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圈怪象:互相调侃不认输!戏说钓鱼人眼中,钓鱼人的形象

在外人看来,钓鱼人都是奇怪的,这也难怪,因为他们不是钓鱼人,不懂得钓鱼的味道,所以在他们的眼中,钓鱼人可能是神经质的,好天气去钓鱼,坏天气也去钓鱼,天热天冷都坚持在水边。


说好听一点,是意志比较坚定,说不好听的就是另类的,在大水面处,一呆就是几天,说钓鱼的瘾比做其它事情都大,但是钓鱼人却不以为然,钓鱼人之间都懂那种感觉,自不必多说。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钓法也逐渐多样化,主流的钓法也有几种不同的,所以就会有对应的不同的钓鱼人使用不同的钓法,有的会专门学一种钓法,或者主攻一种钓法。


所以,不管是自己钓到鱼还是别人空军,遇到不同钓法的钓友,总会去调侃那么两句,开玩笑也好,显摆也罢,总之都是互相不认输,下面就来盘点一下几种主流钓法之间,钓鱼人眼中,钓鱼人的形象。


钓鱼圈怪象:互相调侃不认输!戏说钓鱼人眼中,钓鱼人的形象

钓鱼人


一、 台钓:累死你没话说!

台钓法在钓友当中可以说是占了绝大多数,它以其超高的调钓技巧收获了一大批追随者,针对不同的水情和鱼情,都能在大灵和大顿之间,找到合适的方法,其优越性可见一斑。


但是台钓也有一定的不好,就是装备太多了,别的不说,就拿鱼竿来说,不同尺寸的,从1.8米到6.3米,甚至是到9米都能在台钓法当中展现一下。


如果对水域不是太熟悉,或者水域比较复杂,那么我们基本上就要带上所有尺寸的鱼竿,这就上十根了,加上不是常规尺寸的话,比如我经常就喜欢用3.9米的,那么就有十几根鱼竿了。


其体积和重量就不是小事,再加上其它装备,就算精简一下,骑着踏板的电瓶车,也不一定能装下。要是稍微放松一下,只能用汽车来装了,所以大师们到处游钓的时候,至少要准备两辆汽车才敢上路。


所以,在使用其它装备少的钓鱼人眼中,玩台钓的就该累,累死活该!鱼没见钓多少,装备搞的倒是一套一套的!会不时调侃:哪天鱼获能超过装备的重量,再来跟我嘚瑟!


钓鱼圈怪象:互相调侃不认输!戏说钓鱼人眼中,钓鱼人的形象

简单的台钓装备装不下


二、 传统钓:就是老大爷们玩的钓法!

传统钓,是一种本土的钓法,主要是在水草区作钓,使用长杆短线,配合七星漂,或者朝天钩作钓,对于调钓的灵敏度不是太重视。


所以,它的步入门槛就低,一般成品的七星漂线组的浮力都是小于铅重的,所以新手就能拿它钓到鱼,而一些年纪大的老大爷,因不会调漂,就不得不使用传统七星漂作钓了,因为钓的顿,中的都是大鱼


在20年以前,使用这种钓法还能有好的收获,但是随着资源的减少,加上鱼口的改变,像大爷们玩的固定铅坠的七星漂,就不再适应新的鱼情了。所以,在其它钓法的钓鱼人眼中,使用传统七星漂钓鱼,总会有种像年龄大的人使用的感觉一样。


但是,年轻的或者善于动脑筋的钓鱼人,都会知道变通的,其实七星漂也是能钓的很灵敏的。就是将原来的固定铅坠换成铅皮座,裹上铅皮,再修剪,使得七星漂的浮子露出水面两颗,最好是第二个浮子的一端稍微往水下压一点,就完成调钓了。


挂上蚯蚓或者红虫,由于比重较轻,当发现第二个浮子平躺在水面,就意味着钩饵已经到底了,是可以正常作钓的,而且每个浮子的距离越近,钓的就越灵敏。同时可以下拉全部的浮子,就可以钓浮,钓离底了,这种操作也不逊色于台钓法的灵敏度。


钓鱼圈怪象:互相调侃不认输!戏说钓鱼人眼中,钓鱼人的形象

传统钓


三、 路亚钓:没鱼我看你路个啥?

在所有钓法当中,路亚钓法是最依赖于资源的,如果本地没有良好的掠食性鱼类的资源,想要坚持玩路亚,那是相当的困难。


笔者也有两套路亚竿,枪柄和直柄的各一套,但是已经吃灰多年,当时买路亚装备的时候,都是脑子一热买的,因为路亚玩好的话,很是潇洒,动作也可以很帅,用假饵在水中抛投就能中鱼,简直不可思议,一般装备也少,带着也不累。


但是,趟过雷,上过当的老钓友,就会调侃到:你的假饵都比对象鱼大,我看你能路个啥?一语中的,的确,在大部分的地区,现在鱼类资源是非常紧缺的,有的地方能钓钓小鲫鱼,小白条,就烧高香了,至于路亚装备只能用作室内装饰用了!


其实原本的鱼类资源还是比较不错的,至少在我们小时候,正常的鱼种还是能见到不少的。不说什么珍贵的路亚鱼种了,最起码翘嘴,黑鱼是非常常见的。而现在有倒是有,但是都活不过童年,奶翘,奶黑是多,有假饵大吗?


现在的人对自然资源的掠取速度太快了,随着禁鱼,和打击非法捕鱼的呼声不断提高,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什么电,网,药捕鱼的行为能杜绝,还鱼类一片自由的水域。而我们再拿出路亚竿的时候,不要显得太尴尬,路个一条半条翘嘴鱼什么的,也能开心一下,把鱼竿开个光也不枉曾经买过路亚竿!


钓鱼圈怪象:互相调侃不认输!戏说钓鱼人眼中,钓鱼人的形象

路亚钓法


我是爆护终结者,作为一名钓鱼人,对于不同钓法在你眼中的形象,是否和我想的一致,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