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丘政變中,處於弱勢的趙高,是如何成功說服李斯的?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即公元前211年,四十九歲的秦始皇開始了他的第六次巡遊。左丞相李斯跟隨,右丞相馮去疾坐守咸陽。

與以往巡遊不同的是,這一次始皇帝的小兒子胡亥要跟隨父親一起,始皇帝答應了。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左丞相斯從,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愛慕請從,上許之。——《史記·秦始皇本紀》

就是這樣一件看起來很小的事,卻徹底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在沙丘政變中,處於弱勢的趙高,是如何成功說服李斯的?

秦始皇畫像

始皇帝病逝於沙丘,臨死前,始皇帝給給遠在上郡戍邊的長子扶蘇寫了一封加蓋了印璽的詔書。大意是讓扶蘇把兵事交給蒙恬,回咸陽主持葬禮。這可以說是指定了扶蘇來繼承皇位。

但是,這封詔書落到了中車府令趙高的手上。作為胡亥的法學教師,趙高自然是希望胡亥能繼位的。兩個主要原因:一,胡亥跟趙高的關係,是師徒關係,兩人素來走得親近,如果能扶胡亥繼位,自己也會雞犬升天的。二,趙高曾經犯下重罪,秦王讓蒙恬的弟弟蒙毅去依法懲處,蒙毅查實,依法應當剝奪他的官籍,並判處死刑。始皇因為趙高辦事勤勉盡力,赦免了他。恢復了他原來的官職。由此趙高對蒙恬家族是怨恨在心。我們知道,扶蘇被秦始皇發配到了上郡同蒙恬一同戍邊,也就是說數年之間,扶蘇和蒙恬的關係一定處的近,如果扶蘇上位,蒙家一定更加得勢,這是趙高所不願看到的。

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當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於事也,赦之,復其官爵。——《史記·蒙恬列傳》

趙高的壞,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扣下了始皇帝的寫給扶蘇的詔書之後,他先找到胡亥,陳說利害,主要大意是,如果扶蘇繼位,會有你們這些做皇子的好下場嗎?當今天下的權柄,就在胡亥、趙高和李斯的手中掌握著。此時正是發動政變的好時機啊。

在沙丘政變中,處於弱勢的趙高,是如何成功說服李斯的?

後來的趙高指鹿為馬,權傾朝野

當然胡亥還是象徵性地做了一下心理掙扎,大意是說:廢長立幼是為不義,不聽父皇詔命而懼怕死亡是為不孝,自己才能淺薄,依靠別人的幫助而勉強登位,是為無能。

趙高只是向他強調了:做大事不拘小節,時機一過就再也沒有機會,還舉了商湯、周武弒君,衛君弒父的例子,後世也沒人說他們不忠不孝啊。(呸,真不要臉)

趙高真是,短短地交流幾句就把胡亥說服了。並且二人商量:這件事如果沒有丞相李斯的支持,是行不通的。於是趙高接下來做的事就是去說服李斯了。

趙高說服李斯幫他們一起發動政變,才是最難的事情。因為,李斯表面上,跟趙高、胡亥並不是一路人。他們並沒有什麼共同的政治利益。單看李斯的前半生,那就是勵志的典範啊。

李斯這個人,早年在郡中當個小吏。他的發奮是從一件小事開始的。他看到廁所裡吃糞便的老鼠,東躲西藏,而後再看到糧倉中的老鼠,卻是無憂無慮地在嬉戲。這給他觸動很大,發出感慨:“一個人有沒有出息,跟他所處的環境有很大關係啊。”於是辭去小吏,到齊國拜荀子為師。這算是李斯勵志的第一步。

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史記·李斯列傳》

學成帝王之術以後,李斯經過對各國情況的分析和比較,敏銳地覺察到了秦國必將一統天下,於是懷揣著一身治國本領的李斯,來到了秦國。通過呂不韋,李斯有了接近秦王的機會。勸諫秦王派人持金玉去各國收買、賄賂,離間六國的君臣,果然收到了效果,於是他從長史被封為客卿。

而後秦王因為六國派間諜來秦做賓客的緣故,開始對六國客卿下了逐客令。當然,李斯也在逐客令的名單當中。可是李斯就是這麼一個勵志的人,他給秦王寫了一封《諫逐客書》,居然就把秦王說服了,取消了逐客令。由此可見,李斯的權勢完全是他個人能力的體現。他用能力證明了,秦國丞相這個位置,非他莫屬。

在沙丘政變中,處於弱勢的趙高,是如何成功說服李斯的?

一篇《諫逐客書》,奠定了李斯在秦朝的位置

在秦國統一天下的進程中,李斯可謂功不可沒。雖然沒親自上過戰場,但是處理政務的能力堪稱完美。而秦始皇,也給了他相當豐厚的封賞。他的長子李由擔任三川郡守,兒子們娶的是秦國的公主,女兒們嫁的都是秦國的皇族子弟。李斯自己都感嘆:“我本是上蔡一平民,如今位極人臣,卻不知道歸宿在何方。”

李斯喟然而嘆曰:"嗟乎!吾聞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閭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騖下,遂擢至此。當今人臣之位無居臣上者,可謂富貴極矣。物極則衰,吾未知所稅駕也!"——《史記·李斯列傳》

由此可以看出,此時的李斯,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是,自己如何完美地功成身退,還能保全家族的榮譽。

迴歸正文,我們再來看看趙高是如何說服李斯發動政變的。兩人的對話被完完整整地記在了《史記》裡。

趙高先是說:皇帝駕崩,知道這件事的人沒有幾個,而皇帝寫給扶蘇的詔書還沒發出去,都在我和胡亥的手裡,現在立誰為太子,就是您一句話的事。李斯說:"你怎麼能說出這種亡國的話呢!這不是做為人臣所應當議論的事!"

