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生殺予奪,繩墨天下

除了張湯之外,西漢還有幾位有名的酷吏,他們的故事組合起來,可謂西漢酷吏群像。

第一位,叫做郅都。

看我生殺予奪,繩墨天下

郅都先在孝文帝時任職,在景帝時,升任中郞將。

他敢於當面直諫,和其他大臣吵起架來,一點兒也不退讓。

有一回,郅都陪景帝一起到上林苑,同行的還有賈姬。

賈姬上廁所,郅都和景帝就在外面一起等著。

這時候,突然,從林子裡跑出來一頭野豬,哼哧哼哧地衝進了廁所。

景帝大驚,看了一眼郅都,那意思,你還不趕緊地去救一下賈姬。

不料郅都紋絲不動。

景帝沉不住氣了,拔劍就要進廁所救美。

這時,郅都疾行幾步,擋在了景帝面前。

“陛下,一位姬妾死了,還有新的姬妾,像賈姬這樣的姬妾,天下多的是。但如果陛下不自重,漢室江山該怎麼辦啊?”

景帝聽了,一愣神,猶豫了下,就沒再往裡衝。

這會兒,那頭野豬竟然也哼哧哼哧地跑了出來,沒傷害任何人,跑了。

回來之後,此事傳出開來。太后聽說,特別滿意,派人重賞郅都。

濟南有一家人家姓瞷,這家人有三百餘口,是當地一霸,濟南太守都治不了他們。

景帝就任命郅都為濟南太守。

郅都到任後,馬上就將瞷家的首惡分子給殺了,其他人都嚇得膽戰心驚,不敢為惡。

治理一年之後,濟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周邊十幾個郡守,按說都是平級的官吏,但見了他都有幾分害怕。

郅都這個人呢,勇敢,有把子力氣,為官清廉。

別人給他的求情信,他連看都不看。

別人給他送東西,他也不收。

別人請他辦事,他一概不答應。

有人問他,你何苦這樣?

郅都回答說:“我遠離親人,在這裡做官,自當奉公職守,死而後已,怎麼能顧念這些兒女私情。”

郅都採用嚴苛的辦法來執行,而且王公貴族犯了法,也不寬容。

皇室成員見了他,都不敢正面相對,並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做“蒼鷹”。

漢景帝時,出了一件大案子,就是慄太子事件(點擊這裡複習)。

簡單說,就是慄姬失寵,本來的慄太子被廢為臨江王。

臨江王又被人控告侵佔宗廟土地,在中尉府受審。

郅都向來對王公貴族都不手軟,對臨江王也是嚴格審訊。

養尊處優的臨江王受不了這個苦,就要求給他刀筆,他要給景帝寫信以謝罪。

為什麼要刀筆呢?

原來,在西漢時,紙還沒有廣泛應用,文字都是寫在竹木簡上,筆寫錯了,就用刀刮掉。

所以,那時對於長期從事文書工作的人,稱為刀筆吏。

沒想到,郅都禁止手下人給臨江王刀筆。

當時的魏其侯竇嬰,是竇太后的侄子。臨江王為太子時,他曾擔任太傅之職。

魏其侯看不下去了,派人悄悄給臨江王送來刀筆書寫。

臨江王寫完謝罪書後,自殺了。

竇太后大怒,要問罪郅都,郅都被免官回家。

不久之後,景帝派人持符節,任命郅都為雁門太守。

雁門在今天的山西,為當時的邊郡之一,北面與匈奴接壤。

郅都的聲名很大,到任之後,匈奴人引兵而去,直到郅都去世,都不敢進犯邊關。

匈奴人曾照郅都的樣子做成木偶,用來練習射箭,結果都紛紛射偏,可見匈奴人對其害怕到什麼程度。

但竇太后並不放過郅都,找了個理由要殺郅都。

景帝來解勸,說:“郅都是個忠臣。”

竇太后反問:“難道臨江王不是忠臣嗎?”

最終,郅都被斬首。

第一位酷吏的故事講完了,一個酷吏是這樣,那酷吏們到了一起會怎麼樣?

那就要聽第二位酷吏的故事了。

第二位酷吏叫做寧成。

看我生殺予奪,繩墨天下

寧成這個人,霸氣。

他做小吏的時候,一定會欺負職位比他高的官吏。

對於那些比他職位低的小小吏,寧成特別嚴加約束,一點兒也不留情面。

這位寧成,恰好也在濟南擔任過都尉,和郅都兩個人工作就有交叉。

其他的都尉進入太守府,都是小心翼翼地,請別人幫忙通稟。

而寧成都是直接進見。

郅都對寧成也有聽聞,對他特別看重,很好地對待他,兩個人相處愉快。

後來,郅都被處死,長安城中宗室豪強屢屢有人作奸犯科,無人管束。

景帝就把寧成找來做官。

寧成的政績雖然不如郅都,但也把這班豪強人物治老老實實。

武帝即位後,豪強們抓住寧成的錯處,多次向武帝告狀,終於使寧成低頭受罪,被剃光了頭髮,用鐵圈束頸。

在漢朝,受了這種刑罰,一般認為就翻不了身。

寧成找了個機會逃了出來,然後私刻符信,逃出函谷關回到家鄉。

仕途上的失敗讓寧成轉向商業,他口出狂言道:“做官做不到兩千石,經商賺不到一千萬,怎麼和別人比?”

