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14年,隋朝38年,大一統後為何快速滅亡?

望月思盈


秦朝與隋朝都是結束了多年戰亂而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但都存在極短時間二世而亡。

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秦朝結束了戰國群雄割據的局面,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取消以往的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

秦朝對於各地的管理,還是需要依賴當時六國的士大夫階層。在分封制的管理下,這些士大夫階層可以獲得更大的利益,而實行郡縣制很大程度上損害了他們的利益,所以當陳勝吳廣起義時候,六國舊地都揭竿而起。

秦之後的漢朝,恢復了分封制,雖然最後也是取消了分封制,但是設置了過渡期,隨著時間推移逐步取消分封制,確保了自己統治的安定。

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隋朝的建立是依靠關攏集團的支持才奪取政權建立。

自從魏晉時期實行“九品中正制”以來,朝廷的政權其實都是被士族掌握著,而這些士族又以地域之分形成了利益集團。

隋文帝開創了科舉,隋煬帝又“開科取士”從寒門庶子中選擇人才進入管理層,這一舉動損害了關攏集團把握朝政的利益。

當各地揭竿而起,李淵起兵後,關攏集團積極迎接同是關攏集團一員的李淵進入關中。隋煬帝去世後,李淵直接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隋朝就此滅亡。

總結:秦朝統一後存在14年,隋朝存在38年,二者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就是動了既得利益群體的奶酪,秦朝與隋朝又矯枉過正,引起了利益群體的強烈反抗。當統治內部出現矛盾時,他們就推波助瀾,這就導致秦朝與隋朝快去滅亡。


風吹下的洛夜


秦朝和隋朝是我國封建歷史中不可或缺的兩個朝代,這兩個朝代有很多相似點,都是亂世一統的朝代、都二世而亡、都強盛一時、接替他們的王朝都十分強大等。秦王掃六合,隋朝終南北,二者興盛的快,亡的也很急。那麼這兩個王朝滅亡的原因又有哪些異同點呢?

秦隋兩朝都是開創性的時代,一個結束了西周以後長達數百年的春秋戰國時期,一個結束了魏晉南北朝的分裂時期。自然這兩個王朝的開國皇帝都是算是千古一帝,這兩個時期也是中國大地從分裂到統一的重要轉折時期。正是因為處於這樣的轉折時期,舊有勢力才會十分強大,擁有反彈的能力,就像秦末六國復立,隋末諸侯爭雄。而且這兩個王朝的二世皇帝在行政上都有一定的失誤,這才造成強盛一時的王朝滅亡。

秦朝和隋朝統一天下後都對中國的整體進行了改革,所以樹立了一大批敵人。秦朝廢除了傳承千年的分封制度,改為實行郡縣制度,集權於中央,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正因如此秦朝才成為我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這種制度的好處就是中央能夠統一調度全國資源做大事,順應了歷史的發展。但是那些貴族士大夫的利益也因此受損,秦始皇在的時候他們還不敢起什麼風浪,秦始皇駕崩後昏庸的胡亥自然鎮壓不了這些昔日的貴族。

而隋朝統一天下後,意識到魏晉南北朝以來門閥士族制度的危害,隋文帝時期創辦科舉制度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舉制度打破了官場由門閥士族壟斷的局面,使得普通百姓和寒門子弟有了進入官場的出路。此制度也嚴重損害了門閥士族的利益,同樣的在國家強大時能夠保持穩定,一旦國力受損,內亂不斷時這些門閥士族就會再次反叛推翻隋朝。

但是統治國家不能只靠將軍,還需要讀書人,所以秦隋兩朝建立後雖知道那些貴族是敵人,可又不得不借助他們的力量治理國家、維持統治,平時這些人將野心隱蔽起來,一旦國家危難之時或皇帝無能之時,他們就會趁火打劫,秦朝和隋朝都是這樣滅亡的,這是最大的相同點。

其次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秦始皇和隋文帝都犯了錯誤。秦始皇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秦始皇在位時一直沒有明確繼承人是誰,直到臨死前才倉促立遺詔預備傳位給扶蘇,這才給了李斯和趙高篡改遺詔的機會。隋文帝也是沒有看出楊廣的另一面,楊廣雖然確實有治國之才,但內心陰險毒辣,相反廢太子楊勇就寬厚多了,若楊勇繼位至少能做個守成之君,不會讓隋朝二世而亡。

