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朋克戰士(英國法國)篇——畫家筆下的19世紀末士兵畫像

蒸汽朋克戰士(英國法國)篇——畫家筆下的19世紀末士兵畫像

⬛Osprey 蒸汽朋克戰士


有一位名叫邁爾斯.範德克羅夫特,在2012年春天之前,這個名字一直埋沒在歷史裡不為世人所知。在我們為出版社工作的時間裡,我們接觸過幾百人聲稱找到了未公開的手稿,足以將我們印象中的歷史顛覆個底朝天。其中大多數人僅僅只是熱心過頭了;而一些人乾脆就是騙子,聲稱他們找到了隆美爾的秘密日記或英國入侵冰島的計劃。但是,有很少的一部分人確實是挖掘出了一些特別的東西。


薩曼莎.卡拉漢的情況恰恰如此,她給出版社寫了一封信,說的是關於她的曾叔祖父邁爾斯.範德克羅夫特畫的軍事畫冊的事。她搞不清那畫冊究竟是關於什麼的,只是描述說它“漂亮”而且“美麗”一這種詞彙在軍事歷史出版界是不常聽到的。我們感到很好奇,雖然也沒盼望著能看到有多大價值的東西,但還是同意跟她見面。結果,薩曼莎給我們帶來了一本真正不平凡的畫冊。畫冊裡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紙張、油畫布,以及筆記。我們幾乎立即就意識到這是一份真正的寶藏,畫冊中一頁頁畫的都是19世紀末士兵的畫像以及手寫的筆記,說明這些畫像都是根據作者第一手的經歷繪製的。


進一步的深入研究,並經諮詢前蒸汽時代戰爭方面的專家,證實此前從未發現過類似的資料。再加上邁爾斯.範德克羅夫特所畫的當時的一些著名的軍團、技術以及制服都聞所未聞,或者只是與模糊的歷史資料或破碎的人工物品有關。在此後的一年半中,我們把時間全都花在了研究邁爾斯.範德克羅夫特以及他畫的士兵這件事上了。


我們知道他於1866年生於謝菲爾德,是一位土木工程師的兒子。1885年,他進入了朴茨茅斯和戈斯波特科學和藝術學校,然而,雖然他在那兒學習了好幾年,他卻似乎沒有完成他的課程。在1887年,他登上了一艘開往法國的船。在他生命中接下來的八年時間裡,除了從他畫冊的筆記中窺得一鱗半爪以外,我們對於邁爾斯干了什麼一無所知。1895年,他回到英格蘭,作為一名風景畫家過著平靜的生活,1903年,他在克魯附近的一次火車相撞事故中去世。他從未結婚,所擁有的一點點遺產留給了他的弟弟,此後傳到了薩曼莎手裡。


自他死後的一個世紀時間裡,歷史差不多完全忘記了邁爾斯.範德克羅夫特。現在,我們榮幸地將他的畫冊呈現給大家。除了將圖畫按邏輯順序排列,並給每個部分作了一個簡短的序言以外,這本畫冊保持了畫家原作的樣子,包括每張圖所附的註釋。


我們請讀者們注意:這些圖畫當初僅僅是畫家在八年時間裡基於自己的興趣而創作的,沒有考慮到連貫性和全面性的問題。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希望您能夠認同:邁爾斯.範德克羅夫特創造了一些具有持久價值的作品,我們一一尤其是在軍事歷史領域內的人們應該對他表示感謝。


我們請讀者們注意:這些圖畫當初僅僅是畫家在八年時間裡基於自己的興趣而創作的,沒有考慮到連貫性和全面性的問題。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希望您能夠認同:邁爾斯.範德克羅夫特創造了一些具有持久價值的作品,我們一一尤其是在軍事歷史領域內的人們應該對他表示感謝。


菲利普史密斯和約瑟夫.麥克庫羅夫


牛津,2014年


上面文字是出版社對蒸汽朋克戰士一書的簡介,本書給我們呈現了一些到放到現代社會都可以說是十分先進的理念,我看到軍用戶外骨骼,不知道大家發現了什麼?現在邁爾斯.範德克羅夫特我們完全可以稱之為科幻畫家。

蒸汽朋克戰士一書共分為大不列顛英國、法國、德國、美國、俄國、奧匈帝國、意大利、日本、其他國家等幾個部分,我將陸續為大家放出,喜歡的朋友可以留意下。今天的內容為英國、法國。(下文為原書譯文)

