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能補拙,成功絕不是少數天才的專利

一、 起跑:差距巨大

方程式中的“能力”除少數天才外,多數人處於平均線上下,相差往往不是很大,所以“熱情”或者“努力”就極為重要。

1959年稻盛先生創辦京瓷時,日本同行業內早已有了規模較大,而且非常優秀的企業。

當時的京瓷僅是一家街道工廠,與上述公司無法類比。

要縮短與這些優秀企業之間的巨大差距,要趕上並且超過它們,除了抱有異乎尋常的“熱情”,做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之外,別無他法。

稻盛先生和他的團隊一開始就齊心協力,夜以繼日拼命幹,不久大家都顯得筋疲力盡。

雖然工作卓有成效,苦中有樂,但是這樣高強度的工作,體力上能吃得消嗎?能長期堅持下去嗎?

不僅員工中有怨言,就是稻盛先生自己,有時也覺得這樣極度的辛苦,恐怕難以為繼。

二、途中:全力以赴

稻盛先生對員工們這樣說:

“我們的競爭對手,從二戰結束的1945年就著手經營。

用馬拉松賽作比喻,我們是14年後才剛剛起跑。而且我們是沒有多大能耐的無名小卒,如果用一般速度來跑,我們將毫無勝算。

能否堅持到底,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是,我們必須用百米賽的速度來跑馬拉松全程,否則永遠追不上他們。”

然而,員工們認為,用百米賽的速度跑完馬拉松全程,是不可能的。

針對這種情緒,稻盛先生說:

“大家說,這樣蠻幹,身體會垮。說得沒錯。

但新手遲發又慢跑,我們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必然越來越大。能堅持到何時不知道,我們至少得盡力奮起直追,嘗試用百米賽的速度來跑馬拉松全程。”

稻盛先生就這樣說服了員工,全力疾馳,一刻不停。

三、 衝刺:超過對手

在不知不覺中,大家習慣了高速度,終於趕上並超過了同行業所有的大企業。

用百米的速度跑馬拉松,這樣的努力才配稱“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也就是說,人們都羨慕、敬仰成功者,似乎成功者都是天之驕子。其實成功一點也不神秘,成功絕不是少數天才的專利。

方程式列出了成功三要素,稻盛先生雖然將“努力”作為成功的第二要素,但它卻是一個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天天實踐著的要素。

即使是天才,如果不肯“努力”,仍將一事無成。相反,“勤能補拙”,我們從日常經驗中懂得這個道理。

但是“努力”有個程度的問題,有一個“量”和“質”的問題,怎樣的“努力”才是名副其實的“努力”,怎樣的“努力”才能夠與成功掛鉤相連呢?

我們的古人用“一攫一掌血,一棒一條痕”這句話來形容。握棒時要握出滿掌的血印,一棒打下去,要留下終生的血痕,用這種氣勢去做事,事無不成。

稻盛先生用“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用百米賽的速度跑馬拉松”這樣形象的說法來表達,可見這“努力”兩字的分量之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