第一回合,趙高擺明立場,等待李斯拍板,李斯態度十分堅決,不要討論這種事,這不是該你我討論的事。李斯勝。

趙高又說:自己估計一下,和蒙恬相比,誰有本事?誰的功勞更高?誰更謀略深遠而不失誤?天下百姓更擁戴誰?與長子扶蘇的關係誰更好?李斯說:這五個方面,我都不如蒙恬。趙高接著說:既然如此,扶蘇繼位以後,一定會任用蒙恬為相,罷免你的相位。我跟隨皇帝二十多年,還沒見過有哪個丞相被罷免之後還能獨善其身的,最後都是慘遭屠戮。但是,胡亥這個人,為人慈悲仁愛,誠實厚道,輕視錢財,尊重士人,如果扶胡亥上位,你的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李斯說:"您還是還是安守本分吧!我李斯尊奉皇帝的遺詔,聽從上天的旨意,還有什麼可考慮決定的呢?"第二回合,趙高列舉了扶蘇上位的壞處以及胡亥上位的好處,李斯態度緩和了很多,也是被說動心了。

趙高又說: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在安危面前不早做決定,又怎麼能算使聖明的人呢?李斯說:我本是上蔡鄉里的平民百姓,承蒙皇帝提拔我為丞相,封為通侯,子孫都得到尊貴的地位和優厚的待遇,所以皇帝把國家安危存亡的重任託付給了我,我豈能辜負他的重託呢?

忠臣不避死而庶幾,孝子不勤勞而見危,人臣各守其職而已矣。你不要再說了,不要讓我李斯也跟著犯罪。第三回合,趙高已經開始辯證地去說服李斯,安危是相互轉換的,不早做決斷,很難成事。這已經上升到哲學的範疇了。而李斯,則列出了忠臣孝子的職責,表明我不想跟著你犯罪。此處可以看出,李斯在極力地反抗,但是於己利益方面確實沒辦法說服自己,於是搬出忠臣孝子的職責來壓趙高。

趙高又說:聖人並不循規蹈矩,而是適應變化,順從潮流,看到苗頭就能預知根本,看到動向就能預知歸宿。而事物本來就是如此,哪裡有什麼一成不變的道理呢!現如今天下的權力和命運都掌握在胡亥手裡,這是自然的結果,又舉出霜降萬物凋零,春暖百花齊放這樣的自然現象來說服李斯。李斯說:晉代換太子,三代不安寧;齊桓公兄弟爭奪王位,哥哥被殺死;商紂殺死親戚,又不聽從臣下勸諫,都城夷為廢墟,隨著危及社稷。這三件事都違背天意,所以才落得國破家亡。我李斯怎麼能參與這些陰謀呢!"第四回合,趙高的哲學理論又上升了一層,繼續勸說李斯順應潮流。而李斯,也只能搬出前朝因更換太子而破國的舊事,來守住自己的最後一道防線。

趙高又說:上下齊心協力,事業可以長久;內外配合如一,就不會有什麼差錯。您聽從我的計策,就會長保封侯,並永世相傳,一定有仙人王子喬、赤松子那樣的長壽,孔子、墨子那樣的智慧。現在放棄這個機會而不聽從我的意見,一定會禍及子孫,實在令人為之寒心。李斯只得仰天長嘆:遭逢亂世,既然已經不能以死盡忠了,還能到哪裡寄託我的命運呢!第五回合,趙高完勝,立胡亥,保全宗族,光耀門楣。立扶蘇,禍及子孫,令人心寒。多麼具有誘惑力的話語。李斯的最後一道心裡防線被攻破,開始聽從趙高的建議。

在沙丘政變中,處於弱勢的趙高,是如何成功說服李斯的?

面對忠臣孝子的職責和保全宗族地位,李斯艱難地選擇了後者

從上面的對話,我們不難看出,趙高一步一步瓦解李斯的心理防線,而李斯也是態度從堅決到動搖再到順從。當提到宗族和子孫的時候,李斯明顯已經放下了原則和職責。為了保全自己的權力和宗族榮耀,其他的可以不要。

於是,大秦帝國的歷史,從此被改寫,而且是一塌糊塗。

後面的事情大家應該都知道了,胡亥更加殘暴不仁,趙高也是變本加厲,指鹿為馬就是這麼來的。李斯出於保全宗族和權力的初心,卻在一年以後就被趙高以謀反的罪名,夷滅三族了。多麼具有諷刺意味。

沙丘政變的三位主角,每個人都沒有好下場。一時的得意,換來的是永久的罵名。

可以說,這場政變下,沒有贏家。秦朝也在這場政變之後,很快被起義軍所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