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為“草莓族”的2大原因,如何避免孩子成為“草莓族”?

自從孩子出生後,大部分家庭都把精力投入到照顧孩子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家長髮現自己孩子已經變成了“草莓族”。變成“草莓族”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沒有面對困難勇氣,非常依賴父母,而且在對待一些事情時往往變得非常自私。


孩子成為“草莓族”的2大原因,如何避免孩子成為“草莓族”?


什麼是草莓族?

“草莓族”是用來形容一群外表迷人,但是內心無法承受外部壓力的人。

近年來,“草莓族”從“00後”的某些人中出現得越來越普遍。他們從小因為優越的生活環境缺乏生活的獨立性,習慣了一切由父母安排。喜歡根據自己的意願來解決一些問題,遇到挫折自己卻不能很好地進行解決。常常以自我為中心,稍有不快或違背自己意願的聲音就大發脾氣。

如今,草莓族逐漸成了沒有獨立能力、不會自己做主的寶寶的代名詞。


孩子成為“草莓族”的2大原因,如何避免孩子成為“草莓族”?


孩子為什麼會成為草莓族?

1、“直升機”父母

“直升機父母”過於注重孩子的各個方面,因此會盡最大努力為孩子的未來鋪平道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會讓孩子自由探索世界和發展個人能力。“直升機父母”因為過於疼愛自己的孩子,所以渴望儘可能多地掌握孩子的一切。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因為無法掌握適當的尺度而變得過於極端。


孩子成為“草莓族”的2大原因,如何避免孩子成為“草莓族”?


在美國的一項全國性調查中,38%的新生和29%的高年級學生都表示自己的父母過分干涉自己。

由此可見,如果父母過分關心孩子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並努力幫助他們避免各種麻煩,孩子自然無法獲得應對失敗帶來的壓力和焦慮的能力。未來總會有不可避免的困難。如果孩子缺乏處理挫折的經驗和能力,他們很容易被困難打敗。


孩子成為“草莓族”的2大原因,如何避免孩子成為“草莓族”?


2、4+2+1的家庭模式

“421”家庭是指由家長雙方老人、兩個家長和一個孩子所組成的家庭類型。

而孩子往往是這個家庭的中心。這個孩子有豐富的物質生活和各種有利條件,但是家長們都把期望這個的孩子的身上?因此,孩子如果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往往不利於他們性格的發展。


孩子成為“草莓族”的2大原因,如何避免孩子成為“草莓族”?


3個方法,避免孩子成為“草莓族”

  • 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Aq就是當我們面對逆境或挫折時,不同的人對挫折所產生的反應。高逆商的人面對逆境時總是保持前進的雄心。他們會把逆境視為激勵自己前進的動力,並且不斷髮揮自己的潛力。因此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孩子成為“草莓族”的2大原因,如何避免孩子成為“草莓族”?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孩子們做什麼家長都必須要求孩子從頭到尾把事情做好。如果有些事情孩子們很難完成,父母可以和他們的孩子一起做。當孩子克服困難並完成時,家長必須給予孩子表揚以鞏固這種行為並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


孩子成為“草莓族”的2大原因,如何避免孩子成為“草莓族”?


  • 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心理學家布魯姆表明,孩子5歲前智力發展最快。如果17歲的智力水平被認為是100%,那麼兒童在4歲之前就已經獲得了一半左右的智力,剩下的30%是在4到7歲之間獲得的,剩下的20%是在7到17歲之間獲得的。因此,把握好孩子7歲之前的這段時間可以為孩子未來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孩子成為“草莓族”的2大原因,如何避免孩子成為“草莓族”?


高質量的陪伴往往強調家長隨時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並做出正確的反應。建議家長在陪伴的過程中,儘可能多地和孩子進行身體接觸,例如:“以高度讚賞的眼光看孩子”“特殊情況下拍拍孩子的肩膀”“在孩子難過的時候給予一個擁抱”。


孩子成為“草莓族”的2大原因,如何避免孩子成為“草莓族”?


  • 給孩子獨立的空間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用父母的幸福來培養孩子的幸福。”

家長過度的監督容易導致孩子失去獨立能力,不利於他們能力的發展。

因此,當家長與孩子相處和交談時,家長應該經常給孩子留下思考的空間,並且給他們提出自己想法的機會。父母通常可以根據談話的內容提問,例如:“兩者之間的關係是什麼”“你認為哪個更好?”“你想法的基礎是什麼?”通過這種啟發式的方法可以引導孩子逐漸進行思考。


孩子成為“草莓族”的2大原因,如何避免孩子成為“草莓族”?


除此之外,當孩子思考問題時,父母不應該過於熱情或過於不耐煩,應該給孩子留出足夠的時間去思考。並且不要輕易地告訴他們結果。只有這樣孩子們才可以不斷地提出問題、思考問題。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有些事情需要孩子獨立完成。如果孩子對某事感興趣,就應該鼓勵他獨立完成,正確引導孩子學會迎接和挑戰挫折。只有這樣才不會使他們變成“草莓族”。

孩子成為“草莓族”的2大原因,如何避免孩子成為“草莓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