質的產品,更細緻的服務,給予消費者更多的正面信息,幫助消費者做出更好的決策,我們就能更好的預防“購買後失調”的出現。

讓商家收穫一批忠實的粉絲,讓消費者越買越開心,越買越省心,這才是最好的雙贏。

你是否也經歷過邊買邊想剁手的心理?歡迎留言討論,我是 ,每日分享情感心理乾貨,熱點見聞解析,陪你一起認識自己,看懂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