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买买买,一边想剁手?三招帮你搞定心理上的“购买后失调”

“唉,信用卡这个月又还不上了,我咋那么能买呢,回家就剁手!”同事小林在一旁垂头丧气


“这不是双十一还没到吗?你又买了什么呀?”我好奇的问


“你是不知道,最近淘宝又搞什么直播盛典,我又在直播间买了好多东西,买回来才发现,好像也没那么需要。每次买完东西吧,当下挺开心的,没过三天就恨不得剁手,心里要骂自己好多遍。”


“你呀,就是典型的购买后失调。”


“购买后失调是什么?那我该怎么办?快给我支支招。”

一边买买买,一边想剁手?三招帮你搞定心理上的“购买后失调”

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自己一到逛商场的时候,或者碰到双十一这种买买买的购物节,就会把持不住自己,刷起卡来一顿操作猛如虎,没过多久,又捶胸顿足的,连连喊着“要剁手”。

为何我们经常在买完东西之后,就会产生一种懊恼和后悔的感觉?

尤其是在大型活动,集中购物之后,望着家里那一堆东西,这种悔恨的情绪就更强烈了。

按理说,这次都要剁手了,下回就该更理智一些了呀,为何每次我们都华丽丽的掉进同一个坑?一次又一次愉快的买呀买,剁呀剁。好像懊恼也好,焦虑也罢,根本阻止不了我们购物的热情。

其实,之所以我们有购买后就后悔的情绪,有时候并不在于我们买了什么,或者花了多少钱,而是只要你买了,这种焦虑可能就会席卷而来。

而这,就是我们今天探讨的心理学概念:“购买后失调”。

下面,我们就从“购买后失调”的心理机制,促使我们产生购买后失调的三大因素,以及对抗购买后失调的三个方法,来陪你一步步从这个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既能买买买,又能更安心。

一边买买买,一边想剁手?三招帮你搞定心理上的“购买后失调”

何为“购买后失调”?

购买后失调的前身,其实是“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最伟大的理论之一,它最早是由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首先提出的。

费斯廷格认为,一般情况下,个体对于事物的态度以及态度和行为之间是相互协调的;当出现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认知不和谐的状态,即认知失调,并且会导致心理紧张和焦虑。

之后,各个领域的学者又将“认知失调理论”,发展到不同领域的个体心理行为的研究中。

而将“认知失调理论”应用于消费者行为研究中,来探究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与行为,便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购买后失调理论”。

购买后失调(Post-purchase dissonance),是指我们对购买行为的怀疑和焦虑,纠结自己的决策是不是最佳选择。

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 买回来的新衣服,过了一年,标签都没拆;
  • 高价买回来的数码产品,就没摸过几回;
  • 考虑了几个月买回来的车,总感觉不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 …...

每每看到这些东西,都让我们又无奈,又后悔不已。

虽然我们并不会在所有的购买行为之后,都产生失调的心理,但它也算是一种普遍会遇到的现象了。

一边买买买,一边想剁手?三招帮你搞定心理上的“购买后失调”

那么究竟什么情况下,我们更容易产生“购买后失调”呢?它还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以下三个因素,可谓造成“购买后失调”产生的元凶了:

影响“购买后失调”的三大因素

① 购买的结果能不能更改,是激发购买后失调的一大因素

我们买的东西能无条件退换吗?这个前提能大大影响“购买后失调”产生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知道这个东西是无法退换的,那么产生购买后失调的可能性就会增大,而相反,我们买之前就知道了,这件东西不满意的话,可以无条件退换,那么,还有啥好失调的呢?风险大大降低呀。

举个例子:

我们想买个单反相机,这么贵的东西,如果商家能承诺不满意包退,那我们大可以先拿回家摆弄试试,反正用不好退掉就是。


但如果我们知道这个单反相机买回来,除非质量问题,不然是不可能随意退换的,那就有的纠结了,这个颜色好不好看?操作复杂不复杂?功能全不全呢?