他靠欠債買下一批良田,然後出租給農戶經營。

幾年之後,財產就有千金之多。

幸運的是,正好趕上大赦天下,寧成也不用擔心被捕了。

除了經商,寧成可沒閒著,利用自己的資源刺探各種情報,有很多官吏被他鉗制,聽從他的指揮。

他每次出行,都有幾十人騎馬相隨,氣勢不下於一郡之守。

武帝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又想任用寧成為郡守。

御史大夫公孫弘趕緊阻攔。

“陛下,我在山東為吏時,寧成任濟南都尉,他施政如虎似狼,不宜治理百姓。”

武帝說好,不當郡守,那就讓他當個函谷關的都尉吧。

寧成就走馬上任了,負責把守函谷關,檢查出入人員。

一年有餘,出入函谷關的人員就編了首歌謠說寧成:寧見乳虎,無值寧成之怒。

就是說,寧願碰上母老虎,也不要遇見寧成發怒。由此可見,寧成的脾氣和聲威之盛。

就在這時,寧成卻遇見一個比他更厲害的人。

第三個酷吏,義縱。

看我生殺予奪,繩墨天下

義縱年輕時做過強盜,後來因為姐姐在王太后身邊做事,舉薦做了個小官。

此人執法,不避貴戚,敢於直行,屢受提拔,升職為南陽太守,而寧成的家就在南陽。

義縱赴任時,要經過函谷關。

寧成職位比義縱低,但他見義縱時側身迎送。

義縱呢,也不含糊,不答一禮。

結果,義縱一到南陽,就派人查辦寧氏,把寧家人抓的抓,關的關,寧家徹底給毀了。

不但寧家,其他兩家豪強,也受到了打擊。

寧成只好又踏上了逃亡之路。

再說這義縱,他後來又改任定襄太守。

定襄在內蒙古,是出擊匈奴的重要邊郡。

到任之後,突擊檢查監獄,查獲200多人重刑犯沒按規定戴上刑具,另有200多人私自入獄探視。

初加審訊之後,義縱就將這400多人以私開刑具為由,全部殺死。

自此之後,定襄郡中對義縱談虎色變。

說到殺人,義縱還不是最厲害的,還有一位比他更厲害的,叫做王溫舒,這是我們要講的第四位酷吏。

看我生殺予奪,繩墨天下

王溫舒年輕時,曾以盜墓為生。

後來,他跟隨張湯,擔任了御史,負責追捕盜賊,殺傷甚多,被提升為廣平都尉。

他在廣平找了一群豪俠之人,掌握了他們的把柄,然後讓這些人去幫他做事。

如果這人做事得力,雖罪惡滔天,王溫舒也不治他的罪。

如果這人做事不行,王溫舒就痛下殺手,將其全家殺死。

經過他的治理,廣平有了路不拾遺的好名聲,王溫舒因此被提升為河內太守。

他到任之後,先是建好了河內到長安之間的驛站,並備下50匹好馬。

然後,他逮捕了河內的豪強惡棍,經審訊又牽連出一千多家。

王溫舒上書要求治罪,不出兩三天,就得到了朝廷的應允。

為什麼?

因為驛站修好了,因為馬多馬快,因為其他人根本就沒有反應的時間去疏通關係。

王溫舒就開始殺人,血流成河,人人自危,郡內無人敢犯事。

結果,最後一批犯人被抓到時,已經立春。

按漢制,秋冬處決犯人,立春後要暫停死刑。

王溫舒因此跺著腳嘆氣說:“再給我一個月,我就能殺完了!可惜啊!”

義縱和王溫舒同朝為官,但兩個人勾心鬥角,王溫舒做事不和義縱商量,義縱找各種辦法欺壓王溫舒,壞他的事情。

這些酷吏後來下落如何呢?

郅都被問了一個罪名,被殺。

寧成逃亡後,不知所蹤。

義縱後來因為修路的事情被武帝懷恨在心,被判破壞詔令,定成死刑。

王溫舒更慘。他被人告發,接受賄賂,以權牟私,直接自殺。

自殺之後,他被全家抄斬,兩個弟弟也因類似罪過而滅族。

還有一位酷吏,叫做尹齊的,死後仇家眾多,妻子怕被報復,只好偷偷將其埋葬。

講到最後,咱們該怎麼評價這批酷吏呢?

這批酷吏做官從政並不是個人權益,他們很多人到死時,都只有很少的家產。

他們享受的是,對於人生命的生殺予奪,對於權利的翻手雲、覆手雨,以及對於法律的玩弄於股掌的感覺

為了做到這些,他們往往不近人情,因為近人情有會有所好惡,影響他們不講情面地執法;他們不避權貴,因為打擊權貴和豪強,正是他們立威的最好方式;他們對於皇上會特別忠心,因為只有忠於皇帝,才能保證自身安全並留在權力中心。

客觀上來講,酷吏對於打擊權貴有積極的作用,對於維護國家法制建設和中央集權也有幫助,比起那些只知刑訊逼供、一味阿諛奉上者強過太多。

但他們的做法,經常超出了正常人可以接受的範圍,因而引發宮廷乃至民間的忌恨,使得他們多不得善終。

國家法律的執行,不能只靠酷吏。

我們為人做事,要注重講究原則,遵守法律,這沒有錯。

但如果因此走向一個極端,把原則、法律絕對化,那我們就會變成原則和法律的奴隸。

畢竟,大家是人,不是閻王爺生死簿上的一個個名字。

我們今天的故事先講到這裡,讓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