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分三国——改变历史的一次大瘟疫

说到历史上的瘟疫,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在欧洲令人谈之色变的黑死病,即鼠疫,这是随着蒙古西征带去欧洲的一种疾病,造成了欧洲十分之一人口的死亡,最终反而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欧洲迎来了新世纪的曙光。而在中国,明朝末期和清朝后期也先后爆发了鼠疫,也对历史造成了一定影响。

但要说到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瘟疫,当属东汉大瘟疫。

东汉王朝是由王族刘秀起兵,战胜王莽末年起义的绿林军、赤眉军而建立的,史称“光武中兴”,东汉王朝因为是复辟建立的,所以在整体的国势上采取了守势。

东汉末年分三国——改变历史的一次大瘟疫

东汉地图

虽然东汉整体保守,但是东汉毕竟也有一个汉朝的名号,凭借着西汉的强大威望,特别是汉武帝时期多次打击匈奴的余威,窦宪联合了投降汉朝的南匈奴,一同击败了北匈奴,勒石燕然,创造了不亚于霍去病的功勋,同时,班超收复西域,东汉王朝居然再次达到了全盛的地步。

汉和帝永元年间,东汉国力达到极盛,被人称之为“永元之隆”,然而汉和帝未能解决贯穿东汉始终的外戚乱政,加上东汉王室一贯的短命,汉和帝只活了27岁。

东汉王朝在国势上采取守势的同时,十分推崇儒学教育,社会风气十分淳朴,但是到了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时期,政治腐坏,社会风气奢靡,在一种末世感的狂欢中,东汉王朝生病了。

公元168年,汉灵帝即位,即位不久的他,搜刮钱财、卖官鬻爵,不久后的公元171年,东汉京城洛阳开始流行了一种伤寒,在那个社会发展条件还十分弱的时期,这种伤寒一开始只被认为是风寒,并未得到及时的关注。

几年之后,从洛阳、南阳开始,整个中原大地都开始流行起了这种伤寒,随着疫民越来越多,连汉灵帝都不得不停止了游乐,开始重视起了此瘟疫。

历史记载的这次瘟疫或许就是最早的病毒性传染病,一般来说,病毒性传染病怕高温,等到了夏天,病情自然好转了,汉灵帝觉得是上天保佑,又开始玩乐了起来,而且对敢于纳谏的官员继续打击,史称“第二次党锢之祸”。

事实上,东汉王朝并没有消灭此瘟疫,以当时的认知水平更不知道“病毒”、“传播”这些现代词汇,还以为是上天的保佑。就在东汉王朝继续醉生梦死的时候,天气的转冷让瘟疫再度爆发了。

公元173年,即汉灵帝熹平二年,瘟疫再度卷土重来,同时,瘟疫所在的地区也从洛阳、南阳扩散到了整个东汉十三州地区,这次瘟疫成为了有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威力最大的瘟疫,出乎人意料的是,这场瘟疫整整持续了六年之久。

相关史料记载,这种疾病主要症状为:由动物传播,死亡率很高,患者通常会发高烧,咳喘,最后气绝而亡,而且有着极强的传染性。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瘟疫中,时年20岁的南阳人张仲景感触极深,晚年的他回忆道: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也就是说,他本来是大家族的一位贵公子,因为这场瘟疫,200多人的宗族十年内病死了三分之二,看到如此惨状,张仲景十分悲愤,他决定亲自学医,医治此病,他用棉布做成了面罩,亲自深入疫区,了解病情,后来他把总结的一套方法写成了一本书,就是著名的《伤寒杂病论》。

甚至传说,张仲景为了让病人都能吃到他的药物,把药物包在了面皮中,分发给大家,这就是“饺子”的由来。

东汉末年分三国——改变历史的一次大瘟疫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后来成为了中医学者必读的书目,甚至有“不明本论(《伤寒论》)者不可以为医。”的说法,而张仲景也就此奠定了在医学的地位,被称为“医圣”。因此,大家也就知道了,为何东汉时期盛产神医了,比如张仲景、华佗,实在是那场史无前例的大瘟疫导致的。

大瘟疫导致强盛一时的东汉王朝开始衰落,数百万人口的死亡让全国弥漫了一股悲观末世的感觉,这个时期,讲究修仙成道的道家思想开始在民间重新流行了开来。

大家都知道,西汉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曾经在战国时期煊赫一时的墨家和道家思想遭到沉重的打击,墨家就此消亡,一直到清末才随着西方思潮复兴,谁也没想到的是,道家思想居然重新流行了开来。一部分儒学家将老子的“清静无为”思想和儒学中的“谶纬”结合,发明了一种名叫“玄学”的学科,整天清谈,讨论一些所谓的“玄远旷达”的事迹。这种清谈的思潮一直延续到西晋时期,在羯族石勒起兵后,他对于这种清谈深恶痛绝,并下令活埋了西晋的清谈领袖王衍。

