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子不教,父母过(心理抚育第1部分)


李玫瑾教授:子不教,父母过(心理抚育第1部分)

李玫瑾教授


我遇到许多无助、甚至绝望的父母,他们面临自己养大的孩子却突然地发现孩子的陌生与可怕,曾经非常乖巧的孩子突然变得狰狞,让父母发现突然失控,爱已过,恨不行,说不听,骂无用…… 当他(她)们无奈地向我诉说孩子的问题时,当他们把孩子领到我面前时,我只有一个感受:“为时已晚”,他们错过了心理教育的最佳时间……

我还经常从新闻渠道听到或看到种种令父母心碎、令父母痛苦的报道:仅因母亲对儿子上网的责骂,年仅12岁的儿子喝农药自杀;仅因为老师批评几句,学习出色的女孩居然跳楼自杀。为此痛不欲生的父母状告网络经营者、状告学校…… 每当此时,我都想对可怜的父母说:知道吗,这种结局是你们自己造成的,你们是主要的责任人……真相,多数时候很残忍。

如同医生看着痛苦的病人,许多病人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生病,他们只能诉说生病的痛苦……。事实上,多数疾病都与病人自身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尽管有遗传问题,尽管有环境问题,但生活方式是最主动的因素。孩子的心理问题也同样。

一般而言,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如:逃学、撒谎、网瘾、顶撞父母、离家出走、动辄自杀、还有打架伤害、参与抢劫等“发病期”多在12岁前后至18岁前后。但是,这一年龄段的行为问题和相关的心理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而且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

绝大多数的父母在孕期就开始了抚养的物质准备,如衣服、床和车等,但是,抚育的心理准备呢?该准备些什么???有几位准父母能回答这一问题?

注:本文《孩子的心理抚养》作者是李教授共分六期,包含李教授心理抚养育儿精髓思想。

六期分别是《子不教,父母过》、《心理抚育非常麻烦,家长要有耐心》《始于初生年的亲自抚养》《孩子言语发育需要爱的唠叨》《在孩子六岁前对他说“不”!》《幼小时的耳闻目睹决定人的观念》

每天更新两期(早晚各1期)欢迎关注学习!李教授育儿讲座视频全集可点击底部领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