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陳皮的“圈枝”和“駁枝”怎麼分?那個品質更好?

總是有很多朋友問:樹齡是不是越老越好?是不是圈枝比駁枝好?是不是大紅比青皮好?是不是······

這些問題,看似簡單的“那個好”背後,都是一大堆學問,每次解析完那個好,就有為什麼?其實啊,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最主要是你的錢袋子合適就好。

新會陳皮的“圈枝”和“駁枝”怎麼分?那個品質更好?

駁枝柑

對於上面問題,老李就選一個問的最多的吧:新會柑裡面的“圈枝”和“駁枝”,究竟哪個好?

首先搞清楚什麼“圈枝”和“駁枝”!新會柑就是茶枝柑,其種植方法主要是“駁枝”和“圈枝”兩種。但老李認為,我們說的“圈枝”和“駁枝”,都是新會柑的一種“種植”技術。

額?這是一種技術,不是柑樹的品種嗎?

圈枝柑,又叫原枝柑

從古籍中記載最早的新會柑(茶枝柑)的從宋末元初算起也有500年以上,那時候,所有的新會茶枝柑樹苗都是通過通過“圈枝”技術來進行播種的。

新會陳皮的“圈枝”和“駁枝”怎麼分?那個品質更好?

圈枝技術

其實圈枝技術也不神秘,跟我們“折枝插種”差不多。每年春天的時候,在原來的柑樹(母樹)上“圈“起一個包包,用刀上下切開一個圓圈,剝去之間的皮層,然後用泥漿包裹,等待傷口髮根,即可移植成小柑樹。

新會陳皮的“圈枝”和“駁枝”怎麼分?那個品質更好?

生根的圈枝苗

這樣的方法,就可以有效保證每一個樹苗的“性別”都是雌性,保證每一個圈枝柑都是可以開花結果!

新會陳皮的“圈枝”和“駁枝”怎麼分?那個品質更好?

圈枝柑的根部

駁枝柑,又叫“嫁接柑”

嫁接,這個技術就更不陌生,例如我們常見的“桃駁李”就是一個代表。新會柑“駁枝”就是取與茶枝柑的近親植物作為砧木,在用母樹的枝條嫁接再上,這樣的嫁接既能遺傳母本的優良性特點,又能保持部分本體的優良性狀,可謂“雜交水稻”一般優勢。

新會陳皮的“圈枝”和“駁枝”怎麼分?那個品質更好?

駁枝樹苗

而新會的駁枝柑一般用當地的“紅檸檬”作為砧木,柑樹苗發芽後即可移植在地。

新會陳皮的“圈枝”和“駁枝”怎麼分?那個品質更好?

嫁接駁枝

成本差異

圈枝柑:其根部是空心的、十分脆弱,其特色是別特不耐澇,而新會地區過去經常有颱風、龍舟雨等光顧,對於地勢較低的地方來說,種植圈枝柑隨時都可能是“顆粒無收”。同時,圈枝柑的抗病蟲害能力也不強,容易發病,所以種植的管理難度較大,掛果量也沒有駁枝柑高。相對而言,因為管理難度大,種植成本高,收成產量低等,圈枝柑的價格也就水漲船高了。

新會陳皮的“圈枝”和“駁枝”怎麼分?那個品質更好?

圈枝柑

駁枝柑:相比圈枝柑,駁枝柑簡直就是農民的福音!其產量較高不說,還有很強的抗病蟲害能力,耐寒耐勞,皮厚抗揍,綜合成本比圈枝柑低很多,所謂適者生存,駁枝柑的贏得了果農們喜好,也在90年度前後得到大量的普及。

新會陳皮的“圈枝”和“駁枝”怎麼分?那個品質更好?

駁枝柑

果實差異

圈枝柑的果體小,皮薄,香氣高。根據古人的理論,圈枝柑的口感及價值是高於駁枝柑的。

新會陳皮的“圈枝”和“駁枝”怎麼分?那個品質更好?

圈枝柑

駁枝柑作為新會柑的主流,果體大,果皮厚,但相比圈枝柑,就在油胞、黃酮類物質、口感、藥用價值上稍低於前者,當然,相比於價值上還是強於其他產區的陳皮柑果。

新會陳皮的“圈枝”和“駁枝”怎麼分?那個品質更好?

駁枝柑

總結

近年來,隨著新會陳皮的需求增大,“圈枝柑”因為稀有性,也備受市場追捧。地方也開始鼓勵果農們重視圈枝柑的種植,但柑樹需要3年以上才結果,再加上3年陳化,所以目前市面上圈枝柑的數量,也只能按部就班地上升。但從科研報告中,目前老李還是沒找到科研數據支持駁枝柑或者圈枝柑那個好那個遜的結論。

新會陳皮的“圈枝”和“駁枝”怎麼分?那個品質更好?

老李家的圈枝柑場

站在老李角度看,無論是“圈”還是“駁”,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過分追求柑果的種植技術,而忽略了陳化發酵的傳統工藝和過程,其本身就是一個“本末倒置”的事情。

一片好的“新會陳皮”,應該是果品只佔30%,剩下的70%應該是用時間和功夫去打造。

PS:如對老李收藏的新會陳皮感興趣,可私信或者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