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妈妈连捅自己7刀:子不教,谁之过?

最近有这样一则新闻引发了热议:

安徽的邓女士,一家5口住在一起。因为教育孩子的问题,婆媳之间矛盾不断。

不久前,6岁的儿子调皮捣蛋不听话,邓女士苦口婆心对他讲道理,可小家伙并不买账。

一气之下,邓女士把儿子狠狠地揍了一顿。儿子哇哇大哭,婆婆一看孙子挨打了,心疼得不得了,对着邓女士一阵骂。

婆婆的护短,又助长了儿子的胡闹,儿子哭的更起劲了。

听着婆婆的咒骂,看着儿子恨恨的眼神,长期压抑的邓女士,终于崩溃了。她顺手抄起旁边桌上的水果刀,狠狠地捅向自己。

这一捅,就是7刀,把儿子和婆婆都吓坏了。

把邓女士送到医院后,看着邓女士身上的伤口,医生都不敢相信,吓得赶紧报警求助。

正常人捅自己两刀就受不了了,一个人要绝望到何等地步,才对自己下手这么狠?


孩子不听话,妈妈连捅自己7刀:子不教,谁之过?

内心绝望崩溃的邓女士,举起水果刀,连捅7刀伤害的,不是别人,而是她自己。

对自己如此残忍,是极端而少见的。

她的这一举动里,藏着无数结婚生子的中国妈妈,内心的绝望与崩溃,也藏着最该被看见的真相。

袖手旁观的爸爸

《三字经》上说:子不教,父之过。但在古代,相夫教子反而是女子的义务。

在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教育孩子本来是父母双方共同的责任,而不少爸爸,却做起了旁观者。

每个崩溃的女人身边,都站着一个袖手旁观的男人。

十月怀胎生下孩子的是妈妈,照顾孩子做家务是妈妈,管教孩子辅导孩子作业的也是妈妈。为了孩子,中国妈妈硬生生被逼成了超人。

而不少爸爸,下班了吃完妻子做的晚饭,就心安理得的躺在沙发上,优哉游哉的玩手机睡觉聊天。

有这个闲情,为什么不能帮帮孩子的妈妈,帮帮你的妻子?

在邓女士的事件中,他的丈夫完全消失了。如果他能帮忙,管好自己的儿子,劝住自己的妈,悲剧根本不会发生。

归根到底,还是责任感的缺失。没有负担起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不少大男子主义者又以自己需要赚钱养家,自己累为由,拒绝帮忙。可难道妈妈们就不累吗?妈妈们就不要赚钱养家吗?即使是全职太太,不也是为了这个家,才放弃自己的工作吗?

但凡有点责任心,也不至于袖手旁观,放任不管。有什么事情了,又跳出来,“为什么你没有把孩子教好?”

大家都是孩子的父母,凭什么惯着你?


孩子不听话,妈妈连捅自己7刀:子不教,谁之过?

婆婆,潜意识里的敌人

对于这件事,很多人会简单的把症结归结于婆媳矛盾上:要不是婆婆在中间挑拨离间、推波助澜,她何以崩溃至此?

婆媳矛盾当然是家庭关系的痛点,把问题归结于此,会让无数中国妈妈找到共鸣。

但是,这并不能解决问题。

“我讨厌婆婆,但有了孩子后,我却越来越像她。”

中国妈妈还未结婚生子时,因种种原因,通常无法和自己的婆婆(也可能是公公),建立良好的关系。

各种书籍,电视剧里,婆婆强势、打压、苛责的刻板印象,给她们留下了深深的焦虑。


孩子不听话,妈妈连捅自己7刀:子不教,谁之过?

过度的期待,就是对自己的虐待。

很多妈妈在刚嫁进来时,公公婆婆通常会说“我们会把你当自己的女儿一样照顾。”

但是当生活中柴米油盐的琐碎和尿布奶粉的开销,交织在一起,把幻想的美好化为泡沫时,婆媳关系往往一地鸡毛。

那锁进潜意识的敌人——被控制,被羞辱,被漠视,会在孩子的哭闹声、公婆的斥责声、丈夫的嘲笑声中,一一从潘多拉魔盒里钻出来,化身张牙舞爪的魔鬼,让初为人母的女人,在焦虑和恐惧中,一步步走向绝望崩溃。

对此,很多妈妈常常自我攻击,最后发生像邓女士一样自残的悲剧。

有个帮自己分忧的婆婆固然是好事,但不要过于期待。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最后

以《悉达多》里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我经历那么多愚蠢,那么多罪恶,那么多错误,那么多恶心、失望和痛苦,原来只是为了重新成为一个孩子。”

让自己成为一个孩子。


让我们最终成为自己的摆渡人。

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