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黨的創始人,因一句話未去成延安,十年後在主席床上睡了一晚

1960年9月,中國和古巴建交。古巴外長勞爾·羅亞·加西亞訪華時,毛主席恰好去外地視察,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陳毅特意在中南海游泳池設宴招待。

賓主剛剛入座,陳毅就站起來舉杯宣稱:“此處是毛主席辦公、看書和休息的地方,今天我在這裡招待你們遠道而來的客人,是由衷地表示對古巴人民和你們的尊敬及歡迎。”

此話一出,外交禮節的分量立刻加重了,客人聽聞,個個欣喜異常。宴會結束後,陳毅送別客人回來後提出:“現在我不想走,我要在毛主席床上睡個午覺。”

於是就進去主席的臥室後,脫了鞋子便倒在床上,呼呼地睡著了。

醒來後,陳毅走出來問負責中南海毛主席日常生活工作的張寶昌:“主席睡的木板床這麼硬舊,行嗎?你們怎麼也不給他換一換啊?”

張寶昌答道:“主席睡慣了,不讓換。”

陳毅不無感嘆地說:“主席就是主席,誰也比不了。”

毛主席回來後,聽說陳毅又是大宴賓客,又是睡他的床,忍不住哈哈大笑說,”陳毅就是那樣的人。“

據現存資料來看,在毛主席床上睡過覺的老戰友只有兩人,一個就是陳毅元帥,一個就是黨的“一大代表”李達。

他是黨的創始人,因一句話未去成延安,十年後在主席床上睡了一晚

1958年4月,毛主席在武漢會見李達,右一為王任重

李達比毛主席大3歲,生於1890年,湖南零陵人,自幼聰慧,飽讀詩書,後畢業於日本第一高等學校(即東京帝國大學)。

1920年夏,李達在上海與陳獨秀、陳望道等人共同發起建立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並參加了黨的一大。

出席“一大”的13位代表中,年齡最大的是何叔衡,時年45歲,35歲的董必武是年齡第二長者,李達、李漢俊、陳公博都是31歲,30歲以上的只有這5人。餘8人年齡都未到而立之年,最年輕的劉仁靜只有19歲。毛主席28歲,剛好是“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齡。

以後改變了整個中國面貌的中國共產黨,最初就是由這樣一些年輕人成立起來的。

這13位代表中,湖北人就有5位: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李漢俊、劉仁靜(前三位還都是黃岡人)。湖南人有4位:毛主席、何叔衡、李達、周佛海。

兩湖多人才,由此可見一斑。

他是黨的創始人,因一句話未去成延安,十年後在主席床上睡了一晚

1922年,李達應毛主席的邀請,回到長沙擔任湖南自修大學校長一職,與毛主席一家一起住在長沙清水塘。湖南自修大學是毛主席於1921年8月創辦的,為中國共產黨創辦的一所最早的幹部學校。毛澤民、郭亮、夏曦、夏明翰等都曾在這所學校學習。

1923年秋,因與陳獨秀的矛盾日益尖銳,李達脫離了中國共產黨,去湖南大學當了教授。

1927年3月,李達受毛主席之聘去廣州,在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任教,後又先後在武昌、上海、北平、湖南、廣西等地的大學裡任教,一直教授唯物主義哲學。

1939年,毛主席與周恩來委託李達的一個學生去徵詢李達是否願意去延安,李達當即表示:“只要有一碗飯吃,我都願意去。”

此時負責中共南方局工作的周恩來出國治病。而留在南方局的負責人博古卻誤會了,以為李達是在“拿一把”,於是生氣地說:“去延安幹革命,還講什麼條件?”就這樣,李達錯失了去延安的機會,後於1939年9月離開重慶。

中共南方局常委會由周恩來、博古、凱豐、吳克堅、葉劍英、董必武等6人組成,周恩來擔任書記。排名第二的博古在主持工作期間,將心向光明的李達排斥在了延安之外,實在不應該了。

博古是個好人,就是做事太死板了。

周恩來回重慶後知道這個消息,對博古這種做法很不解,說:“幹革命難道就不吃飯嗎?李達這個話的意向是無條件地願意去延安嘛!”

