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能补拙,成功绝不是少数天才的专利

一、 起跑:差距巨大

方程式中的“能力”除少数天才外,多数人处于平均线上下,相差往往不是很大,所以“热情”或者“努力”就极为重要。

1959年稻盛先生创办京瓷时,日本同行业内早已有了规模较大,而且非常优秀的企业。

当时的京瓷仅是一家街道工厂,与上述公司无法类比。

要缩短与这些优秀企业之间的巨大差距,要赶上并且超过它们,除了抱有异乎寻常的“热情”,做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之外,别无他法。

稻盛先生和他的团队一开始就齐心协力,夜以继日拼命干,不久大家都显得筋疲力尽。

虽然工作卓有成效,苦中有乐,但是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体力上能吃得消吗?能长期坚持下去吗?

不仅员工中有怨言,就是稻盛先生自己,有时也觉得这样极度的辛苦,恐怕难以为继。

二、途中:全力以赴

稻盛先生对员工们这样说:

“我们的竞争对手,从二战结束的1945年就着手经营。

用马拉松赛作比喻,我们是14年后才刚刚起跑。而且我们是没有多大能耐的无名小卒,如果用一般速度来跑,我们将毫无胜算。

能否坚持到底,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必须用百米赛的速度来跑马拉松全程,否则永远追不上他们。”

然而,员工们认为,用百米赛的速度跑完马拉松全程,是不可能的。

针对这种情绪,稻盛先生说:

“大家说,这样蛮干,身体会垮。说得没错。

但新手迟发又慢跑,我们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必然越来越大。能坚持到何时不知道,我们至少得尽力奋起直追,尝试用百米赛的速度来跑马拉松全程。”

稻盛先生就这样说服了员工,全力疾驰,一刻不停。

三、 冲刺:超过对手

在不知不觉中,大家习惯了高速度,终于赶上并超过了同行业所有的大企业。

用百米的速度跑马拉松,这样的努力才配称“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也就是说,人们都羡慕、敬仰成功者,似乎成功者都是天之骄子。其实成功一点也不神秘,成功绝不是少数天才的专利。

方程式列出了成功三要素,稻盛先生虽然将“努力”作为成功的第二要素,但它却是一个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天天实践着的要素。

即使是天才,如果不肯“努力”,仍将一事无成。相反,“勤能补拙”,我们从日常经验中懂得这个道理。

但是“努力”有个程度的问题,有一个“量”和“质”的问题,怎样的“努力”才是名副其实的“努力”,怎样的“努力”才能够与成功挂钩相连呢?

我们的古人用“一攫一掌血,一棒一条痕”这句话来形容。握棒时要握出满掌的血印,一棒打下去,要留下终生的血痕,用这种气势去做事,事无不成。

稻盛先生用“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用百米赛的速度跑马拉松”这样形象的说法来表达,可见这“努力”两字的分量之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