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现形记其五:“弹”出来的汽车金融梦

3月24日,优信1.05亿出售了旗下的优信拍相关资产,58同城笑嘻嘻地接盘回家。


至此,优信旗下两大支柱业务:金融和优信拍,都被58同城收入囊中。可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汽车金融不行吗?也不见得。君不见,弹个车一成首付拉客获利;君不见,瓜子二手车电视广告铺天盖地;君不见,花生好车遍地开花。


起码从广告和店面的角度来看,这些汽车金融公司表现得还不错。汽车金融公司实际上做了什么?优信为什么要变卖家产求生存?在互联网的辅助下,汽车金融到底结出了怎样的果实?


大家一起弹个车


说汽车金融可能大部分人会感觉陌生,如果说“弹个车”则是无人不知。这恰恰得益于弹个车铺天盖地的的广告宣传。以弹个车为例,简单解释下汽车金融的怎么玩的。


互联网现形记其五:“弹”出来的汽车金融梦

互联网现形记其五:“弹”出来的汽车金融梦


(弹个车广告图)

互联网现形记其五:“弹”出来的汽车金融梦


(弹个车官网广告图)


“一成首付弹个车”这句广告语甚至可以媲美“收礼就收脑白金”,买不起车怎么办?一成首付弹个车啊!


问题来了,什么是弹个车啊?正常情况下,有钱的直接全款买个车,没钱的贷款买个车,实在没钱的,路边共享单车1.5元也够骑个短程。弹个车?给车或者导购一个脑瓜崩,就可以0元拿车了?


当然不可能。弹个车最新的广告图中也有标注“先租后买”字样,并表示自己是“汽车融资租赁服务品牌”。


简单说,现在的弹个车已经明确表态,一成首付“弹”个车是假,租个车是真。这个融资租赁又是啥?“弹个车”咋就变成租车了?这和车贷有啥区别?


打比方来说,现在A看上了一款100万的车,但是买不起。于是A找到B借了100万,A用这100万全款买车。后续,A慢慢向B偿还100万。这就是车贷。


所谓融资租赁,就是B花了100万买了A喜欢的车,但是自己不开。B的车以每月5.1万的价格租给A,如果A坚持租满20个月,车就归A所有。这就是融资租赁。


车贷和融资租赁的区别在于,车贷是你向别人借钱买车,融资租赁是你花钱租别人的车。欠债不还,自然会有催收上门;没钱租车,别人把车收回去也是自然。


但是,之前呢?弹个车只是宣传了“一成首付弹个车”,在广告中对于租车只字未提(B站弹个车广告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W411Y7bA),用户所知的也仅仅是“弹”个车。


以央广网《一成首付买来二手车?“弹个车”把车“弹”给了谁http://www.chinanews.com/cj/2019/03-21/8786013.shtml》一文为例:


文中表示,受低首付,低利息的诱惑,不少的消费者都在这个宣称“一成首付”的“弹个车”平台买了车。后续记者又卧底发现,弹个车在实际销售过程中还存在打擦边球、隐瞒真实利息的情况。


但是,在文章中从未明确表示弹个车购买或是租车合同的具体内容。用户也只是表示自己也损失了1万多。


曾女士承认,二月份她的确逾期了十多天,但是已经照要求缴纳了滞纳金200多元,“这车就停在这个地方,你完全可以打电话下来让我来协商,你如果尾款不交或者怎样,你总要知会我吧。”


熊经理告诉曾女士,授权店只负责帮助车主和“弹个车”平台达成交易,现在出了纠纷只能由曾女士和“弹个车”协商解决,可如今曾女士,再想把车要回来就没那么容易了:“要求我把二月份的月供交掉,三月份的月供交掉,另外再交17000块钱的保证金,另外就是现在就全款买车,把这个车买掉。”


曾女士说,当初她之所以选择在“弹个车”平台买车,看中的就是前期投入少,没想到却陷入了这般境地,现在“弹个车”给出的这两个方案她都承受不了,那就只有解约,可如果解约,她之前的花费都将打水漂:“我也损失了将近1万块钱,哪里知道后续会发生这么多七七八八的费用。”


