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人的早點

包子辣湯,熱粥油條,徐州人早點的標配。


在徐州,早餐店不叫早餐店,主打辣湯的叫“辣湯鍋”,招牌是熱粥的,叫“賣熱粥的那來”。


吃早點分兩種,一個是直接在店鋪裡吃,一個是打包回去在家裡吃。


在店裡吃,現在有個文縐縐的詞叫“堂食”。徐州人不會這麼說,徐州把堂食叫作“擱這來吃”。


買好票,無論是拿包子,還是盛湯,服務員都會問你一聲:是擱這來吃還是拿回去吃?你要是擱這來吃,她直接把包子放盤子裡,把湯給盛碗裡。你要說,拿回去吃,她就用塑料袋分別給你裝起來。


擱這來吃,喝湯,正常情況,正常人都是把湯盛進飯店的碗裡。但有一種人例外,就是老年人。老年人喜歡自己帶個“茶缸子”,把湯盛自己的“茶缸子”裡,然後坐在店裡吃。


帶著自己的碗去吃,是為了衛生嗎?當然不是,是為了服務員能給多盛點。即使不給多盛,如果衝雞蛋,用飯店的碗,雞蛋本身有體積,湯就會相對少給。用自己的碗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了,畢竟碗大勺子有“針兒”。


我每週都會盛一次湯,或辣湯或啥湯或熱粥。都是拿鍋去盛,盛回家喝。不喜歡用飯店的碗筷。


拿鍋去盛,一般情況,飯店都會多給點,徐州話叫“饒點”,這是行規,所有的早點鋪,只要是拿鍋盛的,必須這樣做。饒多饒少,沒啥說法,全靠服務員掌握。


不知道為什麼,雖然湯很不值錢,辣湯一碗二塊五,熱粥一碗二塊。盛湯的服務員要是“饒”的少,我都很不高興。再不痛快也不能說,“饒”點,你再給“饒”點。這樣太丟身份,儘管也沒啥身份。


有一次盛熱粥,盛粥的就“饒”一點。我問他,你是老闆嗎?他說,啥老闆,娘,打工的。我又問,冷不。他說,那能不冷不,這麼冷的天,凍毀我了。


我說,你不是老闆,天又青不丈人的冷,你凍的赫啥的,顧客來買粥,你還不多給點,你多給點,早點把粥給弄完,不就能早回家了嗎。


他說,哎,咽來。那什麼,你把鍋拿過來。說罷,再我遞過去的鍋裡,又“饒”了滿滿兩大勺,這兩勺,兩大碗只多不少。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這麼“透視”的。我們家附近有這一個很有名,味也不錯的辣湯鍋。那個盛湯的老婦女,就有點“肉”,每次去盛湯,就只“饒”半勺。天熱天冷,她寧願死“飆”在鍋臺前,也不會再多給“饒”點的。


驚喜的是,今天去盛“啥湯”,也在家附近,味也不錯。買了三碗的票,盛湯的大師傅,把我的鍋都快盛滿了,足足有六碗。一看這師傅就是見過世面的人,大氣。


回家盛小鍋裡,熱開,再衝個雞蛋。一碗熱氣騰騰的湯下肚,全身暖洋洋的,喝的“透嘚”,“陣兒”迷的。


徐州人的早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