英國

拿破崙戰爭勝利之後,大不列顛迅速成為世界主要的經濟和軍事大國,帝國的勢力範圍逐漸遍及全球。在強力的中央集權政府和穩固的君主政體引導下,這個國家佔據天時地利,緊緊抓住了1862年大流星雨之後出現的新機遇。雖然只有一些小塊的火神素落在了蘇格蘭和英格蘭北部的部分地區,但現在已知的最大量的火神素卻落在了加拿大。雖然這在-開始引起了與美國之間的一些領土糾紛,但美國正陷入內戰,無力爭奪最豐富的那部分資源。因此,英國將巨量的火神素運過大西洋,輕而易舉地獲得了在歐洲各國中最豐富的資源。

由於英國沒有捲入當時任何-場大戰,因此與其他國家相比,其最初的蒸汽技術在軍事領域裡發展得並不多一至少是在流星雨之後最初的那段時間裡一這一點就不那麼令人驚奇了。英國在技術上最大的進步是在工程和運輸領域。此前已然是世界上最好的英國鐵路系統跳躍式發展到了新的高度,大量新的項目紛紛建成,例如阿爾斯特大橋和設得蘭海底通道,同時,造船廠還建造出了巨大的“環球航行”巡洋艦的首艦。

英國軍方並沒有忽視這些技術革新,很快,最好的新發明被用到了軍事上。在這方面變化最為明顯的要屬皇家海軍,他們在新的鐵甲時代仍然保持著統治地位,讓英國更加牢固地控制著不斷擴展的帝國。當然了,帝國也不是沒有打過仗,在19世紀的後半葉,英國打了不計其數的小型殖民戰爭,這在範德克羅夫特的一些畫作中有所體現。

蒸汽朋克戰士(英國法國)篇——畫家筆下的19世紀末士兵畫像

⬛第24步兵團軍士

1886年6月,切姆斯福德勳爵(弗雷德裡克塞西格將軍)率領一支由步兵、騎兵和工程兵組成的混合部隊開進了朴茨茅斯的軍營,然後迅速地消失了。在官方的記錄中,切姆斯福德勳爵和他指揮的全體部隊被列為“在海上遇難”,但奇怪的是,在那段時間沒有任何英國船隻失事的記錄。實際上,甚至沒有任何一名目擊者曾經看到部隊登上了任何船隻。一千多名英國士兵就這麼簡簡單單地消失了。

由於我當時正在朴茨茅斯學習,我實際上看到了這些部隊列隊經過城市,我很高興在那時給第24步兵團的一位士兵畫下了一幅速寫。當時,我猜測這支部隊是要開往非洲的,從他們的裝備看似乎是這樣。他們善良的鋼胸甲會很好地抵禦原始的土著武器,而護目鏡和過濾式防毒面具可以有效地對付非洲的塵土。但這些日子以來,我一-直在想那些士兵是不是真的去了非洲呢.....

蒸汽朋克戰士(英國法國)篇——畫家筆下的19世紀末士兵畫像

⬛“女王私人的”信使部隊

自1886年建立以後這段不長的時間裡,信使部隊深深地影響了公眾意識。實際上,在1887年的“示範競賽”中,這支部隊深受歡迎,給親眼看到他們表現的大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維多利亞女王將其接納為她的私人部隊。

但在軍中卻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認同這支部隊。雖然蒸汽動力的前輪大後輪小自行車非常適於在路況良好的市內公路和鄉村道路上飛馳,但它在野外和軍事行動的情況下用途卻很有限。此外,對於一支很少參戰的部隊來說,它的傷亡情況高得離譜,在該部的訓練報告上經常出現胳膊、手腕以及鎖骨折斷的記錄。

此處描繪的騎兵站在他的風頭牌“伍德海德賽車II代”前輪大後輪小自行車旁,在現場測試中,這種自行車的最高時速能達到30英里。與信使部隊中的其他成員一樣,這名騎兵只裝備了一支韋伯利左輪手槍。

