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今秋 閻良、臨潼、鄠邑、周至、和高新都能增加多少學位?

4月1日下午,西安市政府新聞辦召開“西安市公辦義務教育質量提升工作新聞發佈會”第三場,閻良區、臨潼區、鄠邑區、周至縣、高新區主要領導出席發佈會並通報所在轄區的相關情況。

看看今秋  閻良、臨潼、鄠邑、周至、和高新都能增加多少學位?

閻良區:今秋投用7所學校 新增學位2190個

閻良區委書記王育選介紹,閻良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68所,在校學生3.6萬。去年以來,閻良區迅速啟動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三年投入4.53億元,新建和改擴建學校13所、增加學位6150個;2019年教育經費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達到23%,今年和明年將分別達到24%、25%,全力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

今年秋季投用7所學校,新增學位2190個。目前,寶安紫韻幼兒園等2所學校已試運營,閻良一中等5所學校按進度加快推進(3所5月底竣工,2所7月竣工);明後兩年投用的6個項目中,聚寶小學已提前開工,另5個項目前置手續即將辦理完畢。近期,已經開始對10所義務教育學校軟硬件進行提升。目前,正在推進秋季新投用的新華路中心小學通過“一長多校”的模式,成為西飛四小的分校。閻良區是全市第一批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區,最邊遠的小學現有學生529名,閻良的孩子基本實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近年來,全區先後組建8個市級“名校+”、18個區級“名校+”,實現了“名校+”全覆蓋,為“名校+”學校招聘新教師,提高教師交流比例。在“名校+”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名師+”和“名校長+”,已組建市級“名師+”研修共同體7個,吸納成員98名。省級特級教師侯曉田、丁建華為首批“名師+”研修共同體主持人,在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方面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名校長+”也正在加緊制定推進方案。目前,擬通過組建西飛一小等4個“一長多校”、西飛二中等9個教育集團和西安市第六保育院1個委託校等模式,加快推進“名校+”從鬆散型向緊密型改進,帶動全區學校辦學水平全面提升。

近三年,閻良區擬招聘教師417名,今年發佈招教公告招聘117名,其中碩博士13名。紮實做好全員培訓、專任教師專業提高培訓、學科骨幹培訓,年均培訓5000人次。加快建立區級事業單位“編制池”,推行“區管校聘”和崗位管理分級,優化教師聘任、培養、考核、評比、流動、晉級等管理機制,全面調動教師積極性。實施校長職級制,全區所有校長已全部定級,連續三年每年投入200萬元用於獎勵。即將開學的8所學校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到位。同時,全區已完成秋季學位摸底統計,各學段學位滿足需求。

臨潼區:今秋可提供小學一年級和初一學位分別為7920個、6600個

臨潼區代區長黃可介紹,結合學齡人口增長預測情況,2019-2021年,臨潼區分階段組織實施各類學校(幼兒園)的新建、改擴建項目,新建包括秦漢九年制學校、陝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渭北學校(初中部)2所,改擴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2所,將新增學位4800個,加上目前存量學位4400個,可滿足義務教育階段新增學齡人口8300名的就學需求。

2020年秋季臨潼區將建成投入使用學校(幼兒園)7所,截至目前已建成使用1所(徐楊公義小學綜合樓),主體工程完工4所(任留第二幼兒園、交口第二幼兒園、新市第二幼兒園,油槐中心幼兒園),正在施工2所(徐楊新華小學綜合樓、馬額中學綜合樓)。

2020年啟動新建,2021年建成投入使用學校(幼兒園)7所,截至目前已開工建設4所(新豐小學、任留小學、新市小學、相橋小學綜合樓),正處招投標階段的有2所(櫟陽第二幼兒園、零口第二幼兒園),計劃4月初開工;招投標前期準備1所(實驗小學綜合樓),計劃6月初開工。

