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不打不骂就让孩子服!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李玫瑾教授:不打不骂就让孩子服!

我相信教育之路千山万水是伏笔,我们总会等到芳菲满园,茂林修竹。说说我们班级夜华的故事。

夜华脑子聪明,父亲十几年不在家,母亲一个人承担抚养责任,白天休息晚上外出打工。夜华平时学习在学校,白天的其余时间被寄在托班,导致夜华和母亲经常擦肩而过。


“聚少离多”导致夜华的性格比较内向,沉默少语,学习行为出现偏差,经常性不写作业,多次与家长联系似乎没有效果。妈妈经常推脱叫夜华姑丈与教师联系。


他姑丈说道:“夜华平时内向,不爱与人交流,似乎出现自闭的倾向。”与家长联系不见成效,似乎应该采取更好的交流与转化方法。

李玫瑾教授:不打不骂就让孩子服!

于是,一天放学后,我将他叫到办公室,让他帮我将作业本整理分类清楚,拉近他跟我的距离,看着他整理分类好的本子,我一个劲夸他“麻利”“能干”,他露出了腼腆的笑,紧接着我稍作严肃的说道:“老师相信你也可以认真完成每个科目的作业,老师们再给你一个机会,你要不要珍惜?”

他先诧异不已,接着低下头小声的说了一声“要。”在他讲完的瞬间,他的眼泪啪啪啪的滴下来,我读懂他眼泪中的羞愧和温暖,他了一把眼泪就跑出了办公室,径直往校门的方向走去。我看到了一股坚毅的力量,相信这是好的开始。

第二天,一如往常的日子,英语老师下课回办公室后跟我说:“太阳打西边出来,你们班夜华今天有写作业,”语文老师也附和道:“夜华的语文作业也有写,真是惊喜。”

我心底暗暗欣喜不已,在接下去的一段时间里,他的作业都如期完成,在这段时间的互动中,我私下默默关注他的表现,发现他其实需要关注。一天,他踱步到我的办公室,小声的跟我说,他想帮忙管理班级的卫生角,一改他之前的懒散怠慢,因此我顺着他的心意,满足了他的要求。

过后的几天,他异常主动,我也把一些事情交给他去做,比如大扫除让他打扫高处其他同学够不到的地方、扛水以及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慢慢的他心扉逐渐敞开,感受到来自大家的关注与赞扬,他脸上溢于言表的开心,笑开了花。

无意间发现他个人在运动方面很不错,正值学校社团在选拔运动员,于是,我主动找到他,问他要不要试一试,他兴奋的一蹦三尺高,接下去的几天一直看到他在为选拔做准备,各方面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在学习方面他也迎头赶上。

李玫瑾教授:不打不骂就让孩子服!

“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孩子需要什么,你就给与她什么样的教育,在夜华身上我更多采用的是赏识教育,期中考试中突飞猛进的成绩再次印证了成功往往留给懂得努力与付出的孩子。

他本身是一个很聪明的男生,因缺少家长的关注而自我放弃,在这时候,教师引导他走向正途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分分钟钟看到他在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变化,人开朗了不少,从之前聊天的“点头”“摇头”到现在的“侃侃而谈”和“嬉戏玩闹”,从之前“不写作业”到现在的“工整有序”,我看到了一个逐渐走向阳光大道的孩子。

“生命的姿态走近学生”,一个教师将优秀的学生培养的更优秀是文化学科素养,一个教师将后进的学生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良知,学会后进生的转化是我们日常教育的重要一环。

我们始终坚信服务学生、坚守讲台是我们的光荣使命,学会教育不同的孩子是我们的终身功课。当学生喜欢的老师,当幸福的老师是我们的追求;育德才兼备的学生是我们的目标。


李玫瑾教授:不打不骂就让孩子服!

李玫瑾谈教育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荆棘丛生,学会怀揣着爱与梦想永往直前,我们用爱温暖需要帮助的孩子,用善眼看待孩子的成长,将不好的学生引向正途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如果说是什么力量把一个人见人烦的孩子变成人见人爱的孩子,那便是爱。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

全文1507字,第15篇原创,未完待续️️,关注与支持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