蒸汽朋克戰士(英國法國)篇——畫家筆下的19世紀末士兵畫像

⬛黑哨兵 高地人戰鬥裝

隨著最新式火器在射程、準確性以及射擊速度方面的巨大進步,一些人認為真正的白刃戰已經漸近尾聲。但是在蘇格蘭,軍事工程師們努力工作,希望能找到讓著名的高地衝鋒戰術留在現代戰場上的辦法。他們的最新發明“高地人戰鬥裝”也許剛好能夠做到這一點。

這套軍裝的特色是最新式的MkVII“超級燃燒”布魯內爾鍋爐,能夠在不補給燃料的情況下在戰場上戰鬥將近八個小時。在戰鬥中,它的戰術作用是儘可能迅速地接近敵人,然後運用它的大劍和蒸汽強化力量儘可能多地殺傷敵人。它還在手臂上安裝了速射型迷你馬克沁機槍,可以在行進間開火。

最有爭議的一點在於,這種軍裝還有一套內置自動風笛,能夠以驚人的音量播放《勇敢的蘇格蘭》。

蒸汽朋克戰士(英國法國)篇——畫家筆下的19世紀末士兵畫像

⬛皇家伯克郡團少校

作為1881年由國防大臣休.奇爾德斯主持的改革的一部分,威爾士夏洛特公主的第49團和第66伯克郡步兵團合併為新的皇家伯克郡團,軍營設在雷丁。不幸的是,他們僅僅是奇爾德斯改革所造成的行政管理混亂的其中一個例子,在這次改革之後,英國軍隊中的半數還採用傳統的團級組織結構,而另外一半則是通過“旅區”來組織的。

皇家伯克郡團現在駐在南非,雖然目前在那個國家沒有正式的敵對武裝力量,但伯克郡團的大多數軍官還是從軍裝上除去了軍銜標識,以防狙擊手襲擊及其他暗殺圖謀。當然,如果軍官們不帶隨身武器的話可能效果會更好,但這是不可能的。

有趣的是,這名軍官拿著一支單發伯恩布魯克“鷹眼”瞄準手槍。在他的左臂.上戴著一副運動員的射擊支架,內置精度加強器。

蒸汽朋克戰士(英國法國)篇——畫家筆下的19世紀末士兵畫像

⬛斯金納的騎兵隊 土著軍官

斯金納的騎兵隊於1803年成立,當時是作為東印度公司的非正規騎兵團,現在這支部隊已經成了英國駐印軍的主力團之一,曾經參加過第一次和第二次阿富汗戰爭以及第一次和第二次錫克戰爭。它也是1857年大叛亂期間繼續效忠大英帝國的土著部隊之一。

與印度軍隊的許多部隊不同,斯金納的騎兵隊既招募英國軍官,也招募土著軍官。此處描繪了這樣一位土著軍官,他穿著該部傳統的黃色外套和彩色腰帶。他的纏頭巾(或者叫“戴斯塔爾”)的圖案與腰帶一致,這種圖案代表了這支部隊勇氣和光榮的歷史。

不尋常之處在於,這名軍官還安裝了一支早期式樣的蒸汽假肢。由於價格的原因,即便是1舊式動力置換肢體在南亞次大陸也是很罕見的。圖中的這個假肢似乎進行了特殊的改裝,可能是為了讓主人在騎馬時能夠更好地操控。

蒸汽朋克戰士(英國法國)篇——畫家筆下的19世紀末士兵畫像

⬛騎兵 第17槍騎兵團(劍橋公爵的私人部隊)

只是在最近,第17槍騎兵團的士兵們才返回了英格蘭。作為一支部隊,它已經將近20年沒有踏上英國的土地了,期間一直駐紮在南非和印度。如果在南非再次爆發叛亂的話,這看起來很有可能,無疑第17團會再一次被派往那個遙遠的國度。

由於該部在叛亂地區駐紮的時間太長了,又經常與武器低劣的土著近距離交戰,他們大幅度地改變了標準軍裝樣式,增加了更加厚重的盔甲以抵禦白刃戰武器和低射速的火器。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帶有內置面罩的遮陽帽和軍服外的重皮胸甲。