以“名師+”工程實施為載體,臨潼區新建成區級名師工作室1個,主持人由首屆“馬雲鄉村教師獎”獲得者、2018年西安教育之星張紅紅擔任。新組建區級“名師+”研修共同體16個。2020年計劃招聘教師由358名增加至594名,引進更多高層級緊缺人才,提升教師隊伍質量。同時,制定了《臨潼區“百名校長大培訓”實施方案》,選派14名小學校長、9名初中校長參加全市第一期“千名校長大培訓”活動;制定了《臨潼區“名校+”教育聯合體組建工作實施方案》和《臨潼區“名校+”工程工作考核評價辦法》,全區現已組建6個市級“名校+”教育聯合體、25個區級“名校+”教育聯合體,鐵路中學、化工院中學、康復路小學、磚房小學等“+校”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提升。2020年臨潼區將再組建市級“名校+”教育聯合體4個、區級“名校+”教育聯合體10個,促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教育教學質量整體提升。

經預測,2020年秋季,臨潼區幼兒園小班、小學一年級、初中一年級學位需求分別是7500個、7857個、6465個,可提供學位分別是10680個、7920個、6600個,幼兒園及義務教育各學段起始年級學位供給充足。今年臨潼區還將把公辦義務教育質量提升作為全區工作重點,重點實施秦陵初中、土橋初中、康復路小學、磚房小學等8個公辦義務教育學校質量提升項目(其中小學5所、初中3所),9月開學前全部完工。

鄠邑區:今秋小學可提供學位5341個 初中可提供學位4691個

鄠邑區委書記範九利介紹,鄠邑區現有公辦義務段中小學校108所,教師2622人,在校學生34341人。

教育項目建設方面,全區共啟動學校建設項目11個,3月初已有序開復工,建成後將新增學位5175個。其中,2020年秋季擬投入使用的3所學校綜合樓主體已竣工,可保證按期招生;12所薄弱學校提升工程中的2所已竣工,其餘10所學校建設正在加快推進。

在“三名+”工程實施方面,組建“名校+”教育聯合體14個、“名校長+”研修共同體10個、區級“名師+”工作室22個,“三名”示範引領作用初步顯現。

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對7所重點學校校長實行公開競聘;賦予校長考核權、用人權,對考評優秀等次的學校績效獎勵提升25%,打破了績效工資“大鍋飯”,樹立正向激勵;擬定“區管校聘”和“校長職級制”改革方案,正在確定改革試點學校。

根據目前摸底情況,2020年秋季,全區小學將新入學5098人,可提供學位5341個;初中將新入學3920人,可提供學位4691個,區內學位可滿足義務段學生就學需要。針對城區學位相對緊張的問題,今年秋季,鄠邑城區內公辦義務段可新擴容學位570個,能滿足符合條件群眾對城區學位的需求,杜絕“大班額”問題。

按照三年行動計劃年度任務,今年鄠邑區投資1.62億元,啟動新建新區初中、新區第二小學;投資1300萬元,實施甘河中心小學、餘姚小學等4所學校改擴建項目;投資522萬元,完成渭豐初中等12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提升工作,全面改善公辦義務段學校辦學條件。此外,籌建“名校長工作室”,年內再確立30個校級名師工作室,實現區內“名校+”全覆蓋。深化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每學年度將35%的學校評定為優秀等次。

啟動區管校聘、校長職級制、職稱評審權下放等三項改革試點,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完善管理機制,激發隊伍活力。推行校長公開競聘制度和校長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實行末位淘汰、動態管理。年內為義務段學校招聘教師248名,提前完成三年內消除義務段臨聘人員的目標任務。

周至縣:今秋完成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8所,新增學位1080個

周至縣委書記楊向喜介紹,周至縣嚴格落實《周至縣基礎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計劃投資3.28億元,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5所,增加學位5160個。2020年秋季入學前,完成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8所,新增學位1080個;2021年秋季入學前,完成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4所,新增學位630個;2022年秋季入學前,完成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3所,新增學位3450個。今年秋季周至縣預計入學新生10943人(小學6665人、初中4278人),可提供學位13070個(小學7020個、初中6050個),學位供給充足,可滿足新生入學需求。