东汉末年分三国——改变历史的一次大瘟疫

竹林七贤

与此同时,那场瘟疫会导致病人身体寒冷,于是一种毒品,名叫“五石散”的开始流行开来,服用的人会浑身燥热,精神狂躁,可以说,魏晋风度的狷狂一部分就来自于五石散,鲁迅先生专门写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来论述。

东汉末年分三国——改变历史的一次大瘟疫

五石散

同时,普通民众的悲观感和恐惧感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名叫“于吉”的方士,将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道家、名家等各种思想融为一炉,写了一本名叫《太平经》的书籍,这本书包罗万象,不仅有阴阳五行、太极八卦,还有各种神仙方术,也有一些治病救人的知识,总之,谁得到这一本书,哪怕只有一册子,都很有裨益。

公元173年的大瘟疫中,不堪重负的河北大地上,遍地疫民,河北巨鹿的三兄弟,名叫张角、张宝、张梁三人,决定利用《太平经》创立一种教派,把它命名为“太平道”,这种太平道宣传上天有鬼神,要求大家都要有敬畏之心,崇敬鬼神,否则必将遭到报应,可以说,太平道的思想比较驳杂,甚至有墨家“明鬼”思想的影响。

墨子思想的四大核心中就有“明鬼”的思想,是殷商鬼神思想的遗留

虽然东汉中期,张道陵已经在四川鹤鸣山创建了“五斗米道”,可是相比温和的五斗米道,教义极端的太平道显然更能得到民众的喜爱,在末世感的悲观中,人们急切需要信仰的寄托,人人自危下,太平道在河北有了几十万的信众,就此张角在河北大地传教十年,拥有几十万的信众。

公元184年,河北大地徭役兵役繁重,民不聊生,该年又爆发了瘟疫,张角决定发动起义,他大力宣传: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得到了河北大量民众的拥护,就此,轰动全国的黄巾军起义发动,黄巾军起义席卷了东汉五个州,一下子发展到几十万人的规模,在内忧外患中,东汉王朝已经只剩下了一个空壳子。

东汉末年分三国——改变历史的一次大瘟疫

张角

汉灵帝命令左中郎将皇甫嵩率领大军平叛黄巾军起义,在颍川一地,一位29岁的年轻人率军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随后收编了大量的军队,成为自己的部队,他被任命为济南相,在任期间大力整治,“政教大行,一郡清平”,他就是曹操。

东汉末年分三国——改变历史的一次大瘟疫

曹操

由此,这场东汉末年的大瘟疫终于导致了东汉王朝的全面崩溃,也开始了东汉末年分三国的历史进程。

然而,这场瘟疫并未结束,此后又多次爆发,在《三国志·武帝纪》里记载的赤壁之战写道: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也就是说,甚至赤壁之战时期,这种瘟疫又再度流行了开来,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败,除了有周瑜诸葛亮的指挥外,还有瘟疫对北方士兵的巨大打击。

东汉末年分三国——改变历史的一次大瘟疫

赤壁正好就在今天的湖北

在这场瘟疫的打击下,东汉王朝的百姓由于条件落后而大量死亡,三国建立时期,中国的人口从5000万减少到了1000万,固然有战乱的因素,但也有瘟疫的影响。

东汉末年分三国——改变历史的一次大瘟疫

三国地图

在那个时代,人民普遍短命,而谁最长寿,谁就能成为最大的赢家,比如寿命相当于曹魏三代君主的司马懿。

东汉末年分三国——改变历史的一次大瘟疫

司马懿

在建安二十二年中原地区的大瘟疫中,著名的“建安七子”中竟有四人染病而死,他们是徐干、陈琳、应玚、刘桢,眼看着好友一个个死去,魏文帝曹丕悲痛万分,他沉痛地回忆道:“昔年疾疫,亲故多摧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 ……谓百年已分,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

曹操之子曹植为了纪念这场大瘟疫,写了一篇《说疫气》,里面写道: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曹植并没有迷信,他在《说疫气》明确指出,“疠气流行”的传染病并不是鬼神导致的,而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只要做好预防,完全可防可治。

可能经历了大瘟疫的洗礼,后来的魏蜀吴三国都很注重内政治理,崇尚节俭,然而,统一后的西晋又忘记了曾经的教训,又开始奢侈腐坏开来,并且导致了长达八年的八王之乱,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中原大地上,数十万人死亡。

公元314年,也就是那场大瘟疫流行的141年后,匈奴攻破西晋首都,永嘉之乱爆发,西晋王朝灭亡。

东汉末年分三国——改变历史的一次大瘟疫

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后,中国北方大地进入了“十六国”的混乱局面,而中国的再一次统一居然要等到275年后的隋朝。

西晋的灭亡证明了,瘟疫固然可怕,腐坏的政治更加可怕。今天的我们,不能忘记瘟疫的教训,更要做到科学的防护,毕竟2000年前的曹植就提出了,不要信鬼神,要信科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