他們用的長矛在頂部裝上了爆炸頭,可通過觸發機制引爆。雖然這種武器無疑可以給敵人造成嚴重的傷害,但軍中許多人認為這種長矛的殺傷力大得有點浪費了。

蒸汽朋克戰士(英國法國)篇——畫家筆下的19世紀末士兵畫像

⬛前線偵察兵 廓爾喀步槍兵

在戰時,這些代理人裝備了大量的特製工具,這些工具是為了他們的非正式偵察任務而研發的。最有名的裝備是精選的就係列不同的氣體手榴彈,從煙霧手榴彈到毒氣手榴彈,琳琅滿目。他們甚至還有一種用作落葉劑的手榴彈,但其軍事上的用途不得而知。

此處描繪的這名偵察兵裝備了一支雷明頓針發槍和英軍“亞洲式樣”防毒面具。當然了,還有著名的廓爾喀彎刀。

蒸汽朋克戰士(英國法國)篇——畫家筆下的19世紀末士兵畫像

⬛炮手 第4皇家炮兵團

第4團在使用新的試驗裝備方面具有悠久的歷史,因此亳不意外,該團成為第一支裝備“自行火炮”的部隊。最初,這種炮被稱為“不用馬拉的炮”,這個名詞到現在還在普遍使用,但無論叫什麼名字,無疑這種機動火炮為軍隊節省了大量的馬力和人力。實際上,它們容易拋錨,在崎嶇泥濘的地形也難以行動,這就是為什麼每個炮連都要在手頭保留一支馬隊的緣故。

第4團的大炮最出名的戰役是圍困和奪取的黎波里(1877年)以及桌山之戰(1881年),他們從指揮官那裡贏得了讚譽,從政府那裡獲得了戰鬥榮譽。

這名炮兵不知從哪搞到了一支四管“象轎手槍”,這種槍更多是被用來防備老虎而不是打仗。他還拿著一支新的、可換頭的火炮維修工具。

蒸汽朋克戰士(英國法國)篇——畫家筆下的19世紀末士兵畫像

⬛軍士 皇家工程師部隊

皇家工程師部隊的格言是“無處不在”,這也是對這支莊嚴的部隊歷史的總結。

此圖中,皇家工程師部隊的軍士穿著布魯內爾工程師軍裝,正準備進行艱苦的勞動。這套軍裝是用那位傑出工程師的名字命名的(雖然不是由他設計的),蒸汽動力的軍裝能夠為穿著者/操作者提供強化的力量和耐力,同時可以安裝工程師工作所需要的多種工具。

在圖中的配置中,這套軍裝裝備了標準的,但是多用途的爪或鉗臂。


蒸汽朋克戰士(英國法國)篇——畫家筆下的19世紀末士兵畫像

⬛皇家海軍陸戰隊 海軍突擊分隊

英國軍事戰略的重心在於皇家海軍的力量和多功能性,以及其在全球投送帝國武力的能力。雖然皇家海軍陸戰隊的實力從未遭到過質疑,但海軍部中的一些人認為他們的潛力並未完全發揮出來,在陸上作戰時不如在海上自如,因此投入大量資金和精力開發出了多種技術和裝備,以加強皇家海軍陸戰隊在這方面的能力。結果,皇家海軍陸戰隊現在站到了兩棲戰、江河行動和海上登陸戰領域的最前沿。

這張圖顯示了海上登陸戰中的先鋒一海軍突擊分隊中的一員,除了接受過常規作戰訓練之外,這支部隊還接受過深海潛水訓練;他們裝備了氧氣罐和發射鋼鏢的氣動步槍,一般負責秘密海上登陸任務。在印度尼西亞戰役(1890年)期間,皇家海軍陸戰隊攜帶了很多氧氣罐,從英國佔據的盧武克穿插到了德國佔據的珀倫島,這次行動後來被稱為“溼漉漉的進軍”,使皇家海軍陸戰隊名噪一時。

蒸汽朋克戰士(英國法國)篇——畫家筆下的19世紀末士兵畫像

⬛皇家海軍陸戰隊 飛艇保安分隊

與他們在德國海軍中的同行“齊柏林騎兵”不同,組成皇家海軍飛艇保安分隊的陸戰隊員並不是他們團裡的精英,他們的裝備也不是特別好。實際上,被重新分配到這支分隊一般被看作是一種懲罰,這支部隊中充斥著形形色色的打架鬥毆者、醉鬼、說大話的人,以及其他的麻煩製造者。

