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晏:“三个坚持”打造党员教育联盟

海晏县围绕贯彻落实《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规划》,以坚定信仰、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分类指导、按需施教、联系实际、务实管用,以“三个坚持”为抓手,着力打造党员教育联盟,探索推进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坚持百花齐放,突出功能全面。着眼打造高质量党员教育阵地,坚持高起点谋划部署,高质量推进建设、高标准推动创新,形成辐射全县的党员教育新阵地。加强调研、系统谋划。为解决教学资源分散、多头的突出问题,注重选好用好鲜活案例,成立专项调研组,分党建、廉政教育、民族团结、文明实践、社会治理、生态保护、改革发展等8大类,对全县各领域各行业教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梳理,并按照“一个现场教学点就是一部生动的教材”和“功能各异、特色鲜明、管用实用”原则,筛选储备15个教育主题,构建了教学资源的合理均衡和教学功能全面的系统闭环。突出质量、把关定位。先后邀请山东省委党校、山东沂蒙干部教育管理基地的专家,对全县各个教学点进行实地调研论证,进一步完善了方案、明确了功能定位。确定了克图防沙治沙区“国情教育、生态文明”主题,东达村“基层党务、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主题,白佛寺博物馆“宗教减负和爱国爱教”主题,三角城社区“精神文明实践”主题,文迦牧场“大学生创业实践”等15个主题,并进行了选树打造。

坚持联动、开放共享。立足实际,着眼大局,打破条块分割、封闭运行的传统党员教育培训格局,推动形成各教学点互相联动、开放共享的培训模式,把培训对象从以往偏重机关党员领导干部为主向全县基层党员拓展,为基层党员教育提供便捷服务,逐步实现了教学点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活动提供新平台,有效提升了基层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能力素质。


坚持内强外引,强化阵地建设。聚焦各教学点“主业主课”,加大投入力度,多方整合资源,通过改造硬件,提升软件,积极推进党员教育培训阵地建设,有效提升了党员培训质量和水平。注重强化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山东援建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施投资2000万元的尕布龙“时代楷模”纪念馆,投资1000万元的海晏“三基”阵地综合教育基地等项目。加大对基层教育站点的投入力度,筹措资金400余万元,打造东达村“基层党务、乡村振兴”教学点、哈勒景村“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学点、克图防沙治沙区“生态文明”教学点、仓开村“警示教育”教学点、爱民协会“道德教育大讲堂”教学点,夏华公司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等8个教学点。启动金滩村“产权制度改革、观摩实践”,达玉日秀村“爱国主义”、达玉五谷村“绵改精神”等5个教学点建设。

注重强化外引提升。积极加强外地优势教育资源的引进,先后争取到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远程教育、五道口金融学院实训基地等落户海晏县,不断丰富了教育资源,拓展了教育内容、提升了教育品质。同时,积极与省委党校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协调省委党校在海晏设立了教育实践基地。注重强化师资建设。坚持分层分类、专兼职结合,从党校教师、党政领导干部、先进模范人物、业务骨干和乡土人才中推荐遴选出20名优秀人才担任教学点的教师和讲解员,建立了党员干部教育师资库,实现各类师资优势互补,定期组织师资队伍到高等院校、红色革命圣地等学习先进的办学经验、新颖的授课方式和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坚持创新模式,注重实效实用。在教学站点打造中,牢固树立高质量意识,坚持“既讲精神、也讲实际”,做到聚焦基本任务、围绕中心工作、体现不同领域和群体特点。着力创新教学模式,灵活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模拟式、互动式、观摩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探索“课堂+基地”实训模式,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尕布龙纪念馆突出现场讲解、事迹报告、参观展厅等教学模式;在德园广场开展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等教学;东达村突出现场讲解、现场体验、观摩交流、社会实践等教学模式。

着力加强案例培训,坚持用身边的事、身边的人开展教育教学,注重选好用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生动鲜活案例。仓开村廉政教育基地,以近年来全省乡村干部违纪违规典型案例,开展以案说纪、以案说教,增强了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爱民协会针对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子女不孝顺等突出问题,开办了以家规家训、礼仪道德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大讲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开展典型教育,大力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先进典型和身边榜样。哈勒景村突出全国劳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拉毛扎西的先进事迹,开展现场访谈教学,切实用生动鲜活典型案例,对党员干部加强党的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等教育培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