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達教育:2018年汕尾市教師招聘筆試真題

教育綜臺知識

―、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7.0小題,每小題1分,共70分)

1.在中國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論”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2.利托爾諾在《各人種的教育演化》一書中提出:“教育活動不僅存在人類社會之中,而且存

在於人類社會之外,甚至存在於動物界。”這一觀點符合教育起源學說中的【】。

A.神話起源學說 B.生物起源學說

C.心理起源學說 D.勞動起源學說

3.斯萊文的有效教學模式認為,課堂組織的最大困難在於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準備、學習進

度和學習動機的水平差異很大,這種差異會影響到教學的有效性,這就要求教師

要【】。

A.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B.提供的教學水平要適當

C.選擇恰當的教學誘因 D.延長教與學的時間

4.數學教師在講解完加減法的運算知識規則後,讓學生模擬到商店購物後付款的情境,由此

觀察他們是否準確計算價格,根據布盧姆對認知目標的分類,該教師的這一教學目標應定

位在【】階段。

A.領會 B.運用

C.分析 D.綜合

5.化學課上,教師用脫脂棉包住0.2g過氧化鈉粉末,置於石棉網上,然後往脫脂棉上注

水,同學們發現脫脂棉激烈燃燒起來,教師於是引出“過氧化鈉跟水反應生成氧氣並放出

大量炙熱”這一知識點。這種教學方法屬於【】。

A.實驗法 B.演示法

C.練習法 D.實習作業法

6.物理教師在講解分子運動時,不僅例舉了固體分子的運動,還例舉了液體和氣體分子的運

動,這樣學生才會形成“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運動”的正確觀念,而不至於認為只有

固體才有分子運動。該教師運用的教學策略是【】。

A.正例 B.分析

C.變式 D.比較

教師依據課程標準和學科教學要求所制訂的年度和學期教學計劃屬於教學設計中

的【】。

A.短期計劃 B.中期計劃

C.長期計劃 D.超長期計劃

8.語文教師在講解完《桂林山水》一課後問道:“作者寫桂林山水的目的是什麼?”學生回答:

“作者通過描寫桂林山水的美景來抒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這種結課方法屬

於【】。

A.歸納總結法 B.巧設懸念法

C.誘發想象法 D.延伸閱讀法

9.下列不屬於教學心理環境的構成要素的是【】。

A.人際關係 B.教學設施

C.集體氣氛 D.教學氛圍

10.數學課上,當學生認識了有限小數後,為了引導學生建立“有限”與“無限”之間的聯繫,教

師問道:“從有限小數的意義裡,同學們能反過來理解無限小數的意義嗎?”這種提問類型

屬於【】。

A.記憶型 B.封閉型

C.思考型 D.探究型

11.下列《學記》中的語句沒有體現出循序漸進教學原則的是【】。

A.學不躐等

B.不陵節而施之謂孫

C.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D.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

12.下列關於我國古代教育目的的表述,錯誤的是【】。

A.培養個人良好的德行,養成理想的人格

B.培養統治階級所需要的人才

C.主要反映在儒家教育思想之中

D.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人才

13.下列哪一學制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為指導思想?【】

A.壬寅學制 B.壬子癸丑學制

C.壬戌學制 D.癸卯學制

14.思想品德教師在講授《人生難免有挫折》一課時,為了增強學生對戰勝挫折的信心,要求他

們課後蒐集有關這方面的詩句並進行賞析。這一作業在某種程度上也讓學生複習了語文

課的部分內容。這體現了教育的【】。

A.顯性負向功能 B.顯性正向功能

C.隱性負向功能 D.隱性正向功能

15.教師通過參觀、訪問、談話、討論、調查、指導閱讀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這種德

育方法屬於【】。

A.品德評價法 B.榜樣評價法

C.說服教育法 D.實際鍛鍊法

16.衡量個體品德成熟的根本標準是自覺實現社會人的【】。

A.道德信念 B.道德規範

C.道德價值 D.道德判斷

17.某學生認為好的行為就是能幫助他人,使他人愉快,受他人讚許的行為。根據科爾伯格的

道德發展理論,該學生的道德判斷處於【】。

A.前習俗水平 B.習俗水平

C.後習俗水平 D.超習俗水平

18.根據我國《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規定,下列屬於初中學段的德育目標的是【】。

A.形成自信向上、誠實勇敢、有責任心等良好品質

B.形成誠實守信、友愛寬容、自尊自律、樂觀向上等良好品質

C.形成尊重他人、樂於助人、善於合作、勇於創新等良好品質

D.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19.師生關係中最基本的表現形式是【】,它也是師生關係的核心。

A.倫理關係 B.心理關係

C.教育關係 D.合作關係

20.葉聖陶說:“教是為了不教。”這句話說明教師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於【】。

A.激發學生的信息興趣

B.減少學生在校學習時間

C.教給學生更多的知識

��������o2!�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