此圖描繪的這位皇家海軍陸戰隊員在雷歐德格朗斯號飛艇上服役,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們標準裝備的侷限一為了保暖,此人甚至還圍著一條民用圍巾。由於在飛艇上火器很危險,飛艇保安分隊一般僅僅裝備登船戰短刀,還有幾支步槍存放在安全槍櫃裡以備緊急情況下使用。陸戰隊員還配有一個便攜式電話臺,在飛艇上各處都分佈著通訊站,把電話臺插入通訊站即可與艦橋直接通話。

蒸汽朋克戰士(英國法國)篇——畫家筆下的19世紀末士兵畫像

⬛博蒙特艦長 皇家海軍

作為英國武裝力量的驕傲,皇家海軍統治著海洋。戰鬥如此頻繁,以至於皇家海軍的軍官們幾乎人人都成了久經戰火考驗的老兵。

此處就是一例。驅逐艦哈利法克斯號的艦長博蒙特參加了兩次亞丁灣之戰(1886年和1887年)以及蘇門答臘之戰(1890年),據說就是他,在被開普敦炮擊時下達了開火的命令(1873年)。

在蘇門答臘,哈利法克斯號被一枚日本魚雷擊中,爆炸使博蒙特艦長失去了右臂,此後他代之以蒸汽動力假肢,這只是使他的樣子變得更加可怕了。再加上在他的早期服役生涯中,在對一艘美國南部邦聯私掠船登艦作戰時失去的右眼,他身體的傷殘使他在同僚中順理成章地獲得了“老納爾遜”的綽號。艦長手持一支“諾克甲板清掃者”彈鼓供彈霰彈槍,皇家海軍的海員們在登艦戰中非常愛用這種槍。

法國

法國沒有掌握和英國一樣多的火神素,但也沒有像德國一樣把資源大量地投入研究和開發中。相反,法國穩步、堅定地前進,將它擁有的資源投進特定領域內一主要是軍事工程學和炮兵領域,不久便在這些領域內佔據了統治地位。圍攻塞瓦斯托波爾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拿破崙三世又繼承了他叔父對於炮兵的偏愛,因此法軍順理成章地將資源投入這兩個領域。

儘管重點放在了火神素科技上,但法國對於戰爭還是持有一種稍顯舊式的觀點,喜歡用大炮轟擊,用大量步兵撕開敵人防線,接著用大批騎兵部隊衝鋒擴大突破口。新的技術對這種基本戰略的改變很小一步 兵部隊得到的是短距突擊武器,而騎兵則裝備了先進的輕重量甲冑,讓騎手和坐騎在面對敵人現代化火器時提高生存的幾率。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樣的戰略在法軍的政治化進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1870年至1888年之間,至少發生了十幾次小型起義和譁變,1889年的軍隊大譁變使這股風潮達到了頂點。即便在譁變之後,法國軍隊仍然是政治不安定的溫床。一系列持有不同政治觀點的士兵聯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他們之間有時相互鬥爭,有時又逼迫最高統帥部坐下來與他們談判。由於這種不穩定的狀況,法軍在這一時期的軍事勝利都是在殖民地取得的,在那些地方,部隊的主力要麼是從當地招募的,要麼是紀律嚴明的外籍軍團。

蒸汽朋克戰士(英國法國)篇——畫家筆下的19世紀末士兵畫像

⬛偵察行者 法國外籍軍團

這輛代號為“德爾菲娜”的“狐級”偵察行者隸屬於法國外籍軍團第2團第2營。這是一型輕裝甲、能夠快速移動的載具,使得外籍軍團成為法軍中的一支快速反應部隊。它有一雙寬闊、平坦的足,提供了良好的平衡性和重量分佈,這在北非沙漠中是必不可少的,而它正是為了在北非使用而設計的。一旦地形地勢變得岩石過多、崎嶇不平,那麼這種機器將會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因此外籍軍團戰士們給它起了個綽號叫做“平足”。由於它的用途僅僅是作為偵察載具,狐式只裝備了一挺聖埃蒂安機槍。

雖然它的設計有缺陷,“狐式”還是參加了自1875年入役以來外籍軍團的每一場戰鬥。現在它已經多少有點過時,很多“狐級”行者被賣到了多個國家,主要是(多少有些爭議)賣給了參加第二次三國同盟戰爭(1880-84)的全部國家。目前,它仍然在外籍軍團駐非洲部隊中佔有一席之地,在那裡,它的速度和活動範圍使其成為武器庫中的一件無價之寶。