正是由於胡亥和楊廣繼位後政策上的失誤,才給了舊有貴族勢力反撲的機會。不過這兩個人失國的方式又不同。胡亥是太過於寵信趙高,以致於叛軍快打到家門口了自己還不知道,還被趙高矇在鼓裡,等到知曉敵情時已經為時晚矣。楊廣呢又是太有能力,但是他想一代人把幾代人的事都做了。開鑿大運河、三徵高句麗、西征吐谷渾、營建東都洛陽並遷都、三下揚州等,哪一件事不是勞民傷財,以致於最後國力過度消耗,在第三次征戰高句麗的途中楊玄感就趁機造反了,一石驚起千層浪,沒過多久天下就再次大亂。

總的來說,秦朝和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就是舊有的貴族勢力太強大,二世皇帝政策失誤加速滅亡過程。不過這兩個短命王朝卻分別奠基了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兩個王朝——漢朝和唐朝,也是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胡亂看一點東西


秦和隋都是結束長期分解重新大一統的朝代,兩者都有很多相似之處。

首先都結束了長期割據實現國家統一。

其次統一後都對外發動了戰爭,秦蒙恬出擊匈奴,屠雎出擊南越。隋朝則是派楊素、史萬歲等出擊突厥,攻打高麗。一系列的戰爭解除了異族對中原王朝的威脅。

再次對內都建立了新制度,秦朝設立郡縣制取代分封制。隋朝開創了科舉制度。這些都對後來產生了深遠影響。都有史無前例的浩大工程,秦朝修建了長城和靈渠以及馳道,隋朝開通了大運河。

最後兩者都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覆滅。而兩者的替代者漢朝和唐朝卻是極為強大的朝代。

說完這些我們就能總結出秦隋覆滅的相同原因了:

1.兩者都是通過武力方式實現國家統一的,都沒有經歷過農民起義,沒有見識過農民起義的力量,統治者過於迷信武力而缺少懷柔政策,缺少統一思想工具。

2.國家統一後沒有采取緩和社會矛盾的措施,且急功近利發動大戰爭和進行大規模建設,激化了社會矛盾。

3.兩者進行的政治改革觸動了舊貴族的利益,所以遭到舊勢力瘋狂反撲。

4.嬴政和楊堅在選擇繼承人上都犯了很大錯誤。


愛波波的貓


拿破崙說過:一個獅子領導的綿羊部隊,可以打敗一個綿羊領導的獅子部隊,充分體現了一個領頭羊的作用,打仗靠主帥,主將不力累死三軍;治理國家靠的是皇帝。秦朝和隋朝都是因為皇帝無能而亡國。

 

秦始皇在中國歷史上是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建立首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可惜他死的太早,沒有來得及新老交替,留下很多歷史隱患。

 

秦始皇出遊南方病死沙丘宮平臺,宦官奸臣當道,秘不發喪,在趙高與李斯的幫助下,殺死胡亥兄弟姐妹二十餘人,並逼死扶蘇,當上秦朝的二世皇帝。傀儡皇帝秦二世即位後,宦官趙高掌實權,實行殘暴的統治,終於激起了陳勝、吳廣起義,六國舊貴族復國運動。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趙高的心腹閻樂逼迫自殺,落下可悲的下場。

 

楊廣是隋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間開創科舉制度,修建隋朝大運河 ,營建東都、遷都洛陽,對後世頗有影響。然而頻繁的發動戰爭,如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加之濫用民力,致使民變頻起。造成天下大亂,直接導致了隋朝的覆亡。 大業十四年(618年),驍果軍在江都發動兵變,楊廣被叛軍縊殺,落下可悲的下場。

 

秦朝14年,秦二世無能,奸臣當道,權利被架空,被逼自殺。隋朝38年,第二任皇帝楊廣,荒淫無度,政策失誤,致使民變頻起,後被叛軍殺害。兩個皇帝都落下可悲的下場,造成國家快速滅亡。




