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族”當心耳石症

近段時間,長期低頭工作的王女士早上起床、晚上睡覺、往右側翻身都會有眩暈、心慌的症狀,經多處求醫,頸椎、頭顱核磁共振等檢查都做了,也沒發現異常。後來,王女士慕名來到威海市中醫院眩暈專科,醫生進行檢查確診她患的是耳石症。後經復位治療,為王女士解除了病痛之苦。

“低頭族”當心耳石症

紀小美在為患者檢查。 張一偉 攝

“王女士患病與她長期低頭有很大關係。”威海市中醫院眩暈專科專家紀小美介紹,這類患者發病表現為起床、躺下、抬頭、低頭、左右翻身、轉頭,以及做伸頸動作,或者乘車時突遇加速或減速時,容易發生天旋地轉等症狀,常伴隨眩暈或者頭暈、噁心、嘔吐、心慌憋氣及視物模糊等現象。眩暈發作時間短暫,幾秒或幾十秒,很少超過1分鐘。

雖然耳石症比較常見,但瞭解的人卻不多,不少人都是不同類型的專科看過後,才到耳鼻喉科去試試。其實,耳石症與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暈在症狀上有所不同。耳石症引起的眩暈多與姿勢的突然改變有關,如起床、躺下或翻身時。在眩暈停止後,仍可能有走路時頭重腳輕的感覺,就像喝醉酒了一樣,這種感覺可能會持續數小時或數天。

“耳石症在明確診斷後,我們會為患者進行復位,這是目前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法。”紀小美介紹,復位的原理是通過頭部姿勢的改變,讓耳石順利回到它原本所在位置,通常患者眩暈的症狀會立即消失。對於年齡較大的患者,有時醫生會開具一些改善內耳微循環的藥物作為輔助治療。其實,耳石的脫落很多是由原發疾病引起的,因此必須找到源頭才能杜絕耳石症的再次復發。紀小美表示,隨著電腦、手機的廣泛應用,不少人成了“低頭族”,長期低頭影響耳朵的供血,容易引發耳石症。因此建議人們日常應控制上網和玩手機的時間,注意休息,平時起床或躺下、翻身動作不宜太快。

據介紹,耳石是附著於耳石膜上的,當一些致病因素導致耳石脫落,人就會感到頭暈,這個病成人、兒童均可發病,老年人發病率高。目前,耳石症越來越年輕化。威海市中醫院眩暈專科於2013年成立,是膠東地區集診斷、治療、康復於一體的規模較大的專業機構,其率先引進了SRM-IV診療系統,治療效果良好,受到了業界及患者的好評。

威海晚報記者 魯增林 通訊員 張一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