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男孩】在他是男孩還能盡情哭泣的時候,就讓他哭吧

【家有男孩】在他是男孩還能盡情哭泣的時候,就讓他哭吧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似乎不能接受男孩子哭泣,認為一個堅強的男孩就不應該有眼淚。


在澳大利亞墨爾本,33歲父親James Tipene,就因兒子哭鬧而做出了不理智的行為,並給孩子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


時間回到一年半前,墨爾本某街區醫院接到求救,一個5周大的男嬰突然失去意識。


經診斷,這名男嬰出現腦出血、癲癇發作、缺氧、脊椎受傷、眼睛受傷等症狀。


原來,Tipene在睡夢中被寶寶的哭聲吵醒後非常生氣。


他不僅沒有安撫,反而憤怒地抓著寶寶使勁搖晃,直到孩子的聲音漸漸微弱,最後失去了意識。


寶寶經搶救雖然撿回一條命,卻在18個月大的時候被確診患有腦癱。


【家有男孩】在他是男孩還能盡情哭泣的時候,就讓他哭吧


小男孩的人生才剛剛起步,卻被親生父親的荒唐行為和錯誤引導籠罩上絕望的色彩。


孩子爸爸承認曾多次對兒子有暴力行為,只因兒子缺乏男子漢的骨氣。


“我聽到他哭泣時非常憤怒。男人不該哭泣,他必須要像一個戰士,一個真正的男人。”


【家有男孩】在他是男孩還能盡情哭泣的時候,就讓他哭吧


在傳統觀念中,人們很容易接納女孩的哭,而男孩的哭則很容易被貼上“羸弱”、“膽小”的標籤。


男孩應該堅強,必須做一個勇敢的男子漢。


但在他們學會勇敢之前,父母給予的安慰、保護和鼓勵,才是男孩安全感的核心,勇氣的基石。


對男孩來說,真正的堅強從來不是“不能哭”。


1


年前,我跟閨蜜出去逛街,在奶茶店排隊,聽到兩個姑娘聊天。


“我和他分手,臥槽他竟然哭了,真是給我噁心壞了...”

“有一天我男朋友哭了!真的太逗了,還是豆大的眼淚哦,一個大男生還哭哭啼啼的太娘娘腔了噁心死了...”

【家有男孩】在他是男孩還能盡情哭泣的時候,就讓他哭吧


男孩哭會被訓斥,害怕會被看不起,懦弱會被嘲笑……周遭總是想盡辦法禁止男孩們擁有“脆弱的情緒”。


其實,男孩不能哭,是這個世界對男孩最大的誤解。


哭,是每個孩子的權利。


他們和成年人一樣,有情緒需要宣洩,有委屈想要傳達,而哭恰恰是表達內心訴求、發洩情緒最直接的方式,男孩也不例外。


【家有男孩】在他是男孩還能盡情哭泣的時候,就讓他哭吧


何炅曾在一個節目中說:“小時候,我爸爸的原則是‘誰哭誰沒理’。


何炅有個哥哥,小時候他常和哥哥打架,爸爸只允許他們講道理,不允許他們哭。


何炅每次都哭,他爸就呵斥他:“不許哭。”


可聽了爸爸的話,小何炅反而哭得更厲害了。


【家有男孩】在他是男孩還能盡情哭泣的時候,就讓他哭吧


小男孩偶爾的哭泣,是想尋找一個可以宣洩情緒的通道,如果這個情緒出口被阻塞,不良的情緒就會換一種形式發洩出來。


對於男孩子而言,最直接的發洩方式就是暴力,比如打架、摔東西等。


強撐的堅強,只是暫時性的把壞情緒壓抑住,但它終歸還是會以別的形式爆發。


脆弱並不是羞恥的事情,父母要幫助孩子接納自己的脆弱。


2


在加拿大反欺凌日,《boy’s don't cry 》問世後在YouTube上掀起軒然大波。


短片僅僅三分鐘,帶領觀眾經歷了一個男孩從出生到成年的關鍵時刻。


影片一開始,襁褓中的男孩哭了,照料者趕緊搖晃男孩,輕喚道:“沒事沒事。”


男孩慢慢止住了哭聲。


【家有男孩】在他是男孩還能盡情哭泣的時候,就讓他哭吧


男孩慢慢長大,當他開始玩玩具時,他被教導:“用你強壯的肌肉把它拿起來。”


【家有男孩】在他是男孩還能盡情哭泣的時候,就讓他哭吧


當他開始運動時,他被告誡:“跑快點,再快點。”“你要再勇敢點,好嗎?”


【家有男孩】在他是男孩還能盡情哭泣的時候,就讓他哭吧


當男孩傷心哭泣時,他被嚴肅地反問:“你為什麼要哭?請做個大男孩好嗎?”