襄陽匯


歷代王朝滅亡,其實很簡單,無非是“內憂外患”,只不過像秦朝、隋朝這種盛極卻迅速而衰的情況,比較少見。究其原因,不過是當時的統治者做得太過了的緣故。


秦朝、隋朝迅速而亡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內憂——統治者的低能緣故

秦、隋經過秦始皇和隋文帝的精心治理,國力達到頂峰,然而他們想不到的是自己的繼任者明顯缺乏他們那樣的能力,任性並胡作非為。


胡亥、楊廣即位後的種種行為,都是為了滿足一己私慾而橫徵暴斂、刑罰嚴苛。如秦朝不惜民力修建阿房宮、萬里長城,北擊匈奴、南伐蠻越,隋朝大興土木營造洛陽、大運河、三徵高麗等超越國力的社會、軍事行動都加重了民眾負擔和國力損耗。


同時,秦二世和隋煬帝剛愎自用,統治低能,他們任用奸佞,誅殺罷黜有能力之人,使得諸如秦之李斯蒙恬,隋之楊素高穎等能臣猛將毫無用武之地。民怨沸騰,再加上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了這種百姓情緒,為秦隋滅亡敲響了喪鐘。

二、外患——秦隋二朝的牛人太多

縱觀秦、隋二朝末世的戰爭中,能人太多了。


秦末中的陳勝吳廣,為秦朝開挖了墳墓,隨後崛起了項燕、項羽、劉邦、韓信等人放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超一流的人物,即使當時大秦還有章邯、王離、涉間、蘇角等人也無力迴天。


而隋末遇到了比秦末更嚴重的問題,即世家大族比秦末的諸侯遺族更為強大。李密、李淵、楊玄感等人,不僅有雄厚的家族支援,本人也都是雄才武略,有智慧有計謀,這不是當時的楊廣所能比擬的。


秦朝和隋朝,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相像的兩個王朝,它們盛極而衰,彷彿是轉瞬即逝的流星,燦爛而短暫,不過卻也並不一無是處——它們照亮了漢唐這兩個偉大的王朝。


強哥說文史


秦朝為什麼滅亡

第一:七國餘黨未消

嬴政在位期間,還是有很多其他六國的貴族在虎視眈眈,私底下也擁有一定的勢力,因為國家滅亡的仇恨,雖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淡,但是這個時間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起碼需要過幾代人的事情。

其實很好理解,就像你是一個國家的人民,甚至是擁有一定地位的人,國家被滅掉,你心裡還是會想著隨時起義,復辟自己的國家,在私底下擁有一定的追隨者,一旦時機成熟,你就會毫不猶豫的發起進攻,就像我們常在電視上看到的“反清復明”這部分人的思想也是一樣的。

可以說,在秦國的表面,地下也是暗流湧動,隨時有一大幫人準備復辟。

第二:嬴政太過心急了。

在嬴政上位期間,做了太多操之過急的事情了。

好比車同軌書同文。這一舉不僅得罪了原有的貴族,更得罪了其他的六國成員所有人。

我們一直存在的習慣,你說變就變。用現在通俗易懂的理念來講就是:你原本在一家公司上班,但是這家公司被一家外企給收購了,並且一開始就要求你使用人家的管理模式,規章制度,甚至連你使用的中文都要進行改變,請問你心裡是怎麼想的,可能為了工作,你會繼續忍耐,但是你心裡會不會產生其他想法?當然越底下的人越沒有感覺,例如清潔工等等。這就這就是好比當時的秦國,對於普通農民是沒有太大的區別的,但是對於一些相對有認知的人呢?