蒸汽朋克戰士(英國法國)篇——畫家筆下的19世紀末士兵畫像

⬛外籍軍團戰士 第3團第1營

“前進或者死亡!”在法國外籍軍團戰士們的腦海裡,這句非正式的座右銘與正式的座右銘一樣印象深刻。外籍軍團擁有韌性和專注的美名,這使它成為一支快速反應部隊,能夠在接到命令後短時間內部署到需要他們的戰區,無論在哪裡。外籍軍團的戰士們一直以有能力“徹夜行軍,整日作戰”為傲,最新的科技發展增強了他們的這種能力。

此圖中描繪的軍團第3團第1營戰士裝備-副標緻公司生產的蒸汽動力腿部外骨骼,極大地增強了他的力量和耐力。他揹著一個塞得滿滿當當的揹包,拿著一支沉重的勒貝爾M1886步槍。他還戴著一頂木髓遮陽帽,這表明他隸屬於駐亞洲部隊。

雖然公眾對於外籍軍團的印象是戴著法式白色平頂軍帽的北非人部隊,但軍團卻是在印度支那實實在在地贏得了自己的名聲。

蒸汽朋克戰士(英國法國)篇——畫家筆下的19世紀末士兵畫像

⬛機槍手 第3義勇軍團

義勇軍團的士兵最初是從法國的阿爾及利亞領地上的柏柏爾人居民中招募的,但現在已經成了一支全法國人的部隊,儘管他們的穿著仍然保持著明顯的北非風格。確實,從最初的義勇軍部隊流傳至今的特色只有他們的服裝了。曾幾何時,義勇軍是一支輕步兵部隊,但近年來他們越來越多地被當作突擊部隊使用,被部署到突擊的第一線,或是負責在看似不可能的情況下守住戰線。義勇軍的悠久傳統是防禦時亳不畏懼,進攻時勇不可當,在最近的衝突中,他們得到了許多續寫傳奇的機會。

雖然與他們的德國同行“暴風突擊隊”相比,他們可能沒有那麼先進的技術裝備,但他們仍然是法軍中裝備較好的部隊,如這張圖片所示。這名第3義勇軍團的突擊機槍手手持一挺哈奇開斯75機槍,這是這家古老軍工廠生產的最強勁的機槍之一。除了傳統的義勇軍制服以外,圖中這位戰士還穿著改裝的騎兵甲冑,包括胸甲、護脛甲和前臂護甲。

蒸汽朋克戰士(英國法國)篇——畫家筆下的19世紀末士兵畫像

⬛軍士 第6工程兵團

法軍早在17世紀就率先由沃邦組建了第一支工兵部隊,目前仍然在軍事工程這一領域領先。也許英國和德國的軍事工程兵們裝備更好,技術更先進;但法國工程兵團擁有足夠多的機會可以充分磨練他們的技藝,展示他們令人意想不到的想象力和天分,這些都源自於他們不得不使用手頭的工具來創造奇蹟的痛苦經歷。

法軍工程兵們多才多藝的例子包括使黑河改道(1884年)以及在圍攻奧地利霍赫歐斯特維茲城堡時打破僵局(1891年),一般認為這座城堡是難攻不破的,法軍工程兵的做法是挖掉城堡地基的岩石,把城堡南面的大部分都弄垮了。

此處我們看到一名第6工程兵團的軍士正脫了衣服乾重體力活兒。他拿著一臺不明型號的蒸汽動力單人鑽機,這臺鑽機肯定經常使用。

蒸汽朋克戰士(英國法國)篇——畫家筆下的19世紀末士兵畫像

⬛擲彈兵 “失去的部隊”

法軍中這支聲名陰鬱的部隊被稱“LesPerdus”(失去的部隊),是由那些遭受嚴重傷亡後潰不成軍的部隊的剩餘人員所組成的。由於人手缺得厲害,所以指揮官們並沒有將受到重創部隊的殘餘人員從前線撤下來休息,而是將多支部隊的倖存者們聚集起來重新送去戰鬥。這些部隊的組建是造成1889年軍隊大譁變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後,這種做法就廢止了。

