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到弘一法師,背後藏著怎樣的真相?


李叔同到弘一法師,背後藏著怎樣的真相?
  • 餘越越扮演的李叔同日本妻子

在民國才子裡面,李叔同一直是一個特別的存在。他出生金粉世家,又飽讀史書,學福五車。不論詩詞歌賦,還是書法繪畫,都使無數人難望其項背。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當年那個詩情畫意,英俊瀟酒的風流才子,在39歲這個美好年紀時,卻突然絕塵而去,盾入空門,引來無數人的疑惑和猜測。就連和他有過8年共同生活的日本妻子誠子也沒有想到,他會如此絕決。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樣一位身處紅塵的姣姣者,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李叔同到弘一法師,背後藏著怎樣的真相?
  • 少年李叔同

一、父親去逝時的葬禮上,李家的深宅大院裡,僧人曾經誦經做法事,那木魚聲響,香火繚繞的畫面,在5歲的李叔同心裡留下很深的影響。

事實上在李家大院裡,他只是庶出,人們的口中,總有些風言風語。他的母親王鳳玲是一個善良且內斂的女人,總是不聲不響,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她只是默默地希冀著,兒子能成為才華卓絕之人,有個錦繡的前程。

父親去世後,李家的人對待他們母子更加冷淡,尤其是二孃張氏,唯恐李叔同與他的兒子分享李家富貴。

在這樣的環境下,李叔同幼小的心靈無疑是敏感的。那時,他的母親

偶爾會帶著李叔同去無量庵裡,看望她的侄媳婦,這個年輕的女子一襲素袍,念著王孝廉居士教她唸的《大悲咒》和《往生咒》。或許是受了感染,李叔同也跟著念起來,而且甚是喜歡。

無量庵裡那個誦經的美麗女子,最終吞金而逝。

多年以後,李叔同拋妻棄子,遠離紅塵,小時的這段生活經歷,對他一定是有影響的。

李叔同到弘一法師,背後藏著怎樣的真相?
  • 李叔同初戀情人楊翠喜

二、從初戀情人楊翠喜到最後的日本妻子誠子,李叔同愛過不少女子,但是,他卻發現不論哪一段遇見,醉意也罷歡情也罷,都只是一場燦爛的煙火,剎那美麗過後,便是永遠的沉寂。

15歲的李叔同已長成翩翩少年,有了自己的思想,變得有些叛逆。有一段時間他特別喜歡去戲園看戲,迷上了那個天仙園裡唱戲的叫楊翠喜的女子。

遇見彼此,滿心歡喜。你是我的西樓月滿,我是你的花開陌上。如果這種美好能夠定格,那麼後來的後來也許會是另外一個樣子。

李家三少爺喜歡上了天仙園的戲子,自然引來了閒言碎語,也傳到了母親的耳朵裡。他的母親很快為他物色了長相還算秀美的俞家姑娘。為了不讓母親傷心,他和這個姑娘結婚了,然而他的心裡只住著那個叫楊翠喜的女子。

儘管如此,當李叔同搬家到上海以後,還是與沒有過任何承諾的心上人徹底失去了聯繫。從此他和多個女人有過交往,但總因這樣、那樣的理由最終變成陌路。既使對兩情相悅的誠子,也越來越失去了興趣和熱情。

李叔同到弘一法師,背後藏著怎樣的真相?
  • 1907年,李叔同(左)於東京春柳社演“茶花女”一劇,時年28歲

三、在詩詞、歌曲、繪畫、話劇等所有他涉及過的領域,他幾乎都已站上了峰值,已沒有再繼續的興趣。

李叔同是個難得的才子,他創作了很多清新別緻的詩詞,也畫了不少濃淡相宜的畫。他的歌曲《送別》更是無人不曉。他還將西方的話劇搬上了中國的舞臺。

可以說他簡直就是一個神話,一個傳奇,正如他的學生所說:

少年時做公子,像個翩翩公子;中年時做名士,像個名士;做話劇,像個演員;學油畫,像個美術家;學鋼琴,像個音樂家;辦報刊,像個編者;當教員,像個老師;做和尚,像個高僧。

他可能辜負了他的母親,但他從來沒有辜負過自己。興之所至,行之所至,而且從來不是淺嘗輒止,而是要做出一定的成績。

現在這一切對他來說已成過去,再也無法留出他前進的腳步。

李叔同到弘一法師,背後藏著怎樣的真相?
  • 李叔同在日本時表演話劇

四、母親的去世,家道的敗落,知交各分東西等,李叔同感到世事無常,人生終究是一個人的旅行。他這時的興趣己經轉向禪學,尤其是在日本流行的斷食療法。

關於斷食療法,最早是朋友夏丏尊在雜誌上看到了有關的文章,就把那篇文章給李叔同看了,還說了自己的見解即:斷食似乎是明心見性的好辦法。李叔同深以為然,很快就決定親身實踐。

李叔同從來就是這樣,他一直在學習的路上,認準了一件事,就會馬上去實踐。他從不受親人的約束,世俗的羈絆,這一次也一樣,義無反顧。

和去世的老人交代後事一樣,他將自己的東西留給了需要的人,又將所剩的錢財做了安排,髮妻俞氏、誠子、還有他看重的學生劉質平。還給漂洋過海追隨他來的誠子留了一封決別信。

1918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李叔同正式皈依佛門。從此人間再無李叔同,有的是弘一法師。

或許很多人對於出家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因為生活不順遂而離家、退隱、遁世、逃避等等所產生的消極厭世行為,其實對李叔同來說,他看到了另一個全新的世界,他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和嚮往,他要去研究這個世界。

李叔同到弘一法師,背後藏著怎樣的真相?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參考書籍《李叔同傳》)

附:李叔同出家前寫給日本妻子的信

誠子:

關於我決定出家之事,在身邊一切事務上我已向相關之人交代清楚。上回與你談過,想必你已瞭解我出家一事,是早晚的問題罷了。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思索,你是否能理解我的決定了呢?若你已同意我這麼做,請來信告訴我,你的決定於我十分重要。

對你來講硬是要接受失去一個與你關係至深之人的痛苦與絕望,這樣的心情我瞭解。但你是不平凡的,請吞下這苦酒,然後撐著去過日子吧,我想你的體內住著的不是一個庸俗、怯懦的靈魂。願佛力加被,能助你度過這段難捱的日子。

做這樣的決定,非我寡情薄義,為了那更永遠、更艱難的佛道歷程,我必須放下一切。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在世間累積的聲名與財富。這些都是過眼雲煙,不值得留戀的。

我們要建立的是未來光華的佛國,在西天無極樂土,我們再相逢吧。

為了不增加你的痛苦,我將不再回上海去了。我們那個家裡的一切,全數由你支配,並作為紀念。人生短暫數十載,大限總是要來,如今不過是將它提前罷了,我們是早晚要分別的,願你能看破。

在佛前,我祈禱佛光加持你。望你珍重,唸佛的洪名。


叔同戊午七月一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