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梵高誕辰167週年

紀念梵高誕辰167週年

文森特·威廉·梵·高

Vincent Willem van Gogh

(1853-1890)

2020年3月30日,梵高誕辰167週年。

吳冠中先生在生前曾和我談起過梵高的《向日葵》,他說:梵高的《向日葵》就是一張人的臉。而吳冠中先生自己也畫過《向日葵》。吳先生的《向日葵》當然比梵高的平和多了。今天是梵高誕辰167週年的日子,我又想起了這一幕。

有人說,梵高沒有到過中國,但在中國卻處處都是梵高的故事。1933年4月,中華書局就出版了“世界名畫第三集”《梵高》,是由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劉海粟編著的。而那本歐文斯通撰寫的《渴望生活——梵高傳》更是風靡一時,梵高對生活的生命的烈火激動了幾代人,是現代青年的藝術之夢。此書自1962年出版以後,1978年5月才有臺灣詩人余光中翻譯由臺灣大地出版社出版,當時名為《梵谷傳》。

改革開放以後,名聞海內外的深圳大芬村竟然出現了一群以臨摹梵高作品而出名的中國農民畫者。他們的作品正在被源源不斷地賣到梵高的故鄉,以滿足源源不斷的來自世界各地遊客的需求。一些幼兒培訓機構,還把梵高作品製作成幼兒美術啟蒙教材。梵高在中國竟然直追中國畫的普及程度,是否因為梵高把油畫從寫實到寫意昇華滿足了中國式的審美需要?只是一道題,可以很娛樂,也可以很學術。答案有待梵高再老去若干歲。但梵高的藝術恰恰是不老神話。

纪念梵高诞辰167周年
纪念梵高诞辰167周年纪念梵高诞辰167周年
纪念梵高诞辰167周年

劉海粟編輯的由中華書局出版的畫冊《梵高》

纪念梵高诞辰167周年

余光中翻譯的初版《梵谷傳》封面

—梵高自畫像 —

纪念梵高诞辰167周年

自畫像

1887年

纪念梵高诞辰167周年

自畫像布面油畫

57.0cm×43.5cm 1889年8月

華盛頓國家美術館

纪念梵高诞辰167周年

自畫像

— 梵高作品 —

纪念梵高诞辰167周年

有葡萄、梨和檸檬的靜物

1887年

纪念梵高诞辰167周年

夜晚露天咖啡座

1888年

纪念梵高诞辰167周年

紅葡萄園 布面油畫

75.0cm×93.0cm 1888年11月

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館

纪念梵高诞辰167周年

鳶尾花 布面油畫

71.0cm×93.0cm 1889 年5月

洛杉磯蓋蒂中心

纪念梵高诞辰167周年

山腳下的麥田

1889年

纪念梵高诞辰167周年

麥田裡的柏樹

1889年

纪念梵高诞辰167周年

埃加里埃加林高地上的麥田和柏樹

1889年

纪念梵高诞辰167周年

林中的灌木

1889年

纪念梵高诞辰167周年

杏花枝

1890年

纪念梵高诞辰167周年

文森特·梵·高 —— 房屋和人物

1890年

纪念梵高诞辰167周年

普羅旺斯的阿爾卑斯山風景

1890年

纪念梵高诞辰167周年

嘉舍大夫布面油畫

67.0cm×56.0cm 1890年6月

私人收藏

—梵高的書信與草圖 —

纪念梵高诞辰167周年
纪念梵高诞辰167周年纪念梵高诞辰167周年
纪念梵高诞辰167周年纪念梵高诞辰167周年
纪念梵高诞辰167周年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美術報,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臺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