此處所見的這名擲彈兵原先來自於第11步兵團,目前在一支失去的部隊中服役,他手臂上戴著的臂章就是明顯的標記。他拿著一支聖埃蒂安M1885前託推拉式退殼榴彈發射器,這種榴彈發射器在儲彈簡中有三發榴彈,在發射膛中有一發,從而在重新裝彈前可以發射多發榴彈。雖然火力驚人,但M1885式榴彈發射器還是受到了使用者們的詬病,因為在潮溼環境下它容易卡殼。

蒸汽朋克戰士(英國法國)篇——畫家筆下的19世紀末士兵畫像

⬛士兵 第14胸甲騎兵團

隨著戰爭的形式不斷髮生變化,很多國家都縮減了騎兵的規模;但稍許令人感到驚奇,自1870年代以來,法國騎兵部隊實際上更加強大了。的確,法國騎兵的變強大部分要歸結於龍騎兵和騎兵團的擴張,但同時也應該強調配給法國騎兵的奇妙裝備。

為了適應這個速射武器的時代,法國騎兵的裝備當然做出了調整,如此圖中描繪的第14胸甲騎兵團的騎兵和他的坐騎。騎手的裝備與拿破崙戰爭時的胸甲騎兵相同,但仔細觀察會發現他的甲冑是由現代的防彈合金製成的,他的卡賓槍也會是一支自動型槍。

戰馬的馬衣倒退回了中世紀戰馬的樣式,隨著火槍的出現,這種樣式的甲冑早就過時了。但是,跟騎兵的鎧甲一樣,馬衣也是用高度先進技術改良的。由於騎手和坐騎在面對槍彈和炮彈時都能得到更好的防護,也許騎兵衝鋒的時代還沒有過去也未可知。

蒸汽朋克戰士(英國法國)篇——畫家筆下的19世紀末士兵畫像

⬛上尉 第26步兵團

這張圖描繪了第26步兵團的一名上尉,該團的戰士主要來自多爾多涅省的莎拉小鎮。第26團的綽號來自於他們老家小鎮的紋章“火蜥蜴”——就像圍繞在這種動物周圍的神話一樣,這個團也時不時地經受火的洗禮。

第26團似乎有一種離奇的本領,無論駐紮在哪裡,都會陷到戰鬥最激烈的地方——這種情況發生了太多次,以致於這個團被全軍公認為是法軍中最不走運的團。即便有一次,第26團被派到了英吉利海峽的一處衛戍駐地,結果發現自己居然在一次炮兵訓練演習中成了靶子。

雖然有這些倒黴的記錄,但此人仍表現出了法軍戰士的堅韌不拔——以真正的高盧人滿不在乎的態度接受他們的命運。這位上尉拿著一支斯太爾M1887連發手槍,要麼是他自己購買的,要麼是在1890年代初期與奧地利軍隊打仗時的戰利品。鑑於第26團並沒有參加那場戰役,因此第一個解釋似乎最有可能。


蒸汽朋克戰士(英國法國)篇——畫家筆下的19世紀末士兵畫像

⬛土著士兵 第4塞內加爾土著兵團

雖然名字叫做塞內加爾土著兵團,但這些團其實是從法國在西非和中非的全部殖民地中招募土兵的,它們組成了法國殖民地軍隊的主力。雖然非洲部隊大部分是在本國擔任衛戍部隊,但他們現在越來越多地被送到歐洲的戰區作為增援力量。

在此圖中,我們看到了一位第4團的土著士兵,他穿著傳統樣式的軍服。雖然在歐洲服役,但他卻沒有穿配發的靴子,而是選擇光腳前進,這在非洲衛成部隊中是很常見的。他拿著一挺劉易斯機槍和一把可怕的塞內加爾短刀。因為並非源自法國國內,美國設計的劉易斯機槍出現在法國軍火庫裡多少有點奇怪。但這一型號是法國式的劉易斯機槍,由哈奇開斯公司獲得授權生產。與劉易斯機槍一樣,塞內加爾短刀是法軍使用的另一款外國武器。這種短刀最初是塞內加爾傳統的刀,兼作武器和工具效果良好,因此法國大批量地生產了這種刀,將其配發給所有在海外服役的法軍部隊。

蒸汽朋克戰士一書共分為英國、法國、德國、美國、俄國、奧匈帝國、意大利、日本、其他國家等幾個部分,我將陸續為大家放出,喜歡的朋友可以留意下。今天的內容為英國、法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