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不打不罵就讓孩子服!

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李玫瑾教授:不打不罵就讓孩子服!

我相信教育之路千山萬水是伏筆,我們總會等到芳菲滿園,茂林修竹。說說我們班級夜華的故事。

夜華腦子聰明,父親十幾年不在家,母親一個人承擔撫養責任,白天休息晚上外出打工。夜華平時學習在學校,白天的其餘時間被寄在託班,導致夜華和母親經常擦肩而過。


“聚少離多”導致夜華的性格比較內向,沉默少語,學習行為出現偏差,經常性不寫作業,多次與家長聯繫似乎沒有效果。媽媽經常推脫叫夜華姑丈與教師聯繫。


他姑丈說道:“夜華平時內向,不愛與人交流,似乎出現自閉的傾向。”與家長聯繫不見成效,似乎應該採取更好的交流與轉化方法。

李玫瑾教授:不打不罵就讓孩子服!

於是,一天放學後,我將他叫到辦公室,讓他幫我將作業本整理分類清楚,拉近他跟我的距離,看著他整理分類好的本子,我一個勁誇他“麻利”“能幹”,他露出了靦腆的笑,緊接著我稍作嚴肅的說道:“老師相信你也可以認真完成每個科目的作業,老師們再給你一個機會,你要不要珍惜?”

他先詫異不已,接著低下頭小聲的說了一聲“要。”在他講完的瞬間,他的眼淚啪啪啪的滴下來,我讀懂他眼淚中的羞愧和溫暖,他了一把眼淚就跑出了辦公室,徑直往校門的方向走去。我看到了一股堅毅的力量,相信這是好的開始。

第二天,一如往常的日子,英語老師下課回辦公室後跟我說:“太陽打西邊出來,你們班夜華今天有寫作業,”語文老師也附和道:“夜華的語文作業也有寫,真是驚喜。”

我心底暗暗欣喜不已,在接下去的一段時間裡,他的作業都如期完成,在這段時間的互動中,我私下默默關注他的表現,發現他其實需要關注。一天,他踱步到我的辦公室,小聲的跟我說,他想幫忙管理班級的衛生角,一改他之前的懶散怠慢,因此我順著他的心意,滿足了他的要求。

過後的幾天,他異常主動,我也把一些事情交給他去做,比如大掃除讓他打掃高處其他同學夠不到的地方、扛水以及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慢慢的他心扉逐漸敞開,感受到來自大家的關注與讚揚,他臉上溢於言表的開心,笑開了花。

無意間發現他個人在運動方面很不錯,正值學校社團在選拔運動員,於是,我主動找到他,問他要不要試一試,他興奮的一蹦三尺高,接下去的幾天一直看到他在為選拔做準備,各方面相互促進,共同成長,在學習方面他也迎頭趕上。

李玫瑾教授:不打不罵就讓孩子服!

“對症下藥”“因材施教”,孩子需要什麼,你就給與她什麼樣的教育,在夜華身上我更多采用的是賞識教育,期中考試中突飛猛進的成績再次印證了成功往往留給懂得努力與付出的孩子。

他本身是一個很聰明的男生,因缺少家長的關注而自我放棄,在這時候,教師引導他走向正途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分分鐘鍾看到他在生活和學習方面的變化,人開朗了不少,從之前聊天的“點頭”“搖頭”到現在的“侃侃而談”和“嬉戲玩鬧”,從之前“不寫作業”到現在的“工整有序”,我看到了一個逐漸走向陽光大道的孩子。

“生命的姿態走近學生”,一個教師將優秀的學生培養的更優秀是文化學科素養,一個教師將後進的學生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良知,學會後進生的轉化是我們日常教育的重要一環。

我們始終堅信服務學生、堅守講臺是我們的光榮使命,學會教育不同的孩子是我們的終身功課。當學生喜歡的老師,當幸福的老師是我們的追求;育德才兼備的學生是我們的目標。


李玫瑾教授:不打不罵就讓孩子服!

李玫瑾談教育

在實現理想的過程荊棘叢生,學會懷揣著愛與夢想永往直前,我們用愛溫暖需要幫助的孩子,用善眼看待孩子的成長,將不好的學生引向正途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如果說是什麼力量把一個人見人煩的孩子變成人見人愛的孩子,那便是愛。愛是陽光,可以把堅冰融化;愛是春雨,能讓枯萎的小草發芽;愛是神奇,可以點石成金。

全文1507字,第15篇原創,未完待續️️,關注與支持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