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強項令”頂撞光武帝看劉秀治世風格

引言

東漢時期,洛陽令董宣在任期間,不畏權貴,執法嚴明,曾得罪湖陽公主的故事在民家流傳甚廣。經光武帝劉秀插手追究冒犯公主之罪,但是董宣在金殿之上拒不低頭,侍衛都摁不動脖子,最後劉秀怒道:把這硬脖子給我攆出去。從此,董宣有了“強項令”的稱號。董宣難道不怕小命難保?給皇帝的姐姐磕頭認錯沒什麼大不了的事,為何連皇帝的一點情面都不給?其實,

董宣和劉秀君臣二人演的這出戏,是早有的默契,這裡面可是有大學問。

從“強項令”頂撞光武帝看劉秀治世風格

董宣上殿

劉秀:家道中落,長姐如母

湖陽公主劉黃是是劉秀的大姐。早年間,劉秀的父親劉欽曾擔任過濟陽縣令、南頓縣令,但是他為官清廉,沒有為家庭積累什麼財富。公元3年,劉欽早逝,留下劉黃、劉秀兄弟姐妹六人,孤兒寡母在劉秀叔叔劉良的關照下,生活才算有了點兒著落。那年,劉秀9歲,長姐劉黃21歲。俗話說,長姐如母,劉秀就是在大姐的陪伴和照顧下長大的。我們可以推測出,在這種家境下,這位大姐在劉秀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王莽末年,天下群雄並起,劉秀靠著自己的雄才大略一統天下,恢復了大漢江山。公元25年,劉秀稱帝,當時天下還是諸侯紛爭之時,還有很多硬仗要打。但是次年,劉秀便迫不及待封了自己的大姐劉黃為“湖陽公主”。也就是說,劉秀的母親在他心目中什麼地位,這位大姐“湖陽公主”在他心中就是什麼地位。

從“強項令”頂撞光武帝看劉秀治世風格

董宣:不畏權貴,惹怒公主

《後漢書》是這樣記載這件事的。

時湖陽公主蒼頭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驂乘,宣於夏門亭候之,乃駐車叩馬,以刀畫地,大言數主之失,叱奴下車,因格殺之。

這位“蒼頭”就是指湖陽公主府裡的家奴,殺了人就躲在公主府裡不出來了。董宣當然不能進入公主府裡抓人,但是,他一直派人盯著這殺人犯什麼時候出來。正好,這天湖陽公主外出,這個殺人犯陪著公主一起外出,被董宣抓了個正著。請注意,董宣這裡一點兒都沒有給湖陽公主面子,他先是“駐車叩馬,以刀畫地”。那個時代,誰敢直接持刀攔下公主的馬車,可見董宣確實是個有熊心豹膽的酷吏。之後,他又“大言數主之失”,說白了,就是狠狠地批評了公主管教不嚴之罪。最後,“叱奴下車,因格殺之”,當場就把公主府的家奴給就地正法了。湖陽公主哪受得了這個窩囊氣,哭哭啼啼去找皇帝弟弟,告董宣的狀去了。

從“強項令”頂撞光武帝看劉秀治世風格

湖陽公主見劉秀

背景:偃武修文、勵精圖治

我們都知道,劉秀打天下時,靠的是“武治”,可如今天下太平,治理天下就需要“文治”了。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裁撤軍尉,建立太學,繼承獨尊儒術的傳統,開啟了偃武修文、勵精圖治的序幕。不過,天下亂了很多年了,要想馬上恢復到政通人和的局面,就要頒佈一系列治國法令。遵守這些法令在老百姓那裡還是沒有問題的,但要在皇親國戚、立國功臣這裡行得通,恐怕得要他們主動配合才行。否則,劉秀是不是也得像劉邦、朱元璋一樣對功臣們大開殺戒了。嗯!估計劉秀當時一定頭疼過怎麼才能鎮得住這幫特權階層。

從“強項令”頂撞光武帝看劉秀治世風格

光武帝劉秀

董宣擔任洛陽令之前,還擔任過北海相、江夏太守等職,這個人為什麼被調到京城?洛陽令這個角色,可不僅僅是個地方性長官,因為當時要管理京城的事務,洛陽令比一般地方官權力要大很多。洛陽的治理方式是全國的風向標。特別是京城內王宮貴胄集中,能管得住這些人的,不是個狠角色,恐怕也入不了皇帝的法眼。說白了,光武帝劉秀需要的這個人,必須要:鎮得住皇親、唬得住權臣、守得住法治、悟得透聖意。恰恰董宣就是這麼角色。

從“強項令”頂撞光武帝看劉秀治世風格

君臣:高度默契,共演雙簧

且說湖陽公主去金鑾殿告御狀,光武帝劉秀聽罷大怒,即召董宣進宮。長公主都敢欺負,這還了得。《後漢書》曰:

帝大怒,召宣,欲棰殺之。宣叩頭曰:“願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聖德中興,而縱奴殺良人,將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須棰,請得自殺!”即以頭擊楹,流血 被面。帝令小黃門持之,使宣叩頭謝主,宣不從;強使頓之,宣兩手據地,終不肯俯。

皇帝要殺董宣,而董宣卻說,陛下要做一箇中興皇帝,卻讓公主放縱家奴殺害百姓,你還怎麼治理天下?不須你下令,我自殺得了。說罷一頭撞了柱子,弄得頭上、臉上都是血。劉秀趕緊讓侍衛拉住他,算了!算了!給公主磕個頭認個錯得了。但是,董宣不幹,我沒錯。侍衛按著脖子硬是摁不下去。

從“強項令”頂撞光武帝看劉秀治世風格

董宣

劉秀要收拾董宣,可以由一百種方法弄死他,但是,他卻說要“棰殺”,就是用鞭子抽死。這是真的想殺嗎?砍頭只需要一刀就了事,要是鞭子估計得幾個時辰,也不一定能抽死。這明明是給自己留改口的機會。可是,董宣更倔,一頭撞柱子了。如果董宣想死,他可以撞狠一點,撞不死,也能休克過去。而他撞了柱子之後,還能頭腦清晰地據理力爭。是的,他壓根就沒有想撞死,而是選擇了撞出血就行了。從後來看,他雙手撐著地,侍衛摁他脖子都摁不下去,我們就知道他根本沒撞咋樣。這尺度拿捏得還是相當不錯。

從“強項令”頂撞光武帝看劉秀治世風格

董宣以頭撞柱

董宣深知劉秀和湖陽公主感情有多深,也知道這個長公主實在是得罪不得。但是,董宣更知道皇帝“聖德中興”的大志需要他扮演什麼角色。從皇帝說要拿鞭子抽死他的那刻起,他就參透了聖意。因為皇帝總不能不替姐姐做主吧!如果劉秀為了堅持真理,傷害了親情,這董宣就太不懂事兒了。反過來說,如果董宣真的低頭認錯了,這不是你董宣置皇帝的“聖德中興”大業於不顧嗎?所以,一出苦肉計的好戲就上演了,演給湖陽公主看。董宣說“縱奴殺良人,將何以理天下乎”,這哪是說給皇帝聽的,劉秀這麼聰明的人怎麼會不懂這個道理,分明是說給湖陽公主聽的。如果話說到這份兒上,湖陽公主再無理取鬧,就是逼著弟弟做昏君了。瞧!董宣這事兒辦得,既維護了皇帝的親情,也維護了法令的尊嚴,更重要的是,連皇帝的姐姐都不能法外開恩,你那些王宮貴胄還有什麼理由獨攬特權。看來,劉秀確實沒有看錯人。

從“強項令”頂撞光武帝看劉秀治世風格

劉秀

天下:皇帝聖明,政通人和

這出戏演完了,劉秀可沒有放過這個統一思想的大好機會。趕緊把董宣攆了出去。與其說是攆,不如說是趁機趕緊放他走。湖陽公主這個時候也就沒有話說了,只是放了幾句牢騷也就罷了,《後漢書》這麼記載:

主曰:“文叔為白衣時,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門;今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與白衣同!”因敕強項令出。賜錢三十萬,宣悉以班諸吏。

從“強項令”頂撞光武帝看劉秀治世風格

劉秀見宋弘

湖陽公主跟弟弟說,你每當皇帝時,藏個人,都沒有官吏敢上門搜查,當了皇帝后,你卻拿洛陽令都沒辦法?劉秀這是說出真心話了,“我是天子,不能和百姓一樣了!”隨後,還賜了董宣三十萬錢,這三十萬錢代表著皇帝的高度認同,一是肯定他的執法嚴明,而是肯定他的不畏權貴,三是表揚他情商賊高。同時要求把這件事宣佈給天下的官吏們。多好的教科書,皇帝家都遵守的法令,還有誰敢不去遵守。之後,董宣繼續打擊不法的豪門貴族。洛陽的土豪聽到他的名聲都心驚膽戰。從此,東漢王朝法令如山,政通人和。即便後來,湖陽公主新寡之後,劉秀想給他再找個老公,亦然是先徵求被姐姐看中的宋弘的意見,卻被一句“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給懟了回去。劉秀執政期間,從來不以皇帝特權逼迫他人。

從“強項令”頂撞光武帝看劉秀治世風格

南懷瑾

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稱讚劉秀,“中國兩千多年曆史,值得稱道能夠做到齊家治國榜樣的,只有劉秀一個人。”這個還真不是吹,劉秀出身太學士,博學多才,上馬可弄武,下馬可治國。不像劉邦一樣“狡詐”,不像趙匡胤一樣“生硬”,也不像朱元璋一樣“歹毒”。強項令董宣的故事,其實說的不僅僅是董宣的鐵面無私、法令嚴明,他更多的體現的是光武帝劉秀剛柔並濟的執政風格和治世在治人心的為君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