这写得就很给力,用户只交了滞纳金,2月月供不还、3月月供没有,虽然逾期违约,但是自己就是想要车,虽然自己用了,但之前花钱就是亏。也是难为记者找出了这么一个例子。


在钱江晚报的《“弹个车”被诉欺诈——究竟“是租还是买”?》一文中则明确表示,用户和弹个车签订了融资租赁合同,并且用户在网上同意了《天猫开新车服务协议》。


该文中用户“陈先生”表示,《天猫开新车服务协议》是后台自行生成的,并未经过他签字确认,且他的初衷是分期贷款购买涉案车辆,上述协议并不是他真实意思表示。


借用上述两篇文章可以发现,弹个车在此前的宣传中存在问题,并且实际操作也可能暗藏猫腻。


可更有趣的是消费者的态度,消费者居然认为自己未能详细确认合同并没有问题,相反是弹个车宣传的问题。查阅其他消费者投诉还可以发现,消费者的投诉很多集中在“弹个车”变租个车、业务员未能及时提示、“弹个车”没有合同等等一系列问题上。


弹个车居然是这样的?恶贯满盈、罄竹难书?其实不然,笔者个人认为这可能是消费者刻意遗忘了一些事情,或是弹个车在销售过程中话术的问题。


毕竟一成首付,便宜一些的车首付估计有几千元就能搞定。几千元“买车”的诱惑就在眼前,什么合同还是“弹个车”的都可以扔到一边。退一万步说,就算被坑了,作为弱势的消费者自然还有更多的同情牌可打,至于没有合同就能买车、给了合同自己不看一系列操作……难道消费者就是上帝的道理你不知道吗?上帝怎么会有空看合同,有这个时间打麻将不好吗?


至于销售话术就更加简单不过。大部分4S店员表示,如非客户刻意询问,一般情况下店员不会告知客户分期到底是车贷还是融资租赁,只会表示“这辆车可以分期”。同样的道理也可以应用在弹个车上,除非用户仔细询问,否则销售和店员都不会说这是融资租赁的方式用车,毕竟说得太清楚,用户就不一定要了。


什么?你和我说公司有明确要求必须告诉用户这是租车?这么说,执行上完全不现实。除非员工不想卖车,或是嫌钱多咬手。


这就是弹个车或者说汽车金融行业得以快速发展的秘诀。一边是用户们刻意装傻,哪怕没有合同也要把车弄到手,一边是公司本身不惜成本的投放广告、销售地推。


说得难听一点,如果不是开车需要有驾照,“弹个车”们提供的汽车数量根本不够看。如果不是有那么多用户刻意或是无意地装傻,“弹个车”们也很难如此顺利地走到现在。


弹飞一个汽车梦

汽车金融不是什么新东西,说的再多也逃不开买车、卖车。这恰好是制约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的最大命门。


其原因在于,在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汽车金融公司过分强调了互联网属性,却有意无意地忘记了实际操作的必要性。


新车贷款也好,二手车租赁也罢,用户都需要自己实际观察、体验,才能决定是否要车。这时就是汽车金融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实体店。


如果不开店,用户看车、验车的环节就会缺失,用户认同感和满意度双双下降,用户数量自然无从谈起;如果开店,高昂的经营成本又不符合互联网公司一贯轻量化经营的调性,毕竟公司预算就在哪里摆着,只少不多。


从实际情况看,大部分汽车金融公司都选择了开店。于是,第二个考验诞生,车从哪里来?


汽车金融公司不是车商,更不是车厂,想要新车只能自行购买或是依附于二者之上,想要二手车也是一样。


如果是选择依附于车商或者车厂上,不好意思,大部分汽车品牌都有自己的金融服务公司或是固定合作银行;如果选择放弃新车,从用户手里收购二手车,鉴定、审核费用必须要承担不说,程序走完了,车商转手加价200抢走客源怎么办?


当然,汽车金融公司只要会做PPT,用融资的钱硬挺也不是不行。这个时候就产生了第三个问题,出来混的总是要还,不赚钱怎么满足金主爸爸?


来看一组数据:


优信,2018年6月底上市,开盘10.4美元,现在1.71美元。

易鑫,2017年11月底上市,开盘10美元,现在1.35美元。

灿谷,2018年7月底上市,开盘12.03美元,现在5.00美元。

微贷,2018年底上市,开盘10.5美元,现在1.33美元。


说句不客气的话,投资这玩意别说满足金主爸爸,不轻易裁员、不给员工欠薪、员工不进派出所,也算是企业尽力。


哪怕是广告满天飞的弹个车,背后的公司大搜车不也在2月被曝出裁员70%。资本和媒体在几年间快速催生了汽车金融行业,然后呢?就没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