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長製藥遭遇會計檢查 上市三步走步步驚心

步長製藥遭遇會計檢查 上市三步走步步驚心

關注一切商業生命體成長動機與邏輯

1.

>>>會計檢查<<<

步長製藥等國內醫藥企業,一定恨死康美藥業了!

2018年底,證監會對“白馬股”康美藥業展開調查。2019年5月17日下午,證監會公佈調查結果:康美藥業2016-2018年財報存在重大虛假。

至此,普通投資者劉志清終於可以鬆口氣了,他早在2014年就開始舉報康美藥業,甚至上訴至最高法院,無奈處處吃閉門羹,5年之後,終於有了迴響——康美藥業被定調為“A股歷史上性質最惡劣、數額最大的財務造假事件,給A股市場帶來了極壞影響。”

緊接著,6月初,財政部決定於6-7月開展醫藥行業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涵蓋了77家藥企,其中27家上市公司或子公司,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嚴重倒掛的步長製藥赫然在列。

步長製藥遭遇會計檢查 上市三步走步步驚心

藥企銷售費用的真實性、合規性,正是此次會計檢查工作的重點之一。

醫藥行業向來重銷售、輕研發。比如,奧賽康藥業,2018年研發費用2.90億元,而銷售費用高達24.28億元,按其264人銷售隊伍來算,每人每天要花掉兩萬多塊錢。

至於步長製藥,2013-2017年步長製藥的學術推廣費用分別為44.66億、51.83億、58.41億、60.13億元和70.17億元,數字在逐年遞增,且佔同期營收比重超過一半,只有2016年是48.8%。

步長製藥遭遇會計檢查 上市三步走步步驚心

2018年,步長製藥銷售費用超過80億元,其中“市場、學術推廣費及諮詢費”達到74.86億元,平均每天的推廣費用超過2000萬元,組織了19000 餘場次市場活動,高居行業前列。

那麼,步長製藥的研發費用是多少呢?2018年僅有4.8億元,正抵得上推廣費的一個零頭。

眾所周知,學術推廣費中存在灰色地帶,可能出現代金銷售現象。2013年7月,震驚業界的“葛蘭素史克中國行賄事件”,就是打著“學術推廣費”之名,行商業賄賂之實的。

2.

>>>數次行賄前科<<<

在商業賄賂方面,步長製藥有著多次行賄前科,想必更加對此次會計檢查提心吊膽。

中國裁判文書網信息顯示,2015年以來,步長製藥至少7次捲入行賄受賄案中,大多是銷售人員在藥品推廣過程向醫生及領導行賄,行賄金額在6-11萬元不等。

比如,2016年,上杭縣溪口鎮衛生院藥房負責人黃某、上杭縣稔田鎮衛生院院長溫某、上杭縣茶地鄉衛生院院長陳某,因收受步長製藥業務員的藥品回扣被判受賄罪。

步長製藥遭遇會計檢查 上市三步走步步驚心

步長製藥最著名的一次行賄事件,發生在2002年。步長製藥創始人、步長腦心通發明人趙步長,向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鄭筱萸行賄1萬美元,換取步長製藥腦心通膠囊“從地方標準升為國家標準獲批”的幫助。

最近的一次,是步長製藥董事長趙濤為了讓女兒順利進入斯坦福大學,通過一位摩根士丹利的財務顧問,牽線聯繫上辛格——今年震驚全美的高校招生舞弊醜聞主要人物,向其“支付”了650萬美元(約合4300萬元人民幣)。

此次事件被中外媒體廣泛報道,趙濤女兒被斯坦福大學開除,趙濤緊急發佈聲明稱,“本人的女兒在美國留學事宜,屬個人及家庭行為,資金來源與步長製藥無關,對步長製藥財務狀況不構成任何影響。”

3.

>>>產品質量漩渦<<<

步長製藥有多少利潤是建立在行賄基礎上的?靠行賄打開綠色銷售通道的步長製藥當紅產品,質量和療效是否靠得住?這無疑是巨大的問號。

資料顯示,步長製藥成立於2001年,2016年登陸A股,主要從事中成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涉及心腦血管疾病中成藥領域,也覆蓋婦科用藥等其他領域。

步長製藥的崛起,主要得益於3個獨家專利品種:丹紅注射液、腦心通膠囊、穩心顆粒。再加上後來的谷紅注射液,2018年,這4個產品合計實現收入91.43億元。

步長製藥遭遇會計檢查 上市三步走步步驚心

上述產品是經過長期市場檢驗的成熟品種,且已拿到國藥準字,按理說質量和療效十分可靠,但是仍然陷入到產品質量漩渦之中。

比如腦心通膠囊中丹參酮ⅡA含量檢測不合格、丹紅注射液被11個省市26次列入預警重點監控、限制使用。

不過,步長製藥在今年5月13日回覆上交所問詢函時表示:“經公司自查,丹紅注射液不存在媒體所報道的不良反應情況及質量問題。”

4.

>>>市值大跌<<<

在上交所問詢函中,除了關注產品質量問題,還對步長製藥現金流進行了關注,要求其“分析說明各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大幅波動的具體原因。”

而步長製藥現金流問題,早在2016年上交所發佈的年報問詢函中,就重點關注了,看來已是舊疾。

步長製藥按照上交所要求一一進行了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故本年度各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大幅波動主要是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活動收到的現金波動所致,屬於正常波動。”

步長製藥遭遇會計檢查 上市三步走步步驚心

一切都顯得十分正常,那該如何解釋步長製藥市值跌去過半這一現象?

想當初,步長製藥市值曾經一度高達992億元,如今只剩下232億元,跌去了76%。

這對投資者而言,顯然不是好事情。

步長製藥股吧“醫藥之坑”網友表示:“莫接飛刀,長生、康美歷歷在目,三千多股票非得買問題股?80億天價推廣費、50億高溢價商譽和150億原始股解禁盤沒解決前關注就好。”

“老股民2581”網友表示:“該股上市以來,年年高分紅,其它我們小散不知道,該信誰呢?”

5.

>>>三步走步步驚心<<<

為順應國家醫改政策,步長製藥上市之後制訂了三大轉型戰略——由銷售型向科研型轉換;從天然藥、中藥向生物藥全產業鏈轉換;從本土向全球化轉換。

步長製藥董事長趙濤表示:“外界一直將步長製藥看作一家中藥企業,但步長製藥五年前就開始轉型,加大了對化學藥、生物創新藥的投入,目前轉型較為順利。”

據瞭解,未來三年,步長製藥將通過構建平臺、引人才、尋合作的模式,不斷增強科研創新能力,全力打造化學藥、生物藥、醫療器械等全產業鏈。

步長製藥遭遇會計檢查 上市三步走步步驚心

國家醫改給醫藥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機會,也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步長製藥的挑戰在於,以趙濤為核心的趙氏家族,如何煥發出家族企業的活力,避免一言堂導致的管理失控、發展短視、經營風險增加等問題。

步長製藥市值低位徘徊,2018年營業收入(136.65億元)同比下降1.44%,說明了步長製藥的三步走戰略,還需要持續深化。

很多失敗的企業案例告訴我們,在政策影響和行業激烈競爭之下,如果企業不能順勢而為,只關注眼前利益,將會給企業帶來災難。步長製藥三步走,可謂是步步驚心,化危為機才是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步長製藥遭遇會計檢查 上市三步走步步驚心

中間財經 不被左右的商業新聞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