第三:增加徭役

修長城;秦直道:皇陵等等一些大工程,底下人民其實要求不高,活著能吃飽穿暖,但是這幾項大工程一下來,徵收的民工不計其數,可以說舉國上下的勞動力大半都被徵收了。

這一下來,民生怨道,更容易產生反叛心理。去大概率死,不去必死。所以得罪了太多人了。

第四:胡亥即位

這傢伙上臺之後,變本加厲,增加更加嚴重的徭役,將自己的親生兄弟全部殺死,底下的官員得罪他的也全部都被除掉了,任由趙高胡作非為。把朝局上下搞得烏煙瘴氣。

因為徭役的增加導致底下人民的反抗,再加上之前滅國的仇恨,餘下勢力捲土重來。

所以直接導致了秦國的滅亡。

隋朝的覆滅。

第一:依舊是徭役問題

開挖大運河,雖說這是一項有名的大工程,也確實有利於民生的發展,但是還是依舊跟秦朝一樣,民生暫未安定就強行增加徭役,倒是不少家庭承擔不起,影響人民的生計。

第二:三徵高麗失利

隋煬帝將國中的軍力全部發往前線,這就導致給反叛者極大的機會。

前後三次征伐高麗,也導致了自己的傷亡慘重消耗數百萬的軍力,如此大規模的消耗國力。國家承受不起,最終只能層層剝削底層百姓最終導致民眾不滿,進行起義

第三:科舉制度改革

科舉制度改革雖說如同大運河一般,從長遠來看,有利於國家的發展。

但是歷史上的改革基本上都會損失一部分人的利益,而這次的科舉制度改革也正是如此,損害了隋朝高層官員的利益,導致朝局不穩,在最後徵收高麗的時候,內部起兵發生叛變,導致隋朝滅亡。

可以說秦朝跟隋朝的滅亡都是因為增加過多的徭役,導致人民承受不起,加上朝局不穩最終導致覆滅的。





講故事的麻瓜


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規律,不僅是秦朝、隋朝、還有民國,都是這樣的。

在巨大的社會變革後用新思想建立的朝代或政權,往往會受到各方面勢力影響,使新朝代或政權不完善,從而導致短時期滅亡。要從新建立一個朝代或政權來修改之前朝代或政權留下的政策。從而使像秦,隋這些朝代形成了舊時代與新時代的變革的過度期。很多歷史學家,也會因為這兩個朝代或政權在制度與社會上的接近,而將兩個統一起來研究。如秦漢,隋唐,都是這樣的。

秦朝之前是中國的東周的春秋戰國時期,這個時期的制度主要是沿襲了西周的封建制度,到了秦朝後,秦朝的制度是按秦國實施的郡縣制度。這樣兩種制度之間必然存在很多不融合之處,這些不融合的地方,主要表現有,

一,稅收與徭役的不合理性,中國的國土地面積比春秋時一秦國的面積大的太多。秦國可以用的徭役制度強行推到整個中國,就不全理了。如讓江蘇的人到陝西去修長城,這就是非常不合理的,如果讓西安的人去陝西修長城,還能理解,路途較近。這就是陳勝吳廣起義的主要原因之一,法不得變通。

二,舊勢力殘留秦朝之初舊勢力還是非常強大的,張良,項羽都是舊勢力的殘留。

三,國法苛刻,秦當時用的是法家思想治國,秦法苛刻,不容變通。讓過渡期的人民不適應這種法律。

所以後來的漢朝,在很多方面都有所改變,

第一個就是法律方面,漢初講的是無為之治,給民以生息。這就是對秦法苛刻與徭役太重的重大改變。

第二個方面,漢初封了一些蕃國。讓這些蕃國來化解國家大難管理的問題。

第三個方面,恢復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傳統禮法,以安撫舊的勢力。(當然,這個時候舊勢力,也差不多死完了。)舊勢力,也明白了歷史不能後退的道理,反抗會小很多。

隋之前的社會是南北朝,社會大動盪,各種思想相互衝突。當時的社會是一個以軍閥,門閥,世族為主要的社會。

隋一統,打破了這些舊的勢力。必然會遭到這些勢力的反抗。李淵就是軍閥之一,這就跟秦朝時的舊勢力一樣的。隋的統一是沒有秦的統一那麼徹底的。

再一個,隋朝統治階級內部也不團結,分了不同的派系。這也是舊勢力殘留的一個原因。

三則,隋也亂用民力,特別是幾次出征高麗。

四則,自身的制度不完善,包括各級管理及選官政治。

到了唐朝後,一,對殘舊勢力及軍閥打擊力度是非常強的,同時對各方勢力的拉攏。也非常到位。二,完善了很多制度,包括科舉制度這樣沿用千年的制度。三,給民以生息。

民國也差不多,民國推翻清朝的統治時,也是有殘留勢力,像後來搞了一個復辟,搞了一個偽滿就是這樣的。再就是收編的各路軍不協同中央管理,這點與隋朝也非常接近。三,內部不團結,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官員腐--敗。讓百姓對新政府失去信心。所以變革並不徹底,最終也只能慘淡收場。







愛發視頻的小夥


極致的輝煌過後必然是如雪崩一般的迅速的消亡。當一堆柴火燃燒得最充分、最明亮的時候,也是這堆火焰進無可進的時候,等待它的必然是消亡!