毛主席對此也感到十分惋惜。

解放戰爭後期,隨著共產黨領導的隊伍節節勝利,1948年,毛主席在西柏坡給正在湖南大學法學院任教的李達去信說:“吾兄乃本公司發起人之一,現公司生意興隆,盼兄速來參與經營。”

李達接信,興奮不已。

毛主席又兩次電示中共華南局護送李達去解放區。

1949年5月14日,李達在華南局的護送下,歷經輾轉,終於到達北平,受到了黨中央和毛主席的熱情接待。

毛主席親赴車站迎接,周恩來為李達的到來舉行了歡迎晚會。

5月18日,毛主席在香山雙清別墅會見李達。他出門迎接,並握著李達的手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我這位客人你們就不要管了,今夜我們得好好談談嘍。”

李達先回顧了他這次北上的經過,說:“我離開嶽麓山時,乘坐的還是國民黨兵站的汽車呢!”

毛主席聽了哈哈大笑。

那天李達和毛主席談至深夜。

毛主席留李達住下了,還要他睡在自己床上。開始李達硬是不肯,要請秘書另外找個房間,毛主席對李達說:“你就在我的床上休息吧!我晚上要批閱公文、看書,已是多年的習慣了。”

在毛主席一再堅持下,李達才睡在了毛主席的那張硬板床上。

李達後來說起此事來仍很動容:“我要秘書另外找房子,是毛主席自己不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達擔任過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副主任等職,黨中央和毛主席希望李達留在北京工作,但李達多次要求回湖南繼續從事高等教育工作。

1949年12月2日,李達被任命為湖南大學校長,他也是被中央人民政府最早任命的一批大學校長之一。

同月,李達又接到毛主席的邀請,讓他到中南海敘談。在這次談話中,李達鄭重地提出了重新入黨的請求。

那天,還有劉少奇、林伯渠、李維漢等老朋友在座。當著這些老朋友的面,李達提出了自己的請求,並檢討了自己在這個問題上的過錯。

毛主席說:“你在早期傳播馬克思主義,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創建中國共產黨,你也作出了很大貢獻,即使是與陳獨秀賭氣,作出了離開共產黨的決定後,你還是一直堅持在馬克思主義研究和宣傳這塊陣地,這也是很了不起的。我在延安時,就讀過你翻譯的《辯證法唯物論教程》和你的專著《社會學大綱》,對我可有很大的影響喲!特別是你與湖南地下黨組織一道,推進了湖南的和平解放,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對此,黨是瞭解你的,人民也是不會輕易忘記你的。”

這一席話,使59歲的李達激動得熱淚盈眶。

不久,由劉少奇介紹,毛主席、李維漢、張慶孚等3人為歷史見證人,黨中央特別批准李達重新入黨。

後來,李達意味深長地說:“從此我‘守寡’的日子終於結束了,我決心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到底,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952年11月,李達被任命為武漢大學校長,在武大主政長達13年時間。

李達多次著文稱讚毛主席的理論,而毛主席則稱李達是“理論界的魯迅”。

李達是典型的學者型人物,愛坦率地表明觀點,不喜歡隨聲附和,話不投機往往拂袖而去。他同陳獨秀鬧翻,進而脫黨,與此不無關係。建國後又多次和毛主席發生過爭執,但兩人的個人關係一直不錯。

1966年8月,李達病逝,享年76歲。

他是黨的創始人,因一句話未去成延安,十年後在主席床上睡了一晚

李達與妻子王會悟

李達的妻子是王會悟,浙江省嘉興桐鄉縣烏鎮人,比李達小8歲,也是資深的革命家。1921年7月中共一大會議在上海召開,王會悟參加了大會的籌備、會務和保衛工作。大會期間,由於密探闖入,會議必須另選地點。王會悟立即建議到她的家鄉——嘉興南湖去繼續開會。與會者採納了她的建議,在嘉興南湖紅船上,完成"一大"所有議程,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正式誕生。1993年10月20日,王會悟病逝於北京,享年96歲。(劉繼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