【家有男孩】在他是男孩還能盡情哭泣的時候,就讓他哭吧


當父母當著他的面爭吵、大吼大叫時,他的恐懼和害怕被忽略……


【家有男孩】在他是男孩還能盡情哭泣的時候,就讓他哭吧


旁白裡,男孩說出了他從未對照料者說過的話:


“男孩可以很有愛心”

“男孩可以內向”

“男孩可以傷心”

“男孩可以忸怩的”

“男孩可以被人看到柔軟的一面”

……


該片執行總監Joseph Bonnici說:

“這是一個男孩的故事,但他的某些片段,卻是大部分男孩經歷的縮影。我們嘗試以小見大的映射方法,讓更多人認識到消極的男子氣概認知,對社會造成的影響何其之大。”


男孩不能哭,是對男子氣概的錯誤引導。


會不會哭,並不是評價一個男孩是不是真正男子漢的標準。


一個從小情緒被接納的男孩,才更容易長成一個陽光開朗的男人。


反之則不然。


男孩本就不如女孩善言辭。


若是從小被要求掩蓋自己的脆弱,壓抑負面的情緒,成年後的他們也很難順暢地與伴侶進行情感溝通。


許多家庭矛盾和誤會,往往就是從這裡起步的。


美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著作《男孩不該走的路》中指出:

傳統文化對男性的刻板觀念,阻止了男孩承認本身的情緒,也妨礙了男孩未來的發展。


在男孩偶有脆弱的年紀,不要強求他故作堅強。


因為總有一天,他會懂得用訕訕的笑容隱藏自己的悲傷,到那時,他將承擔起作為男人的責任和義務。


3


在《幸福三重奏》中有這樣一幕——


大S和汪小菲一起坐高空纜車。


汪小菲雙手緊緊握住欄杆,緊張的情緒都溢出了屏幕,觀眾都感知到了,但他卻不肯承認。


【家有男孩】在他是男孩還能盡情哭泣的時候,就讓他哭吧

【家有男孩】在他是男孩還能盡情哭泣的時候,就讓他哭吧

【家有男孩】在他是男孩還能盡情哭泣的時候,就讓他哭吧


直到後來,他才坦言:“其實剛才我真挺害怕的。”


大S詢問為什麼不承認時,汪小菲羞愧地說:“說出來多衰啊,那麼大一男的,怕高。”


大S回答:“誰說男人不能怕高啊。”


是啊,誰說男人不能怕高啊,誰說男人就一定要偽裝成強者啊,誰說男人就不能坦承負面情緒啊。


在男女教養的問題上,男孩同女孩一樣,需要父母和風細雨的愛。


面對男孩的委屈和哭泣,父母應該學會如何引導。


1.接納孩子的情緒,允許孩子哭泣


姚晨在微博上曾說自己家的孩子土豆敏感細膩,經常會哭,然後就有大人說“你是男孩,不能老哭”。


姚晨就跟孩子說:“男孩子也可以哭,哭和笑一樣重要。甚至有時,哭也很美好。”


是啊,誰說男孩子不能哭。


被理解被接納是每個孩子最基本的情感訴求,不分男女。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鍾妮斯.韋伯博士(Dr. Jonice Webb)說:


如果父母沒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不關注孩子的真實想法,這種童年期情感忽視(Childhood Emotion Neglect,CEN)會造成孩子的低自尊與自卑,沒有歸屬感,沒有安全感,甚至陷入抑鬱


【家有男孩】在他是男孩還能盡情哭泣的時候,就讓他哭吧


2.爭取時間,弄清孩子哭泣的原因


孩子哭泣,很多父母可能會覺得手足無措或不耐煩或煩躁,所以急著讓孩子不要哭。


如果,孩子是單純的敏感愛哭,家長不要一味強調“男子漢不能哭泣”,用男子氣概來要求孩子,而是在安慰孩子的同時,引導孩子多關注事情積極的方面,逐步強大自己的內心。


【家有男孩】在他是男孩還能盡情哭泣的時候,就讓他哭吧


如果,孩子是習慣性地把哭當做處理問題的工具,比如說:想要一個玩具用哭來要挾父母買,不買不罷休;


那麼,家長此時就要想辦法積極引導孩子,讓孩子明白哭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在引導孩子說出原因後,可以讓孩子練習通過說“我感到……是因為……我希望……”這樣的句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比如:弟弟搶了我的玩具,我感到很生氣,是因為我才剛拿到手裡,我希望他能等我玩了之後自己給他,不要搶。


次數多了,孩子就會明白,自己好好說,爸爸媽媽會給回應,比起哭鬧,這才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


男人的世界很艱難,在他是男孩還能盡情哭泣的時候,就讓他哭吧,並告訴他:“

你不必堅強,爸爸媽媽會一直陪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