好不容易选定了一款,拿回家没多久,发现怎么那么重,以后带出去旅行可不得累死?又退不了,各种懊恼涌上心头。

无法退换的感觉,会让我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被迫接受的焦虑。

一边买买买,一边想剁手?三招帮你搞定心理上的“购买后失调”

② 购买的代价,也是造成购买后失调的因素之一

我们购买一样东西,花的代价越大,比如等待了很久的限量款,或者花的钱很多等等,这些都会增加我们产生“购买后失调”的可能性。

比如:

我们今天如果只是想买几个苹果,那么苹果挑的好不好,甜不甜,我们不会那么在意和纠结,反正好吃就再买点,不好吃下回不买就是,也花不了多少钱。


但如果我们今天想买一辆心仪的车,花了很多精力去研究,交了大笔的车款,又等了几个月,才拿到手上,那么我们肯定要翻来覆去的去想,这个车买的好不好,值不值?是不是如我们期盼的那样?


然后还要反复追问朋友的意见,一个不小心,购买后失调就在像你招手了。

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经济成本,付出的成本越大,我们也就越容易“忧心忡忡”,害怕“得不偿失”。

一边买买买,一边想剁手?三招帮你搞定心理上的“购买后失调”

③ 购买物品对我们的重要程度,也是影响购买后失调的重要因素

显而易见,我们所购买的物品对我们越重要,我们就越容易产生“购买后失调”的心理。

如果今天我们想买一款手机,因为手机在当代社会对人太重要了,除了最基本的功能外,上网、看剧、拍照,哪哪都离不了它。


挑选一款手机的时候,我们要考量的维度太多了,外观好不好看?像素高不高?内存够不够?价格能不能接受?……你想到了方方面面,是因为你每天都要用到它,使用感受会直接影响到你的心情。


在考虑了一堆之后,终于把它拿回家,却发现用久了容易发烫,而且还没有防水功能,花了那么多钱,怎么还是没考虑周全?好懊恼啊。


可是如果你给家里买个电视,单价未必比手机便宜,但是你却好像没有那么纠结和痛苦,买回家也不太会懊恼,因为电视相对于手机来说,对你并没有那么重要,只是个茶余饭后的娱乐工具,功能上也没有太大的差异性。

当一件物品并没有和我们每天的生活那么的息息相关,自然我们也就不会去计较,这是不是最好的选择了。

一边买买买,一边想剁手?三招帮你搞定心理上的“购买后失调”

了解了那么多的影响因素,你一定注意到了,无论我们购买的东西能不能退货,代价高不高,引发“购买后失调”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因为:在众多的选项中,我们只能选择那“一个”,而不太可能把市面上所有看中的都买回家。

我们选择了A,就势必要放弃BCD,而同时也就意味着放弃了BCD这些后备选手的所有优点。

因此,我们才急迫的需要证明,所选择的这个唯一的A,是优于那些被我们放弃的BCD的。

所以,在购买决策之后,我们会尽量去想,去搜集各种正面的信息和好评,来消除自己对已购买产品的焦虑和怀疑,只有这样,我们心里才会舒服一些。

但是遗憾的是,我们经常无法搜集到足够多的正面信息来给自己作证,甚至购买后往往还会发现一些负面的信息和评价,然后就开始各种悔恨,想剁手,而购买后失调,也就随之产生了。

一边买买买,一边想剁手?三招帮你搞定心理上的“购买后失调”

当我们每每被“购买后失调”折腾得心情忽上忽下,要怎么做才能尽量预防这种消极心理的产生呢?这就得需要我们自身和商家的共同努力了。

从消费者自身角度,我们该如何控制“购买后失调”的产生?