深入推進“三名+”工程,目前周至縣已組建周至七中、二曲街道東街小學等市級“名校+”教育聯合體4個、縣級56個,已組建二曲中學、二曲街道西街小學等“名校長+”研修共同體6個,實現了學段全覆蓋。今年計劃組建縣級“名校+”教育聯合體10個,市級“名師+”研修共同體2個、縣級10個。實施校長教師隊伍提升工程,每年安排專用經費不少於300萬元用於校長教師培訓。探索實施教師“縣管校聘”、職稱“評聘分離”機制,加大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學校傾斜,2019年優質學校到相對薄弱學校、鄉村學校交流輪崗248人,今後每學年不低於200人,其中優秀教師比例不低於30%。嚴格落實各項教育獎補政策,提高鄉村教師生活補助,用政策讓鄉村教師願意下、留得住、教得好,努力辦好家門口每一所學校。

在全縣23所初中實施校長職級制和學校自主發展督導評價改革試點的基礎上,今年將在7所高中全面推行,充分放活校長辦學自主權,全面激發學校辦學活力。建立周至智慧教育中心,分批實施“互動在線課堂”項目,實現縣域學校全覆蓋、常態化應用。

高新區:今秋可提供小學學位20340個,初中學位12100個

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齊海兵就西安高新區紮實推進“1346計劃”等工作做了介紹,他表示,“1346”計劃即建設全市教育發展高地。堅持1個定位:爭當教育強市建設先行示範區。達到3個目標:①校園最安全、最美麗;②“名校+”全覆蓋;③全面解決臨聘教師問題。實現4個示範:優質均衡示範,品牌特色示範,改革創新示範,要素保障示範。推進6大工程:黨建引領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教師隊伍提升工程、均衡發展推進工程、品牌特色打造工程、管理改革創新工程。

高新區投入134億元用於50所新建及87所改擴建學校建設。截至目前,50所新建學校已建成11所、27所主體已經封頂、12所正在進行主體施工,7月底前全部建成。87所改擴建學校中,首批10所學校已於寒假期間啟動施工,其餘77所4月份啟動,7月底完工。到9月開學前,高新區初始年級可提供小學學位20340個,初中學位12100個,實現義務教育公辦學位全供給,公辦小學、初中就近劃片入學比例達到100%。

所有新建學校高標準配備好教學設施設備,課桌椅3月底全部採購到位,學校共性部室設備採購3月底招標。去年10月啟動公辦學校教師全國巡迴招聘以來,已招錄380名教師,今年3月底面向社會再招聘1000餘名教職工,5月底完成招聘並啟動培訓。實行“名校+”、“名校長”全覆蓋,4月初啟動部分校(園)長招聘,5月底完成。同時在13個“名校+”教育聯合體基礎上,新增組建新建學校“名校+”,實現“名校+”升級全覆蓋。

全面深入推進“名校+”工程。通過“名校辦分校、名校辦新校”等緊密型“名校+”工程,實現學校管理方式、教育設施、師資力量的基本均衡。2019年率先在全市實現“名校+”全覆蓋、試點推行“一長多校”教育聯合體,2020年將新建學校全部納入“名校+”管理體系,同時推廣“一長多校”集團化辦學模式,計劃完成4個名校集團化建設。

2020年,高新區還將加大高層次和緊缺人才自主招聘力度,給予學校充分的辦學自主權,啟動校長職級制改革試點。全年引進2-3名全國知名校長,打造10-15名國家級名校長;開展“名師+優課”“名師+教研”“名師+送教”等活動。“名校”每月選派骨幹教師到“+校”送教、聽評課,每月不少於3人,不低於6課時;“+校”教師每月前往“名校”觀摩、跟崗、培訓等,共同開展教研活動,對“+校”開展課程設置、課程建設等教育教學培訓,通過量化考核,帶動“+校”質量提升。

對郭杜中學、52中、東大初中、五樓初中等10所中小學進行硬件、軟件重點提升,在秋季開學前實現明顯改善。同時,繼續完善義務教育質量提升試點,推動“五育”並舉,開設“科技+”、“企業+”、“國粹+”、“藝體+”和“家長+”特色課程,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