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风尚,如何写材料


第一招:聚沙成塔

写材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为什么有的人能倚马千言、信手拈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积累,而且是长期的积累。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实现质的飞跃,这就是聚沙成塔的道理。

关于积累这个事,我跟大家显摆几句,在市委办工作了八年,我用过的笔记本就有上百个。这些笔记本除了记录一些会议内容外,大多用于平时写作素材的积累。其中,有八本提纲笔记本,里面摘录了各式各样的标题、提纲,比如,辩证关系的、诗句的、成语的、比喻的,经验材料的、汇报材料的、调研报告的,带“一”字、“不”字、“人”字、“有”字、“心”字的,等等。

比如,我收录了1000多条辩证关系的提纲,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几条:

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

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

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

传承与创新并重,让文脉活起来

保护与利用并举,让建筑活起来

政府与市场共建,让资本活起来

要“内外”兼修,恪守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

要“大小”结合,培养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

要“虚实”互补,保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

要“苦乐”均沾,倡导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

要“严宽”相济,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情操

比如,经验材料的提纲就更多,不下3000条,这里跟大家分享几条:

打造“引擎”,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来推动

当好“向导”,通过完善政策体系来引导

注重“造血”,通过增加科技投入来促进

培育“土壤”,通过优化创新环境来保障

强大思想武器是根本

精准考核识别是基础

领导高度重视是前提

狠抓制度落实是关键

注重后续管理是保障

激励干事创业是目的

以“小网格”托起“大服务”

以“小信息”汇成“大数据”

以“小气候”优化“大环境”

第二招:照猫画虎

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临摹、仿写。其实,写材料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但对于初学写材料的人来说,可能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初学者最快的成长捷径就是模仿着写,照着写、照着改,先完成、再修改、再完美。这种照猫画虎的办法,是生手成为熟手的必经之路。

我给大家举个自己“照猫画虎”的例子。

以忧换优,让城市格局更远大

以减致简,让城市风貌更美丽

以净求静,让城市底蕴更厚重

以诚兴城,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要有“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自觉

要有“大雁高飞头雁领”的担当

要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

要有“作风建设在路上”的执着

我把这些提纲抄录在笔记本里,闲了时就反复琢磨,正好赶上领导要我起草一个年轻干部座谈会讲话,当我翻到这两组提纲时,瞬间就来了灵感,于是将这两组提纲的精神美和形式美合二为一,拟了一组提纲,并迅速组织了文字,不仅顺利“一稿过”,而且还受到了领导的表扬。

我拟的提纲是这样的:

要有“以忧换优”的意识

要有“以减致简”的方法

要有“以静求净”的追求

要有“以诚兴城”的担当

有次,组织部起草了一个关于落实“人才新政”、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服务园区的调研报告,要我帮忙改改。整个报告其实内容很充实,美中不足的是标题站位不够、欠点意思。于是,我又拿出提纲本翻了翻,当再次看到这组标题时,又来了灵感,顺手改了一套新的一级标题提纲:

一、以规划提升规模,着力优化“一园三区”总体布局

二、以诚意建设城市,全力确保“国字招牌”创建成功

三、以常态换取长效,大力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

我对自己这两次提纲的修改是比较满意的。以我的经验,初学写材料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看范文,然后再照着写,当然,这只是照猫画虎的初级阶段。从优秀的范文中汲取灵感和素材,为我所有,化为己有,写出能体现自己思想的材料来,就到了照猫画虎的中级段位,这也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道理。至于高级段位,就到了下面说的第三招了。

第三招:点石成金

现实中,经常看到有些老笔杆改起材料来,只是随随便便改改标题、修饰下语言、调整下次序,材料的层次、意境和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都很羡慕这样的大笔杆,说他们有神来之笔。其实,哪有什么神来之笔?都是经年累月练出来的本领。

在这里,我给大家分享几条经验:

第一,要言之有物。初学者最大的问题是言之无物,除了照抄照搬一些大而无当、虚头巴脑的话之外,感觉其他就没有东西可写了。这样写出的材料即使文字通顺、文笔优美,也只是个空皮囊,虽然好看却不中用。写材料,必须加入实打实的内容,使人感到真实可信。那么,如何写实呢?最常见的办法是:①加入工作,就是采取了哪些举措、办法;②加入数据,就是取得了哪些成绩、成效。举个例子(红色加粗为扩充内容):

大力推进干部身心健康培训。把身心健康教育作为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党校等培训机构主体班次中增设干部身心健康课程(加入工作),教育引导干部树立健康意识,掌握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今年以来,市直各单位举办“珍爱生命、关爱健康”宣教活动65场次,5800多人次参加,开展干部健康大讲堂、心理调适等专题巡回讲座121场次、诊疗8500多人次(加入工作+数据)。

第二,要言之有序。初学者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逻辑不清、语言不通,爷爷孙子乱了辈分,前后相互矛盾。我一直有个观点,写材料就像“剥笋子”,必须一层一层地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举个例子,要写一篇培养使用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经验材料,如何下笔呢?我思考,首先要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学习教育培训,然后再让他们多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历练成长,再对表现优秀的予以提拔重用,但是不是这样就够了呢?总感觉好像还缺点什么。后面琢磨来琢磨去,觉得还得加强监督管理,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链条。然后再查找素材,整理这四个方面的做法,发现还真是这么回事,我们还真就是这么干的,于是,我的标题和提纲就出来了:

构建全链式培养机制 让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一、“精准培训”拓展教育链,让年轻干部学习有方向

二、“四选四派”强化实践链,让年轻干部干事有舞台

三、“三个一批”创新选拔链,让年轻干部成长有机会

四、“立体管理”严格监管链,让年轻干部时刻有危机

第三,要言之有品。这是材料的文风和格调问题。我一直认为,一篇材料要上档次、有品味,必须念好“短、实、新”三字诀。

①短:林语堂说:“领导讲话应该象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在我看来,这话对又不对。对是因为,千言万语抵不过一句实话,话不在多而在精,言简意赅的表述才是最好的;不对是因为,不能过分强调简短,否则有时候会造成过于简单,使材料成了有骨头无肉的空架子。所以,必须坚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能为了长而废话连篇,也不能为了短而缺东少西。

②实:其实上面也讲到了这个道理,就是材料的内容要充实、文字要朴实,把工作中的做法、举措、成效如实写出来,尽量做到有数据、有事例、有故事,切忌空洞论述、泛泛而谈。

③新:就是要讲新话,讲有思想、有新意的话。清代文学家李渔说:“意新为上,语新次之,字句之新又次之。”这里的“意”指的就是文章的主旨和观点。写材料,必须观点鲜明、主旨突出,以体现思想性、指导性和启发性。

举一个汇编中的例子,一位市长就职讲话中有这么一段话:

“民意是风,是群众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的晴雨表,我们应及时接收民意传来的信息;民意是雨,是我们干事创业的清洁剂,我们应敞开心扉接受民意的冲刷泽被;民意是雷,是我们审视自己的警醒剂,我们应牢记民意的警示慎谋远虑;民意是电,是我们汲取能量和智慧的动力源,我们应珍惜民意的能量全速前行。”

这段话以独特的视角,把民意比作自然界常见的“风、雨、雷、电”四种现象,生动地阐述了此心民意为冷暖的执政理念,让人感觉眼前一亮、新风扑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