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過社交恐懼症嗎?

一吱軟妮醬


有過。我小時候出門,遇到熟人都會繞道走,別人還以為怎麼惹到我了,而我只是單純的不知道跟他怎麼寒暄打招呼,所以選擇用逃離來面對。

我還常常拒絕別人的幫助,覺得自己不配。一群人聚在一起聊得火熱,看到我卻都不說話了,我就以為人家是在說我。別人無心的一句話,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都會讓我的情緒降到谷底。我會覺得自己“又醜又笨,糟糕透了。”

後來年齡漸長,情況有所改善。自己又看過一點心理學,才明白當時所有的行為背後都是源於自卑——低價值感。而這種低價值感源於我的原生家庭。

我的媽媽外強中乾,看著強勢,內心卻非常自卑。她不怎麼去人多的地方,常說像她這樣的人又矮又醜又無用,到人跟前就是個笑話。她害怕受傷,選擇了固步自封。

“一個家庭就是她的宿命。”低價值感的媽媽容易養出低價值感的子女。我從內心裡覺得自己不如別人。遇到別人對我好,我會覺得我不配。遇到別人對我的傷害,我會覺得是我不夠好。以至於很多年裡,我都活的卑微如塵。

後來機緣巧合,遇貴人幫扶,學會重新審視自己,愛自己,接納自己,慢慢走出原生家庭帶給我的影響。開始我新的人生篇章。

在此我想說的是,為人父母,不管遇到任何的艱難困苦,我們都要有一顆積極樂觀的心,給孩子一顆充滿希望和光明的種子。這不光是為自己,也是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明天,我們一起加油!


依然161549916


 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又名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見人恐怖症,是一種對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患者對於在陌生人面前,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交場合,有顯著且持久的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會引起羞辱、難堪。有些患者對參加聚會、打電話、到商店購物、或詢問權威人士都感到困難。

      害怕,這是我們唯一應當害怕的東西。其實這是心理學上的障礙疾病。在美國的心理障礙疾病的診斷中,社交恐懼症已排名第三,前兩名是憂鬱症和酗酒。隨著網絡普及,時下“宅文化”流行,把“宅”當成是時髦的青年男女們,很有必要問問自己有無社交恐懼症的症狀

  有的人,明明是鼓起了勇氣要上臺演講,卻結巴半天,詞不達意,下來後羞愧萬分,再也不當眾發表意見,因為他覺得現實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失敗,不能自取其辱。

      也有人心裡有很多話想說,卻無法正視別人的目光,一張嘴完全不知道該說什麼,為了不和客服小姐爭論,只好忍受產品問題,為了逃避面對老師,功課裡明明不懂的東西也假裝自己懂了。

      還有的人,乾脆就把自己關在家裡,能少見人就少見人,他們對人多的場合充滿懼怕。

      害怕,這是我們唯一應當害怕的東西羅斯福夫人。這句名言曾在經濟大蕭條時期,鼓勵過無數的美國人走出消沉,迷茫的低谷。

      有社交恐懼症的人,應該把這句話多讀幾次,或者,是每天都讀上幾次。

      我們害怕的,是害怕本身你認真地想過這一點嗎?

      我們害怕那種“令我們害怕”的狀況,這是我們不斷逃避人際交往的本質問題。

      人際交往,在“社恐”患者的心中,代表著尷尬、出醜、被嘲笑、批評……徹頭徹尾的失敗。

      一想到這樣的失敗,“害怕”就被提前透支了。

      “社恐”患者總覺得自己是一座孤島,無人理解,也無人在意,但他們卻時刻渴望著過往的船隻。

      等到船隻真的來了,他們卻手足無措,第一個念頭就是:我藏在什麼地方好呢?

      也許你更應該做的事情是:不要躲藏,直接面對。面對你的恐懼,面對令你恐懼的一切狀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