秦朝和隋朝都是一個歷經長久的戰亂過後,在一代雄主的領導之下迅速總結當時整個中國範圍之內的動亂,可以說是建立一個強大的無上帝朝!

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迅速滅亡呢?

在我看來有一下幾點,不妨且聽一下:

1.未能很好的處理國內社會矛盾(既得利益階級)

為什麼這麼說呢?秦朝當時在統一全國過後,秦皇不知道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反正我是沒看明白)對當時六國的貴族是照顧得好好的,又是發銀子,又是讓他們留在故國的,你說這一有機會這些六國貴族能不反嗎?而隋朝呢,就倆字兒“門閥。”隋朝時,門閥已經隨著選官制度和對知識的壟斷,已經發展壯大起來,甚至達到了可以架空皇帝的地步,皇權和這些各個家族的權力之間必然有一場“你死我活”的爭鬥。

2.攤子鋪得太大,消耗了太多國力。

你可以說秦始皇是暴君,你也可以說秦始皇對不起秦國,但是你絕對不能說秦始皇對不起中華民族。他在位時的靈渠,長城,五尺道等等一些全國性的大工程,可以說是撬開當時老百姓的骨髓來澤被後世,他完全可以放緩腳步,但是他沒有,他一口氣把這些哪怕有一個就可談得上豐功偉績的大工程,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完成了。隋也是如此,多次征伐高麗,修剪大運河,都是對隋朝潛力的過度消耗,至此這兩個朝代在最短的時間發出自身最亮的光芒,又怎能不早早就消亡呢?


半生隨風


歷史的個個朝代,幾乎都是會在過度繁盛後,漸漸地走向衰敗,滅亡。

其實,清朝的和隋朝滅亡的原因有點相似。

  • 首先,統治者後期都是好大喜功。大量建造宮殿,出巡遊玩等等。調集勞工苦役,沉重的徭役賦稅,導致民不聊生。
  • 再者就是後期爆發了多數農民起義,因為人民不堪國家的暴政,已經導致“民心不向”的局面。百姓苦不堪言,只能揭竿而起,奮起反抗。
  • 最重要的就是,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衝突,集團內部並不是很安定。

山顛一壺清酒r


秦隋兩代,都是結束混亂年代的大一統王朝,但都國祚很短,最後統一華夏的碩果被漢唐兩代摘的,其實秦朝和隋朝滅亡的原因是有相似之處的。

1.秦朝和隋朝都是通過戰爭結束分裂狀態的,但在統一天下後都沒有處理好與前朝殘餘勢力的關係。

秦朝在統一天下後,東方六國遺留下了大量的殘餘勢力,六國剩餘貴族時刻都在觀望著時局的變化,積蓄力量等待復國,可是秦朝沒有合適的政策對這些貴族合理的安撫,也沒有能夠及時的分化他們的勢力,導致六國貴族後來借陳勝吳廣起義之機紛紛起來複國,最終秦國土崩瓦解。隋朝也是一樣。大家都知道,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統治還是靠著世家大族來維繫,所以南方的世族大姓人家很多,隋滅陳後,由於沒有采取合理的政策安撫當地的士族導致發生了江南士族高智慧等人的叛亂,雖然叛亂後來被平息但也動搖了隋朝在江南的統治,再加上隋朝末年,統治階級內部的分裂,都直接導致了隋朝的滅亡。

2.秦朝,隋朝的統治者好大喜功,用民過度。

秦朝建長城,造阿房宮,隋朝開大運河,建東都洛陽都是在短時間內連續立起的大工程,這期間大量的徵發民夫,加上官員橫暴,對民夫虐待導致民怨沸騰,再加上田地無人耕種,糧食產量下降,更至天怒人怨,最終導致百姓揭竿而起,王朝毀滅。

3.秦朝和隋朝的法度在統一後不同程度的讓百姓感到嚴酷暴虐。

無論是《秦律》,還是源自於《開皇律》的《大業律》在王朝統一後都不同程度的讓人感覺到嚴酷,這固然有封建法典固有的嚴酷冷峻外,其實主要還是統一後,新收服地區不適應原來的法律,而統治者又沒有及時的修改法律,以達到大亂平息後應有的寬法慎刑,使得變亂又起,再無法收拾。

這就是秦朝隋朝為何統一後迅速滅亡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