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絲綢是如何傳播中華文明的?

v道友請留步


絲綢之路對中國文化的傳播是多方面的。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擁有優秀且豐富多樣的文化遺產,絲綢之路的開闢溝通了東與西方,中國先進的文明源源不斷地傳人西方,在不同層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程。

所以, 絲綢之路不僅豐富了沿途各個國家的物質生活,更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絲綢之路在物質交流的基礎上,還把我國當時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也傳入西方國家。

作為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標誌的四大發明——指南針、造紙術、火藥、活字印刷術,就是通過絲綢之路傳向世界各地的。

除此之外,絲綢之路還為中亞、歐洲地區帶去了中國先進的冶鐵技術,為中亞帶去了先進的水利灌溉技術。冶鐵技術的廣泛傳播推動了民族融合及各民族的廣泛交流,而其最大的意義是對生產力的促進和提高。

古代絲綢之路的開闢, 促進了中國與世界的交流,豐富了各國的物質文化生活與精神文化生活。絲綢之路上的交流, 為人類進步和世界文明做出了貢獻,也為近現代社會的文明與發展奠定了基礎,在中外文化史上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


崔夏萍cuicui


我們可能很多人都聽過一個小故事,公元某一年,凱撒大帝向人民講話的時候,身上的那一身華麗的衣服吸引了在場的所有人。這身衣服就是用中國的絲綢製作的,十分光滑,十分靚麗。

絲綢是蠶絲做起來的,蠶絲本身就有一種柔性美,用這種材料做起來的衣服自然是非常漂亮。

在漢武帝時期,在那個年代,中國的疆域還沒有現在的中國版圖這麼打,北邊很大一塊都是匈奴的地盤。所以在那個時候漢人和北方遊牧民族經常衝突,邊境總是打仗。

天天打,資源打沒了,人打沒了,這也不是個事兒啊。於是,雙方打算坐下來好好談一次,算是和解。

既然是和解,那雙方都要拿出點誠意啊,這誠意還必須是對方沒有的東西,要不然人家能自產自銷,要你那破玩意兒幹啥?。遊牧民族有什麼呢?天天放羊,那當然牛羊比較多啊,中原地區這些就相對比較少,所以遊牧民族拿出了很多羊,他們也不心疼,畢竟再養幾年又有新的小羔羊出生了,而且他們拿出來的,更多的是羊毛。說句難聽的,對於他們來說,羊毛就和我們現在家裡正常用的蔥一樣,隨手一種,沒個幾天就能冒芽,兩個星期就能吃了,所以他們一點也不心疼。

那我們中原地區呢?中原地區有啥,有茶葉,有魚,有絲織品。雙方的使者一見面,對面看見我們提供的絲織品那可以精美絕倫啊,瞬間眼睛就發光了。我們這邊的使者一看,呀,你們喜歡這玩意兒,好,為了彰顯我們的誠意,再去弄點給你們。

於是,後來,絲綢就成為了遊牧民族人們到中原地區主要的購買項。平時到他們那邊去訪問,都會帶點這些東西過去。漸漸的,西方遊牧民族也和我們建立交情,西南人們也和我們建立關係。我們自然也少不了他們的絲織品。總是派使者過去。

但是使者總過去也不是個事兒啊,路上都是無人區,很容易被打劫的。於是,漢武帝大手一揮,在這條路上建立了很多箇中轉站。從此,這條路就變成了一條貿易之路,這條路也被稱為“絲綢之路”。


裝模作樣的文科生


絲綢之路的開拓者張騫是中國漢代的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和探險家,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他將中原的文明傳播到了西域,又從西域各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石榴等,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絲綢之路是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貿易路線,形成於公元前2世紀與公元1世紀間,直至16世紀仍保留使用。


塵埃洛依


誠邀!下面我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我的回答讓大家有所感有所悟!