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看,要想不出现购买后失调,至少有三点,是我们能自己控制的:

①对于已购买产品,我们需要有更正向、积极的心态

都说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往往购买过产品的我们也是。

没买到的那个选项,总是越看越出彩,而自己买回家的这个,总能挑出各种各样的毛病。

其实,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只是我们会在有新鲜感,或还没得到它的时候,把它的优点放大;而在买到手了,或者使用了一阵子之后,新鲜感消退了,又会一直关注着它的缺点不放。

这种心态才是我们折磨自己,反复纠结的根源。

只要我们从心态上进行一个转变,尽量把目光放在我们已有产品的优势上面,去针对性的找寻一些对于产品的好评,多发掘一些用法和亮点,自然可以增加我们对产品的满意度和自己的自信心,从而不被购买后失调的负面情绪所影响。

一边买买买,一边想剁手?三招帮你搞定心理上的“购买后失调”

②减少非理性的购买行为

我们的很多选择,其实常常是非理性的,因为我们生而为人,本身就不是纯理性的。

当我们要从AB两个商品中选择一个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首要关注他们的优点,然后选择一个优点更明显的;

而当我们要从AB两个商品中删除一个的时候,我们又会首先关注他们的明显缺点,然后删掉一个。

我们的决策经常被那些明显的特征所左右,却无法全面的、综合性的去考量一个产品,有时候仅仅是凭感觉而做的结论。

所以防止购买后失调的出现,最核心的方法其实是减少我们这些非理性的购买行为。

即使一件商品再便宜,再优惠,也不要急吼吼的冲动购买,仔细想一想,我们实际的消费需求是什么?对于这件商品我们有没有进行比较充分的考量和全面的分析呢?有没有看清楚他们的优缺点?

冷静思考之后,再做决定,往往可以减少我们很多的冲动性消费,从而降低购买后失调产生的可能性。

一边买买买,一边想剁手?三招帮你搞定心理上的“购买后失调”

③ 按照商品的重要性,列出购买清单

按照我们需要购买东西的重要性,定期的列出购买清单,可谓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了。

在这个清单上,我们只列出这段时间,我们真正有迫切需求的东西,并且最好按重要性进行一个排序,而其他不那么迫切需要的,可以暂时先放一放。

千万不要相信,我们可以先买回家,反正放在那迟早都能用得上。事实上,任何物品只要在闲置家中,一定是在不断老化和折旧的,并且随着时间,只会越来越贬值。

等到哪天我们真的用上了,已经有更新、更好、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可以替换了,那就真是最郁闷的事了。

只购买清单之内的东西,对于我们抵抗不必要的诱惑,降低购买后失调的风险,有很大的帮助。

一边买买买,一边想剁手?三招帮你搞定心理上的“购买后失调”

其实说到底,不仅是我们消费者要从自身出发,降低购买后失调的可能性,这同时也是商家的一门必修课。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商家的品牌建设,以及客户的回购率。

降低“购买后失调”发生的频率,也是商家的必修课

如果消费者购买了你的产品,而后产生了购买后失调,那么他们对你产品的信任度和好感度,自然是逐渐降低的,毕竟现在竞争如此激烈,人们的选择性比以前更广了。

作为商家,只有想办法让消费者减少购买后失调心理,才有可能让他们愿意不断回购你的产品,和推荐给身边的朋友,产生品牌信任和品牌依赖。才能留住他们的心。

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 ,就是在消费者购买产品后,尽力增加产品的积极信息,以减少他们的焦虑情绪,帮助他们认定,这是一次正确的决策,让他们觉得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

  • 商家可以提高产品的售后质量,对消费者的困难和疑惑有问必答,解决他们的各种问题;
  • 也可以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比如赠送下次购买的优惠券,附送会员专属服务等等。
  • 还可以把产品的一些最新的特性,新颖的功能,做成小视频,推送给消费者,帮助他们发现产品的优势和亮点。从而为自己的品牌培养出一批忠实粉丝。
一边买买买,一边想剁手?三招帮你搞定心理上的“购买后失调”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足够了解“购买后失调”的心理机制和产生的原因,作为消费者,能尽量做到理性消费,消费之前更全面的思考,消费之后能及时转变心态。

而作为商家,能够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更细致的服务,给予消费者更多的正面信息,帮助消费者做出更好的决策,我们就能更好的预防“购买后失调”的出现。

让商家收获一批忠实的粉丝,让消费者越买越开心,越买越省心,这才是最好的双赢。

你是否也经历过边买边想剁手的心理?欢迎留言讨论,我是 ,每日分享情感心理干货,热点见闻解析,陪你一起认识自己,看懂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