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愚人節:“愚人”太少,“聰明人”太多

親,請關注我,讓我們牽起手,一起行走,一起感悟,一起直麵人生,一起接近智慧……

寫在愚人節:“愚人”太少,“聰明人”太多


愚人節到了,這是一個好特別的節日。

對於愚人節怎麼過,我沒有見解,但是關於“愚人”和“聰明人”,我頗有想說的話。

我總覺得,我們的社會中,“愚人”太少,而“聰明人”太多。

所謂“愚人”,就是較少顧及個人利益,更多地為群體、為社會、為國家考慮、付出和擔當的人;所謂“聰明人”,就是很少顧及或根本不顧及群體、社會、國家利益,一味精心謀取個人利益的人。

在我們的社會,“愚人”顯得太少。

比如,鍾南山院士已是耄耋老人,但是為了抗擊疫情,曾經隻身一人擠上高鐵奔赴武漢,並穿著笨重的防護服堅守在醫療前線。這樣的“愚人”太少了。

比如,袁隆平,幾十年如一日,研究水稻種植技術,為國家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生活儉樸,接近90歲了還在堅持工作,堅持每天下田觀察水稻生長情況。這樣的“愚人”太少了。

比如,著名作家方方,在疫情期間堅持發佈日記,如實記載自己的所見所聞,讚揚該讚揚的,批評該批評的,直言不諱,毫不留情。明知這樣會招惹是非,對自己不利,但是出於對人、對社會的仁心大愛,還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樣的“愚人”太少了。

比如,數學家陳景潤,一生痴迷數學,醉心數學研究,生活極為簡單,極少娛樂,最終摘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這樣的“愚人”太少了。

相反,我們的社會,上述所謂“聰明人”,實在太多了。

比如,很少關心國家、社會,鼠目寸光,斤斤計較個人利益,一切以個人狹隘利益為中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樣的“聰明人”太多了。

寫在愚人節:“愚人”太少,“聰明人”太多


比如,利用自己的學歷、文化和地位優勢,利用對社會的熟悉,對體制的瞭解,看似合情合理合法地極力追求個人利益,而對社會的長遠狀況不加考慮,這樣的“混得好”又“成功”的所謂“聰明人”,太多太多了。

比如,明明看到了社會的某種弊端,但是故意揣著明白裝糊塗,緘默不語,甚至為了個人利益,整日胡亂逢迎讚歎,這樣的所謂“聰明人”太多太多了。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錢理群先生說:“我覺得我們現在的教育,特別是我剛才說的,實用主義、實利主義,虛無主義的教育,正在培養出一批我所概括的‘絕對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所謂‘絕對’,是指一己利益成為他們言行的唯一的絕對的直接驅動力,為他人做事,全部是一種投資。所謂‘精緻’指什麼呢?他們有很高的智商,很高的教養,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無可挑剔,他們驚人地世故、老到、老成,故意做出忠誠姿態,很懂得配合、表演,很懂得利用體制的力量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錢先生所言“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難道不是“聰明人”嗎?是的,他們往往以成功者的面目存在於社會,受社會追捧和豔羨。但是,他們並不是真正的聰明人,而是對社會危害更大的人。

我們的社會的悲哀恰恰在於,這樣的“聰明人”實在太多了。

那麼,“愚人”太少,而“聰明人”太多的弊端是什麼?那就是群體、社會、國家利益實際上被普遍漠視,群體、社會、國家利益不斷受損。日積月累,社會可能出現大的問題甚至嚴重危機。

到那時,包括“聰明人”在內的所有人,都將是受害者。

或曰:我謀取巨大利益之後,全家移民海外,社會的問題與危機與我何干?

唉!你那麼絕頂“聰明”,對你,我只有無話可說了。

寫在愚人節:“愚人”太少,“聰明人”太多


謝謝您的欣賞!歡迎再來!

文中圖片來源於今日頭條免費正版圖片。

賀點松,語文高級教師,作家,從事文學創作30餘年,已發表文學作品1000餘篇,著有小小說、詩集兩部,並經營文學、觀點類微公號“一個人可能發出的光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