首先問題是中國絲綢是如何傳播中華文明的。

針對所提出的問題,相信肯定對中華文明有所深入瞭解,應該也喜歡探討這方面的問題吧,那我今天來談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 都說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過去中西文化交流,中華文明是有所傳播的。

第一:通過經濟貿易,把中華文化傳向世界

我們都知道15世紀新航路開闢,世界各地的往來更加密切,本來西方人只覺得只有一個歐洲,可是正因為如此才發現到美洲,把世界連成一個整體,對於世界來說,這可能是人類文明的一個發展吧,但正是因為這樣,中國也與外界有了密切的聯繫,對於當時來說,中國可謂是相對繁榮,各國對於中國有所經濟往來,進口中國的瓷器等等……然後正是因為這樣,才有瞭如今的絲綢之路。

藉助絲綢之路我們出口商品,帶走的不僅是商品,更是我們中國的一種文明,文化。例如:我們出口一件瓷器去西方,在跟他們交流的時候,我們也會接觸到他們的語言,他們的文化。

對於他們來說,接觸的就是我們的文化,在此基礎上,一次次的經濟往來會使他們更為熟悉,同時讓他們知道更多,久而久之,中華文明也傳入了世界。

第二:經濟全球化,聯繫更加緊密

如今美國,日本,英國,德國等等國家發展迅速,部分產業還被他們主導,同時我們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崛起起來了,我們國家通過絲綢之路把周邊一些國家以及沿線國家聯繫起來,如今“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大家都特別重視,有了合作共贏,藉助絲綢之路的開通,實現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家的富強,各國之間聯繫也緊密起來,高層領導對話逐漸多起來,讓世界更加了解我們中國。

  • 我們都知道絲綢之路分為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兩者都起到特別大的作用,加強了國家之間的往來,傳播了中華文明。

綜上所述

我覺得:絲綢之路傳播的原因有兩種,第一:經濟貿易更加頻繁。第二:經濟全球化,國家之間聯繫緊密。

上面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如果大家還有什麼不解,或者哪一點還不特別清楚,可以評論下來,感謝各位的支持,希望大家可以評論,點贊,轉發,關注🙏🙏


小汪醫生


19世紀末,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中國》一書中,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並正式運用。

其後,德國曆史學家郝爾曼在20世紀初出版的《中國與敘利亞之間的古代絲綢之路》一書中,根據新發現的文物考古資料,進一步把絲綢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亞細亞,確定了絲綢之路的基本內涵,即它是中國古代經過中亞通往南亞、西亞以及歐洲、北非的陸上貿易交往的通道。

傳統的絲綢之路,起自中國古代都城長安,經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而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全長6440公里。

這條路被認為是連結亞歐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而絲綢則是最具代表性的貨物。數千年來,遊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學術考察者沿著絲綢之路四處活動。

隨著時代發展,絲綢之路成為古代中國與西方所有政治經濟文化往來通道的統稱。有西漢張騫開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絲綢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進入中亞的“草原絲綢之路”。

有長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嶇的“西南絲綢之路”;還有從廣州、泉州、杭州、揚州等沿海城市出發,從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遠達非洲東海岸的海上貿易的“海上絲綢之路”等。

絲綢之路從形成之初,其目的便是傳送。在這一條路上,中國向外傳送絲綢、茶葉等;國外向中國傳送玉石、宗教、胡樂及特色飲食等。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化才是這一條路上傳送的主要部分。當絲綢之路已成為一種文化符號的時候,便成為了一種“信息”,在其身上包含著信息的功能,向人們傳遞各種文化信息。

所以隨著時代的發展,絲綢之路成為中國與西方的所有文化交流,經濟交流的通道統稱。在那個時候,中國與外國的交流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因為當時文化水平的差異,加上語言溝通的障礙,實在是交流起來不通暢,只能用手勢表達意思。但是後來通過絲綢之路的開發,中西方的人們的學習和勤奮,漸漸地可以用簡短的異國語言去溝通和理解。這也促使了中國國大的文化精粹得到外國的的理解和敬畏。

因為絲綢代表當時生產力的頂峰,絲綢的產生不僅提升了中國人穿衣的質量,而且為絲綢文化的產生與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大大地豐富了中國文化的內涵和中國人追求高雅生活的精神生活。這就引起西方國家的好奇,羨慕,自然而然就會去了解中國,中國文化在無形之中就傳播了。


思知居士


2000多年前,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中原與西域各國的交往日見頻繁,走出了一條絲綢之路,將古代亞歐非文明連接起來,將中國的四大發明,養蠶絲織技術以及絢麗多彩的絲綢產品、瓷器等傳到了世界各國,這對世界各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

中國的桑文明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古就有“男耕女織”,“田夫蠶妾”說法。如此可見,中國的遠古農業和桑蠶業是相伴而生的。而傳說中堯舜的禪讓儀式就是在桑樹下舉行的。

我們的祖先栽桑、養蠶、織絲綢,用勤勞與智慧創造了燦爛的絲綢之路,將中華文明推向了世界文明的頂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