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好手——明朝內閣首輔徐有貞:迎英宗復位 構陷害死於謙

徐有貞在明朝歷史上還有比較有名的,曾經做過英宗時期的內閣首輔。徐有貞原名徐珵,為人長得短小精悍,非常聰明,愛追求功名,對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陰陽方術等都很有研究。

正統十四年,瓦剌大軍襲邊,明英宗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御駕親征,在土木堡與瓦剌大軍交戰,大敗被俘,這就是有名的“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後,留守京城的郕王朱祁鈺召集群臣商議,徐珵稱自己夜觀天象,顯示這一切都是天數,朝廷必須南遷才可躲過這一劫。他這一說,遭到了兵部侍郎于謙等人的大力反對,連站在一旁的太監都呵斥徐有貞。因為這件事,後來做了皇帝的明代宗朱祁鈺很不喜歡徐珵,所以徐珵在仕途上一直得不到升遷。後來,在陳循的勸說下,徐珵改名為徐有貞。

徐有貞的功績及主要事蹟


  • 治理黃河

明代宗景泰三年,黃河決堤,朝廷先後派了多位官員前去治理,均無功而返。開頭說過,徐有貞對水利很有研究,大臣們一致推舉徐有貞,於是代宗升徐有貞為左僉都御史,命他治理黃河。

治水好手——明朝內閣首輔徐有貞:迎英宗復位 構陷害死於謙

徐有貞

徐有貞到了張秋縣,查看水勢之後,獻上三條治水的計策,分別是建造水門、開鑿支河、疏浚運河。皇帝同意了徐有貞的計策。徐有貞於是大量徵集民夫,他親自到場督導工程,在張秋縣和河、沁之間挖了一條廣濟渠,建了一座通源水閘。當時,工部尚書江淵等人建議皇帝再派5萬京城駐軍協助建設,希望能在三個月內完工。徐有貞說,如果派駐軍前往,需要耗費更多的錢糧,現在決口已經被堵住,河堤已經修繕的很堅固了,只用現有的民夫就足夠了。

徐有貞治水回京之後,受到皇帝厚賞,之後又派他巡視漕河。過了幾年,山東再次遭遇大水,黃河河堤多處損壞,只有徐有貞負責修築的那一段完好無損。於是徐有貞再次帶人修復河堤、堵住決口,從臨清到濟寧修建了多個水閘,這才平息了水患。皇帝不僅對他大加賞賜,還升他為左副都御史。

  • 迎英宗復位

英宗被瓦剌放回之後,一直被代宗囚禁在南宮,不聞不問,也不讓朝廷百官接近英宗。景泰八年,代宗朱祁鈺得了重病,此時太子朱見濟已經去世,代宗沒有其他的兒子,也遲遲不復立侄子朱見深為太子。

治水好手——明朝內閣首輔徐有貞:迎英宗復位 構陷害死於謙

明英宗

武清侯石亨、都督張軏、太監曹吉祥等人準備迎英宗復位,於是找太常卿許彬商量,許彬說:“這是不世之功,但是我老了不中用了,徐有貞是個非常有計謀的人,你們可以找他商議。”於是石亨個人找徐有貞商議請英宗復位之事,徐有貞很贊成,還說應該先讓住在南宮的英宗知曉此事。張軏已經提前秘密聯繫了英宗,徐有貞說如果這樣則大事可成。

這年上元節,徐有貞觀天象之後,對石亨等人說:“天上紫薇星有變,成事就在今晚,機不可失啊。”於是石亨、張軏、曹吉祥三人立刻去準備相關事宜。徐有貞在家裡焚香禱告一番,與家人訣別之後,趕往皇宮。因為當時過了三更,第二天正月十七要上早朝,城門很早就開啟了。

徐有貞率人直奔南宮,砸到圍牆之後進入宮中,跪請英宗復位。英宗即位之後,廢黜代宗,改為郕王,遷到西宮居住。

  • 陷害於謙

徐有貞助英宗復位之後,受命入內閣,參預機務。而少保于謙,大學士王文、陳循、蕭鎡、商輅,尚書俞士悅、江淵,都督範廣,太監王誠、舒良、王勤、張永等被下旨下獄。

治水好手——明朝內閣首輔徐有貞:迎英宗復位 構陷害死於謙

于謙

徐有貞曾經想讓于謙幫忙助自己取祭酒的官位,于謙也幫忙了,但是沒有成功。徐有貞認為于謙不是真心幫自己,對他生了間隙。英宗復辟之後,徐有貞立了首功,他公報私仇,誣陷於謙、王文等人打算擁立襄王朱瞻墡(明仁宗第五子,英宗的叔父)為帝,應該立即治罪下獄。而且陳循、蕭鎡、商輅等人心向代宗,也得一同治罪。

英宗皇帝因為徐有貞擁立自己復位,對他十分信任,不等退朝,就下令逮捕以上這些人。第二天英宗命徐有貞負責審訊此事。王文、于謙與徐有貞對簿公堂,王文辯解道:“迎立藩王為帝,必須有金牌符信,派遣人的話必須要有馬牌,究竟有沒有此事,去內府和兵部一查不就清楚了。為何無故冤枉我們?”徐有貞說:“事情沒有成功,自然也就沒有證據,但你們有這個心,就應該定你們的罪。”于謙此時已經知道徐有貞這是公報私仇,想要致自己於死地,他對王文說:“徐有貞、石亨等人這是存心要致咱們於死地,咱們辯解還有什麼用呢”。

都御史蕭維楨也在公堂上坐著,他對於謙說還是你看得明白,這種事出在朝廷裡,承認是死,不承認也是死。 英宗猶豫未決,認為于謙確實有功勞,不應該判刑。徐有貞卻以“不殺于謙,復辟之事師出無名為由勸英宗殺了于謙。於是英宗下令判處於謙、王文死刑。據說行刑的這一天,烏雲遮天,道路兩旁的百姓無不傷心哭泣。太后聽聞于謙死了,也難過好幾天。

徐有貞的下場


天順元年,徐有貞成為內閣首輔,明英宗對他更是信任有加,允許他可以隨時進宮覲見。

徐有貞成為內閣首輔之後,與之前的石亨、曹吉祥等人日漸疏遠,還經常在英宗面前說二人的壞話,石、曹二人對他怨恨不已。英宗皇帝因為得知于謙被害真相,知道是冤枉了于謙,非常後悔,對徐有貞也疏遠了。

石、曹二人處處與徐有貞作對,還誣陷徐有貞以大禹、曹操自比,心懷不軌。最終,徐有貞被英宗貶為庶民,流放雲南。雖然後來,徐有貞被恢復官員身份,但因為他構陷於謙、王文,遭到當時官員的仇視,所以一直未被啟用。直到成化八年去世。

徐有貞此人,還是很有能力的,從他整治黃河水患就可以看出,在代宗病重之時,他審時度勢,幫助英宗復辟,可見其政治頭腦。但是他做人上存在問題,求助於謙無果之後,便懷恨在心,伺機報復,可見心胸狹窄。最後因別人的構陷而被罷官流放,也算是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